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意社
营销不停,创意不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  《人类简史》人性的底层逻辑及其与文明发展的悖论 ·  14 小时前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  《人类简史》人性的底层逻辑及其与文明发展的悖论 ·  14 小时前  
文汇学人  ·  张巍 | 史家修昔底德的“艺术散文” ·  5 天前  
为你读诗  ·  平生不读《道德经》,读书万卷也枉然 ·  3 天前  
为你读诗  ·  中国书法的智慧所在,不止坐落笔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创意社

他确认去世,年仅45岁……2025年第一天,就给所有人上了一课

创意社  · 公众号  ·  · 2025-01-21 18:00

正文



规则修改啦,以防止以后看不到我们:
请您点击上方【创意社】→右上角菜单【...】→设为星标★
作者:创意社长

眼瞅着要过了,可不就出事了。

上海一公司男员工,在年会聚餐中不幸饮酒身亡。


据媒体报道,45岁的陆先生在上海一家公司担任销售,因为在外地出差,赶到年会现场时已过半程;随便吃了几口饭菜的陆先生就拿起酒杯开始敬酒。

许是过于劳累,饮酒后不久,陆先生就摔倒在地;不明所以的同事扶起陆先生,陆先生再次滑倒下去,并向同事表示自己要休息一会儿,随后就径直躺在了地上。

聚餐结束后,同事们散场离开时却发现怎么也喊不醒陆先生,随即将其送往医院,但不幸的是当晚就被确认死亡。



45岁,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

陆先生去世后,陆先生的家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公司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费用。

目前,一审判决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不服,向上海一中院提出上诉。

最终结果如何还有待法院判决。

热搜下网友的“判决”是,公司应该担责、饭桌上劝酒的家伙更应该追责:

“最好饭桌上劝酒的家伙都追责”

“坐不住椅子往下滑的时候就该送医院了”

“才20%?”


但从公司对法院一审判决的结果不服来看, 责任的划分还有待商榷。

把责任划分先放到一边,也有网友不理解, 明明身体不适,为什么还要巴巴的在年会上主动敬酒?

看到网友的疑惑,让社长想起了前些年的一个微博热搜:

北京某银行的一个新员工,他在和同事聚餐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喝“领导”敬的酒,而 被自己的领导当场扇巴掌、被迫给领导道歉,


还被一群喝高了的同事“追着骂” ——


闹上热搜之后,打人领导受到公司严重处分: 扣罚一个季度绩效工资。


一个是中年男人主动敬酒去世公司不承担责任,一个是年轻人没喝领导敬的酒被打耳光。

就挺魔幻的。

或许, 那个主动敬酒的中年人,年轻时可能也是如此的“大不敬”过。

说到底,还不是“酒桌文化”给闹的。



必须承认,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酒文化”绝对占有一席之地。

古代无数优秀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苏辛词还是李杜诗,很多名篇都是因酒而生、或是与酒有关,它们共同造就了绵延千年的中华酒文化。

但, 酒文化不等于“酒桌文化”

酒文化,可以是“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潇洒豪迈,也可以是“白日放歌须纵酒”的家国情怀。

而酒桌文化,大概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恶臭。

因为在酒场 上,他们表面上是在喝酒、劝酒,但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喜欢喝酒,也都有各自的传统名酒。但很少有人会像我们这样, 喝酒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

大家基本都见过这些场景:

明明没啥感情,还非得“一口闷”;

明明很委屈,但还是要赔笑脸;

明明心里早就开骂了,还一口一句“我敬你······

结果呢?

所有人烂醉如泥,出尽丑态,搞不好还容易情绪失控、寻衅滋事,并且还损害了健康。


好好的一顿饭,非要弄成大型受虐现场, 这就是所谓的“酒桌文化”。


有统计表明:

“酒桌文化”比较流行的地方,通常 有一个共同点:

人们办事都习惯于找人情、托关系。

所以:

以酒自虐,其实是向对方(多半是领导)表示诚意的一种方式,是面对权力的一种无奈和谄媚

当领导对你敬酒,这本质上是一种“ 服从性测试 ——

我知道你不能喝,但正好借此试试你听不听话

这其实和 指鹿为马 是一个道理:

我当然知道那不是马,我也知道他们都知道那不是马,但我就是要看他们听不听我的话。

酒场上,同样:

我当然知道喝酒伤身,我也知道他们都知道喝酒伤身,但我就是享受这种能让你不得不喝的权力的快感。

而“测试”之后,对那些坚持说“鹿”的人,他们心里也就大致有数了。

归根结底,酒场上的酒的不是酒,而是权力


前几年,《中国青年报》有一次针对 1 0万名青年 的调查:

84%的人直言“反感酒桌文化 ”,

但更悲哀的是, 有82%的人认同“会喝酒是当下年轻人必备的素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