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前的5月9日,
崔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的
舞台上唱了一首《一无所有》,
中国的摇滚乐在他的呐喊中诞生;
31年后,一场名为“摇滚三十年”的演唱会,
在同样的舞台上宣誓:让摇滚不再失语!
三十多年过去了,
摇滚从未失语,
它坐落在个体的身上,
坐落在一个人的心里,
它被转化成血液运行在全身,
它是音乐,是美,是创造力,
是某种信念和精神,
是菩提树下的佛。
唐朝乐队
曾经在北京,
有这样一支由长发飘逸、
高大挺拔的北方汉子,
组成的摇滚乐队,
他们追思盛唐古风,
用音乐诠释历史、
张扬生命与个性,
劈裂陈朽的框架,
席卷纷扬的心绪。
他们高唱着“梦里回到唐朝”、
“太阳,我在这里”!
挟豪侠之气,
从幽幽古梦里切入现代生活,
他们的名字叫做——“唐朝”。
许巍曾说,
早期做摇滚的时候,
大家都没什么钱,
唐朝的主唱丁武,
穷到挨家挨户去蹭饭,
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大家憋着一口气,
做出了那么多振奋人心的音乐。
而作为唐朝乐队的主创人之一,
他创作的《梦回唐朝》,
被认为是中国摇滚乐史上,
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由于在该张专辑中杰出的创作表现,
他也被称为中国最伟大的吉他手,
他就是——唐朝老五刘义军。
老五
他身形消瘦,总是绑着长辫,
被大家亲切地成为“唐朝老五”,
被誉为“中国第一吉他手”的他,
曾说:“吉他就是我的命”。
他曾两次离开唐朝乐队,
也在好友张炬逝世后,
毅然拿起画笔疗伤,
最后成功举办自己的画展。
老五画画了。
有人也一怔,
不习惯叫他刘义军,
但即使他拿起画笔,
也是唐朝老五。
1962年,
老五生于天津,
在家里排行老二,
姐姐也从事表演艺术,
他最早学习的是古琴,
吉他对于他来说是第二乐器。
中学毕业后,
老五在工厂工作,
1976年,全家离开天津,
他随父母到了河北廊坊,
父母希望能够供他读上大学。
1978年,老五拥有了第一把吉他,
高考失败之后,老五认识到,
音乐是他能够谋生的唯一途径了。
尽管父亲极力反对,
他还是会每天花大量的时间练琴。
1983年,
老五不顾家人反对,
一个人上北京求教,
刻苦学琴。
老五痴迷练琴到了什么程度呢?
那时候没有钱,没有节拍器,
他便数火柴棍。
练一遍,一根,
练一遍,一根。
一上午两盒火柴,
一下午,再两盒火柴,
才想起来,一天还没吃饭。
后来他全家在1984年搬到北京,
父亲目睹了他每天凌晨4点起来练琴,
平均每天练琴8小时以上,
并开始支持鼓励他追寻自己的职业。
即便如此,
老五很多年都生活在贫困之中,
基本靠方便面度日,
并多次因为营养不良被送到医院。
1989年,
此时老五的音乐、
吉他已臻化境,
正式加入了唐朝乐队。
因为长时间“修仙”般苦练吉他,在80年代末,老五的大名在国内的音乐圈就已经叫得很响。
当时有一句话可以佐证:“北有老五,南有捞仔”。这两人均是行家公认的南北两大吉他高手,其技艺之高超颇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味道。
1992年唐朝乐队的首张专辑发表后,老五被海外乐评家评为“亚洲最伟大的吉他手”。
1994年香港红磡摇滚演唱会上,老五一上场,那咆哮式的吉它演奏,像要把整个现场引爆,台下有人哭着呐喊。
然而好景不长,第二年,
唐朝乐队贝斯手张炬因车祸逝世。
朝夕相处的好兄弟突然离世,
对老五造成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唐朝乐队也因此一蹶不振。
张炬
不久后老五也离开了乐队,
偶然的一个机会,
他拿起了画笔,
以此抚慰心中的伤口。
画面上的两双眼睛充满悲痛和辛酸,杂乱的线条之中流露出情绪的波动。在私房姐看来,眼睛就是老五画里的心脏,透过它似乎能读到这张画的灵魂。
没想到的是,
老五画笔这一拿,
便是20多年。
在他看来,
美术、艺术,
是心灵的安慰,
情感的表达。
刘义军《希翼》,2003年,布面油画
对于老五来说,
绘画似乎是在无意之中开始,
但认真的说,也是一个必然。
有评论老五的画作是“潜意识”,
有种似乎无形而强大的力量。
刘义军《B大调-1》,1997年,纸本彩铅
近30年的音乐之路上,
老五一直孜孜以求,
不断的寻找着音乐,
与心灵的契合点,
但正是他多年来对音乐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