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之乎者野记
来自牧之野的独立社会观察和文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KJ123跨境电商  ·  24年速卖通和Temu在韩销售额超4万亿韩元 ... ·  昨天  
KJ123跨境电商  ·  24年速卖通和Temu在韩销售额超4万亿韩元 ... ·  昨天  
蛋先生工作室  ·  2025年2月11日最新蛋价(早报) ·  昨天  
掌上平度  ·  增收致富!点赞平度的这个地方...... ·  昨天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  早安·天津 ·  3 天前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  早安·天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之乎者野记

日子674|断章

之乎者野记  · 公众号  ·  · 2024-10-16 07:32

正文

《在沈阳逛博物馆、吃烤肉》
朱丽  女  【中国】


前天有位新读者问我为什么明明是男的,下面留名字却叫朱丽。
其实我不是朱丽,朱丽是一位我的画家朋友,她是在上海搞舞台戏剧艺术的,偶尔自己随手画画调节一下情绪。
我喜欢她的画,有时也不知道她画的是什么,可能只是一副当时的心情,却常常契合文章的内容。
我喜欢艺术,喜欢画,自己却不是那块材料,明明别人都觉得画得特别好的画,什么世界名著,我却觉得很一般,理解不了传递出来的感受。
但有的可能真正艺术家嗤之以鼻的东西,我却觉得很好,久久驻足。
以前看过莫奈的画展,还真是觉得很感动,但很多所谓大家的抽象画作,我却觉得其实就那么回事。
特别是AI作画开始,我觉得直接冲击的就是影视书画这些,因为很难分辨得出真伪,AI想生成一个类似莫奈的作品,可能只需要几毫秒,而效果丝毫不差。
如此,未来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我们的感受又如何度量呢?
也是带着这样的心情,我有幸参观了中国美术馆的一个主题展览。
的确,有的的确一看就很有冲击力,虽然画里或许就是几个普通的人,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但神情、动作、状态,就很能让你共情。
这种对艺术的理解想必是拿不上台面的,解析得也不够艺术,可,一幅作品,不论是画作还是文字,拿出来之后就不再属于作者,千人千面,重要的或许不是它真的有什么造诣,而是它能给其他人带来什么灵感。
人的不同阶段,看世界的角度、思维的独特性、体力精力都不相同,二十岁粗鄙孤傲时画的是一种风格,三十岁笔法技巧应该更娴熟高超,但一定画不出来彼时的东西,这也是艺术的魅力。
所以,绘画是一个人世界观的展示,在那个年纪,那个阅历,那个认知,那个手法,那个场景,综合的体现。
写作也是。
在那一刻,你的灵感汇聚,到底最后留下了什么样的一瞬。
我看着这些画,一眼就能看出有些画家的功利心,能看出评委的主观臆断,能看到哪些是违心的,哪些是找到了自由与约束之间的平衡,哪些只是为了主旋律故意主旋律好让自己参评。
哪些是真的纯粹,而不是卖弄技巧。
在这个极为主观臆断的领域,想要得到艺术家的一致赞叹,我想就算鼎盛时活着的梵高也很难做到,要死了才会传世。
绘画这种形式,终究要受时代、伦理、认知等约束,所以,必然有一种悖论。
如果一幅画作在当代广为流传,那么有可能并没有那么有艺术价值,因为它能够为人理解。
真正的艺术价值,或许,它需要超越时代,不应该那么容易被人理解。
不然,怎么传代呢?
绘画这个领域在世界上的的评价,依然是在 极少数人 手里,意识形态的意味也很浓重。
普通人反正看不懂,听糊弄就行了。
但对于美的感受和追求,人皆有之。
从美术馆出来一直往西走便是五四大街,道路两旁叶子开始慢慢变黄,最好最美的光景就要来了。
从北大红楼到故宫角楼、景山、故宫、北海公园这一路,中轴线附近美得不可方物,路边熙熙攘攘挤满了游客,还有很多穿着清代格格服装的女生照相, 她们极为专注,挑选着场景,摆着自己理解的最美的姿势, 都想在此时此刻把自己艺术地留在画面中。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在我们流逝的生命中,最美的东西,都只是以片段和瞬间留存,好像其它那些漫长的大段空白,只是在反衬这一帧帧的喜悦或痛苦。
在某座城市或某个美术馆找一个角落,静静坐着,看着无数人的断章,细细品味被冻结的心情,也是一种特别的体验。

一个力争纯粹的人划出的桃花源
有门槛有态度
不一定篇篇正确但源自独立思考和原创
不接广告、不荐股、不带货、不荐理财保险
不哗众取宠、不左不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