专栏名称: 微信派
微信官方信息第一出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硅星人Pro  ·  所有AI应用的尽头,是MBTI? ·  3 天前  
新浪科技  ·  【#AirTag2明年中期发售#】苹果于 ... ·  3 天前  
虎嗅APP  ·  2万块催高10厘米,中产开始给孩子卷身高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微信派

发完微信语音,喜欢干这事儿正常吗?

微信派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24-10-22 12:53

正文

如果你中了 1 条以上,四舍五入,你大概率就是:


今天来说说,“微信强迫症”之“发完语音重听一遍”。如字面意思,好友发来的 60 秒语音是一条不点,但是自己发出去的那短短 3 秒,却能“单曲循环”十几遍。


这种症状广泛出现在妈妈、办公搭子、家里那口子等身上,究其原因,竟各有千秋——


1

「妙音娘子们」:好听,爱听,所以总听。

「听音羞耻症」:???这么难听也听?


附耳过来,给你听点天籁,这怕是每个「妙音娘子」的内心 OS 。好听,爱听,所以要多听,就是她们反复自我重听语音条最朴素的动机。
在她们眼里,这不是微信语音条,是限量版原声大碟。初听金磬余响,再听林籁泉韵,「语」音绕梁,三日不绝。
而这种安小鸟式的骄傲,会梦碎在遇到「语音羞耻症」人群之时。对于部分人来说,自己发出去的语音就是泼出去的水,难收,也难听。别人来的语音条,则会引发皱眉、彷徨、 emmm 和转文字等连锁行为。
因此,「妙音娘子」们引以为傲、精心雕琢的音浪,最终的归宿可能是 AI ,但还好,她们还有自己。

听音羞耻转音日常

妙音娘子听音日常


“爱自己,从做自己的听众开始。”
——妙音娘子

2
雁过留声,人过留语音条

自我行为要求较高的人类,行为严谨,对自己的语音也不例外。哪怕有一丢丢「听音羞耻症」,也会一边忍受一边多次重听语音条,只是为了校对。

懂校对的人都知道,这里头的门道有多深。

总体分为两类:

 
1、校对内容完整度
 
校对语音里的内容完整度,以及信息准确性。简直是行走的细节控,精神的处女座。

先别沾沾自喜,没有夸您的意思,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朋友的语音撤回率是最高的!

 
2、校对情绪饱满度
 
校对语音条里的情绪是否饱满,以及发声状态是否到位。

开心的话得加倍开心的说,如果情绪不到位,对方可能会怀疑是我对感情不理会。万一因为一句语音条丢失一段情,那不行。

如此敏感善良内心的我,发完语音后,假如怀疑对方可能感受不到自己苦心预演了 3 天的「超嗲夹子音」,或者冷静直白的陈述句背后那颗超 man 霸总心......

赶紧撤回,重新酝酿情绪,再来一条!


3
无他,重听就是无意识的动作。

就跟上了厕所,无意识地回头看一样,重听语音也是无意识流的抽象派。

emm 此处不用细品...我重说——

“发完语音后再听一遍”,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花样百出,但背后起作用的心理因素却可能同出一源——自我验证理论( Self-verification theory )。

这是社会心理学家斯旺提出的理论,简单来说,就是人们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在潜意识里积极验证自己就是这样的人。而「重听语音」只是其中一种方式。

声音里有很多参考信息:音色、语气、用词......人们通过重听自己声音,来确认自己的声音是否好听、语气和用词是否符合个人特征等等,以更加确认自己展示出来的「样子」符合自己的期待。比如「严谨派」会重听校对语音条,代表希望自我验证自己就是一个很细心求实的人。

研究发现,如果总是接触自我认知不一致的信息,我们对自己的评价会下降,同时也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我们会经常需要进行自我验证,建立和巩固自我概念,以维持一定水平的自尊和自信。

从这个角度看,重听语音条还帮我们增强了信心。

让我们一起说,谢谢你,语音条。


你重听语音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文献
科普中国:《为什么很多人发完语音后要再听一遍? 》
科普中国内容参考文件:

[1] Gonzales, A. L., & Hancock, J. T. (2011). Mirror, mirror on my Facebook wall: Effects of exposure to Facebook on self-esteem.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14(1-2), 79-83.


[2] Swann, W. B. (1987). Identity negotiation: Where two roads mee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3(6), 1038.


[3] Gonzales, A. L., & Hancock, J. T. (2011). Mirror, mirror on my Facebook wall: Effects of exposure to Facebook on self-esteem.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14(1-2), 79-83.


[4] Nadkarni, A., & Hofmann, S. G. (2012). Why do people use Facebook?.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52(3), 24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