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三人离家虽然仅仅一年,由于没有成年男子看管,家中已是“屋庐倒坏”、“篱落破漏”,一篇破败之景。
而且,少了一个人,一个苏洵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
“与子相好,相期百年。不知中道,弃我而去。
嗟予老矣,四海一身。自子之逝,内失良朋。”
说好一起到白头,你却为何忍心半途离我而去?
一念到此,苏洵就肝肠寸断,五脏俱焚。
“亲爱的,我这辈子就住在这老房子里,与你的魂魄相守。等着我吧,我已是半截身子都入土的人,没多久就与你相见了。”(
我归旧庐,无不改移;魂兮未泯,不日来归。
)
49岁的苏洵,在这一刻是这么的孤独,哭的像个孩子。
而记忆突然展开,像铁轨一样长.......
她是18岁嫁给他的,那时候,他19岁。
刚刚嫁到苏家的程夫人还没来得及从婚礼的喜悦回过神来,正是羞颜未开、情窦初开的时候,原本怀着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满满憧憬,却突然发现:
我竟然嫁给了一个不回家的男人。
新婚的苏洵,生活状态是这样的:
“少年喜奇迹,落拓鞍马间。
纵目视天下,爱此宇宙宽。
山川看不厌,浩然遂忘还。”
苏洵自上一年“高考落榜”之后,就抛下了课本,整日与一群社会青年、狐朋好友相约在一起,鲜衣怒马、裘马轻狂,大唱着“让我们红尘作伴活的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
是的,
19岁的苏洵,游荡不学、放浪形骸,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浪子
。
更何况,
程、苏两家差距很大
。
“
程氏富而苏氏极贫
”——程夫人的祖父是地方检察官(录事参军),父亲是最高法院副院长(大理寺丞),而苏家“三世皆不显”。
然而,由巨富程家嫁到贫寒苏家的程夫人,却“孝恭勤俭”,毫无傲慢或不满之状,赢得苏氏族人交口称赞。
曾经有人悄悄对程夫人说:
“夫人啊,你娘家完全不缺钱,就凭父母对你的喜爱,只要你说一声,求他们资助一下,肯定不会不答应的啊。你说你为什么非要整天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却一句话都不说呢?”
“当然。我只要给父亲发条微信,估计娘家立马就转账过来了,这也不是不可以。”程夫人微微一笑,突然正色道。“可万一这事儿传出去,让大家笑话我老公苏洵,说他靠人资助才能养活老婆,岂不是太丢他的脸了啊!”
嫁给一个没钱的男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嫁个一个尽管知道自己没钱却还没有上进心的男人。
爱上一匹野马,可我们的家里并没有矿啊。
程夫人忧心忡忡,整日“耿耿不乐”,但却仍然一言不发。
因为,为苏洵前途忧虑的,还有七大姑八大姨门。
“怎么不高考了呢?”
“为什么整天在外瞎晃呢?”
“啥时候要孩子啊?奶粉钱攒够了吗?”
面对亲朋好友们的“七嘴八舌”,苏洵表示呵呵哒,依旧我行我素、不务正业。
苏洵前头还有两个哥哥,苏淡和苏涣,都曾经高中进士,尤其是二哥苏涣中榜之日,“乡人嗟叹,观者塞途”,眉山的年轻人都不再整天泡茶馆打麻将,而是沉迷于学习不可自拔,“及之后,眉山之学者多至千余人,盖自苏涣始”。
然而最放心的那个人,竟然是苏洵他爹,苏序。
孩子不爱学习整天在外面瞎玩儿,你这个做爹的怎么不管管?快把苏洵逮回来,给他买教辅、报辅导班啊!
然而,苏序的反应竟然是:“纵而不问”、“笑而不答”,最多就是淡淡地回一句“非尔所知也”,堪称史上最淡定老爹。
我去,苏洵是你亲生的吗?亲戚朋友们直摇头。完了,这个孩子要废了。
然而,奇迹最终还是发生了。
宋仁宗景佑二年,27岁的苏洵,突然对程夫人说:
“我觉得,自己从现在重新开始读书,还行。可是家里负担这么重,没人来经营,这太浪费时间了。夫人,请问你怎么看?”
“我早想说你了,但我一直没说。如果你是因为我的原因而读书,那就算了。读书是你自己的事,你如果不想读,我永远一句话也不会说。”
程夫人心潮起伏,为这一天,她已经等了整整八年。
“今天你既然这样说了,那我告诉你,家里的事你就甭管了,全由我来照应,你就安安生生地读书吧。”
你负责好好学习,我负责赚钱养家。
程夫人拿出娘家带来的珠宝首饰,全部卖掉,来经营家业,没过几年,苏家就脱贫致富奔小康。
从这一天开始,苏洵把微信签名改成了“高考改变命运”,拉黑了从前的狐朋狗友,一心只读圣贤书。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