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新闻广播
新闻,资讯,视角,观点……我们在北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数据派THU  ·  成功率可达100%,药物开发公司Cellar ... ·  2 天前  
大数据文摘  ·  美国开始禁用DeepSeek,下载还要判刑? ... ·  2 天前  
软件定义世界(SDX)  ·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5年前的演讲:一 ... ·  5 天前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重庆春节哪里人气最旺?这些地方排名前5→ ·  4 天前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重庆春节哪里人气最旺?这些地方排名前5→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新闻广播

一条热线里的民生关怀|新年述评

北京新闻广播  · 公众号  ·  · 2025-01-01 15:20

正文


晨曦暮霭,岁月更迭,2024渐行渐远,我们迎来了2025年的旭日东升。


一条热线,一年时间,近600篇报道,这是北京新闻广播“问北京” (新闻热线65159063) 在2024年留下的印迹。366个日夜,记者的脚步穿梭于北京的街巷,倾听百姓的呼声,为市民的“急难愁盼”找寻化解之策,在政府与市民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共同应对困扰市民的老大难问题。这一年,北京新闻广播“问北京”持续为小人物发声,为基层治理助力,无论多么困难,无论是否碰壁,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触摸这座城市的肌理,回应这座城里的民生诉求。

宛平城市民李女士: 搬也好,不搬也好,别让我们住危棚,别一下雨我们就害怕屋里漏电起火,房屋塌陷......


杜家坎居民张先生: 你一提这杜家坎,作为房山人听着这仨字都头疼......


“花香盛世”消费者张女士: 我这折腾两年了,强制执行也没有回来一分钱。良乡金樾和著小区张先生:肉眼可见的那种颗粒的灰,这个水根本就没法用,烧了之后一层白的。


超大城市治理是世界难题,北京拥有2100多万常住人口,市民的诉求琐碎繁杂。遇到烦心的事、难办的事拨打北京新闻广播“问北京” (新闻热线65159063) 找“小问”帮忙,已经成为许多市民的选择。在这里,更多的声音被听到,更多普通人的遭遇被看到,很多问题也由此迎来解决的契机。

市民王女士: 到现在存了6年了,今年去存的时候发现这个店关门了。市民王女士(化姓)的遭遇将“中国黄金”加盟店跑路乱象呈现在公众面前。


2016年,王女士在中国黄金(富力广场店)购买了实物黄金,在店员的推荐下,她将23万元等值黄金寄存在店内。今年,这些黄金的价值已经涨到60万元左右,然而这家店却闭店了。警方调查发现,店铺收款方为“北京三鼎原黄金珠宝有限公司”,王女士这才知道,这家店铺为中国黄金加盟店。
市民王女士: 我们也不懂,而且当时付款他就给你打出小票来了,写着中国黄金概念店,我们也不知道中国黄金还有加盟店。

2024年,“中国黄金”加盟店跑路乱象经“问北京”报道后引发全社会关注。图为事发店中国黄金(富力广场店)已经闭店。(受访者供)

中国黄金2022年年报显示,当年,全国开业门店3642家,只有105家直营店,加盟比例超过97%。北京新闻广播“问北京”报道后,更多媒体跟进报道,关于“金店关门,黄金消失”的 新闻引发社会热议。2024年4月2日,中国黄金集团发布公告称,特许加盟商“北京三鼎原黄金珠宝”实际控制人已被刑事羁押,中国黄金决定对消费者的损失先行垫付。市民王女士说:

市民王女士: 全额,就只要你那个合同能够提供完整的票据,然后那个单子上写了多少,它就给你多少。


在中国黄金加盟店跑路事件中,消费者是幸运的,他们的损失最终由中国黄金兜了底。在更广泛的跑路事件中,仍有消费者在艰难维权。 2024年,北京新闻广播“问北京”报道了多起机构闭店甚至失联跑路事件,体育培训机构花香盛世的消费者陈女士说:

“花香盛世”消费者陈女士: 什么游泳啊羽毛球啊篮球我们都报,报完了以后全跑,它其实代表了一个社会隐患的一个问题。


机构闭店跑路已经成为屡受诟病的社会问题。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市场活力要呵护,消费意愿也要呵护,如何平衡双方的利益和诉求,监管部门、主管部门乃至司法部门,需要联动协同,把工作想得更细、做得更实。


老旧小区改造是近些年北京市的一项重点工作,不仅关乎居民的生活质量,更关乎各级政府的治理温度。 2024年4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宛平城内,一些平房区的居民困于“修不了、搬不走”的尴尬处境,引起了北京新闻广播“问北京”的注意。居民李女士说,城内的平房年久失修,而修房需要审批。

李女士: 宛平城因为隶属是国家级的文保单位,不允许居民私自翻房的。我们房子漏雨是危房,已经是不适合居住的。现在城内留下的居民有100多个院子,人口大概也得有小1000口吧。


宛平城内的平房区居民一度困于“修不了、搬不走”的尴尬境地,“问北京”报道5个月后,2024年9月终于迎来危改腾退。(小问摄)


丰台区宛平城内平房居民的搬迁难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北京新闻广播“问北京“报道后5个月,危房腾退工作迎来进展,丰台区委区政府将宛平城内纳入卢沟桥地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189户居民的签约工作正式启动。居民张先生(化姓)说:

张先生(化姓): 等了很多年也终于是有了结果,心里头还是特别高兴。


同样在2024年等来好消息的,还有海淀区的科源社区,这个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小区,是中科院的家属房。上世纪,钱学森、钱三强等老科学家都曾住在这里。 然而,近70年过去,老房问题层出不穷,许多退休科研人员生活品质堪忧。北京新闻广播 “问北京”最早在2022年报道此事后,引发全社会关注,政府部门加速推动科源社区改造 工作。时隔两年,居民终于等来施工的消息。

居民万女士: 现在有曙光了,这个曙光来之不易,感谢你们!


居民李女士: 你们的功劳不小,您的推动真不小,真的。


科源社区是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中科院家属房小区。2022年“问北京”首先报道了这里破败的居住环境,引发全社会关注。此后,属地政府加速推进这里的改造进程。2024年,首批改造房屋已经开始拆除。(小问 摄)



2024年,卡住了很多旧改项目的“百分之百同意”问题,也在朝阳区农展南里14号楼找到了破解思路。这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楼,在综合整治过程中,有两个单元28户居民因为“一户不同意”而陷入困局,在街道、社区、产权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调整施工方案,项目得以落地实施。谈及这个项目的推进过程,麦子店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办公室的吕溢说:

吕溢: 这么几十年改造了一次不容易,也许这一次赶不上,那又是10年20年、几十年, 所以我们现在正在干这事儿的人,能不能把握这个历史机遇, 老百姓的历史机遇我们能不能担一把。


这些老旧社区的居民最终摆脱困境,不仅得益于记者的报道,更得益于各级部门和各相关单位以为民之心全力推动,得益于部分居民妥协退让,顾全大局。旧改是好事,但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或大或小的问题。海淀区的水清木华园、西城区的月坛北小街5号院等多个小区的旧改工程,至今没有走出僵局。对此,月坛北小街5号院的产权单位——财政部物业处的工作人员也很无奈:

财政部物业处: 说实在的,咱们好不容易立了项之后,老百姓不同意,这事不就白做了吗,从2015年开始,现在都快10年了,这么折腾来折腾去,不是说没干过,干完之后大家不满意,不满意那就错过了。


2024年,一些老旧小区几经波折终于迎来旧改曙光,但也有一些老旧小区至今没有走出僵局。图为月坛北小街5号院老楼。(小问摄)


对于旧改中“百分之百同意”的硬杠杠,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原主任牛凤瑞认为,一方面,政府应该努力做好群众的工作,另一方面,居民也应该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利益得失。

牛凤瑞: 作为政府来说,你提出百分之百同意率的这么一个规矩来说,恐怕也有一种简单化,同样一栋楼的改造过程中,有的户受益比较多,或者利益基本没有受损,那么有些户的话承担更多的成本,这个利益怎么平衡的事儿。实际上我们政府管理不就是协调不同的利益群体, 不同的个体之间的这种利益矛盾和诉求。咱们得逐渐的解决这个矛盾,而不是激化它的矛盾。


教育是全社会持续关注的主题。2024年,新建小区教育配套迟迟不落地,是不少业主遇到的问题,北京新闻广播“问北京”2024年4月接到的一条线索尤为典型。在通州区宋庄镇荷香街社区有三个新建小区,业主2016年购房时得知附近会新建小学,可是七八年过去了,学校依然“不见踪影”。这三个小区的学龄儿童被划片到了葛渠村的葛渠小学,通州区教委2022年承诺,对葛渠小学进行“集团化”提升,也一直没有兑现。业主王先生说:

王先生: 因为大家在这三个小区(买房)都是花了大几百万买的房子。要让自己的孩子上‘村小’,其实大部分人都不太愿意。


为了不到葛渠小学就读,有家长把孩子送到了河北省三河市的私立学校:

王先生: 我觉得有一种选择其实挺悲哀的,就是说小区里的北京市户籍的,最后选择去三河、燕郊上私立学校。宋庄的私立学校,学费一年10万,然后去燕郊上一年学费就3500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