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广电智库
“国家广电智库”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致力于及时深入地解读广电行业政策,发布领导讲话、行业新闻、发展规划、广电法规、研究报告等,对广电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媒体融合发展、新兴媒体建设等重要课题给予重点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潇湘晨报  ·  巨头宣布:永不合作! ·  昨天  
清单  ·  可以不用,但必须要有的人生物品 ·  2 天前  
湖南日报  ·  蜜雪冰城,突传消息!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广电智库

【报道一】文学IP影视化论坛:文学与影视呈现融合之美

国家广电智库  · 公众号  ·  · 2024-10-13 20:47

正文

NEWS

导读

2024年10月12日下午,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文学IP影视化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此次论坛以“文学力量 影视表达 双向赋能”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探讨文学与影视如何相互交融、共同促进,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咏雷,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彦出席论坛并致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文艺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的十周年。十年来,当代大量作家上高原、攀高峰,创作出一部部经典作品。与此同时,文学IP影视化佳作频出、硕果累累,《平凡的世界》《装台》《人世间》《三体》《繁花》《我的阿勒泰》等大量文学著作转化为优质影视作品,创造了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文艺经典,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文学像一座巍峨的山岳,承载着人类的情感与智慧;影视,像一条奔腾的江河,呈现当代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文学与影视相融是艺术形式的交融,更是思想和心灵的碰撞。


聚焦“国之大者”    发挥各自优势



朱咏雷同志强调,为更好地推动文学IP影视化,文学与影视工作者要聚焦“国之大者”,发挥各自优势,勇攀新时代文艺高峰:一要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充分发挥文学和影视作品浸润人心的重要作用;二要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厚植文学IP影视化人才土壤;三要坚持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形成文艺精品和文化环境相辅相成的生动局面。


“前浪”与“后浪”的传承  改编与创新的交融


论坛期间,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人世间》作者梁晓声,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千里江山图》作者孙甘露,白玉兰奖获得者、《我的前半生》《繁花》编剧秦雯,新丽传媒董事长曹华益,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戴莹,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梅英等嘉宾分别从作家、编剧、制作公司、视频平台、政府部门等多元视角,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人世间》作者梁晓声在《后浪推前浪,更上一层楼》的演讲中表示近年来中国电视剧在以史为镜和现实题材方面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同时,他指出目前文艺资源需进行再生性的开掘。同时,他对中青年电视剧主创者给予高度评价,并对现实题材创作提出建议:一要处理好讲故事和塑人物的关系,为人物的情节另有天地;二要在推进情节的同时注重细节,好的细节能使情节更生活化;三要处理好情节和情怀的关系。并寄语“后浪”:“年轻的朋友们,加油!向做难事的你们致敬”。



《千里江山图》作者孙甘露在会上分享了《千里江山图》小说的创作背景及影视转化进展。该小说聚焦于中共中央早期在上海的12年历程,创作过程中得到了多位党史、军史专家的指导。小说的影视改编正在积极推进中,包括广播剧、评弹、话剧、 电视剧、 连环画等多种形式,孙甘露表示,相信专业团队会精心打造这部作品,期待其成功呈现。


《我的前半生》《繁花》编剧秦雯在分享小说改编影视剧的经验时表示,改编要兼顾原著和新的表达,让读者和观众分别感受到艺术价值,同时也要相互关照和承接。她认为每一次改编都是对当时观众审美需求的探究,是原著作者、改编者和观众一起完成的。文学和影视像两条平行的河流,展现出不同的风景,改编者要秉持敬畏之心,坚持精品化导向,以不响的工匠精神赢得巨响的品质口碑。


新丽传媒董事长曹华益指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影视改编的金矿、是创作的沃土。文学在影视化的过程中,观众对两者表达疆域的接纳程度也各有不同,因此在不同类型作品改编中,会有不一样的改编方法。一是在严肃文学的改编上,剧作应最大程度保留原著灵魂,在选角和制作上贴合原著气质。二是保持都市情感剧改编优势,抽取现实典型,拿捏改编尺度,契合当下情绪,实现情感共鸣。三是优秀网络文学作品改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创作原则。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戴莹站在制片人的角度分享了选定作品的维度,指出作品要有非常优秀的文学基础和市场认知,在当下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普视性和IP延展性。同时提出,要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更多优秀的年轻团队加入到创作的阵营。


保有文学价值内核  影视呈现多元化表达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电视剧项目部负责人安宁,阅文集团总编辑、副总裁杨晨,作家出版社社长鲍坚,豆瓣文学CEO戴钦,腾讯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副总经理李尔云,灵河文化创始人、CEO白一骢围绕“探索文学IP影视化的更多可能性”展开深入探讨。《庆余年》《雪中悍刀行》《千里江山图》编剧王倦,《人生之路》主演陈晓,《我的阿勒泰》编剧彭奕宁,《少年歌行》《少年白马醉春风》作者兼编剧周木楠,《三叉戟》编剧、《双刃剑》作者吕铮等,则围绕“转型与转化:文学影视双向赋能”分享了各自的创作心得和感悟。他们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为文学与影视在未来合作中的无限可能性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思考。


编剧王倦在谈及《庆余年》的改编时表示,处理文学与影视之间的平衡需要根据每个作品的特点进行。对于《庆余年》,他倾向于保留原著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只在必要时进行微调、扩充或彻底改编,以更好地展现原著的内涵。同时,他也考虑到原著粉丝的感受,尽量在影视化改编中保留原著的精神内核,并尝试以更好的方式呈现。王倦认为,改编的目的是为了让观众从更多维度感受到原著的内容,他会尽力做好改编工作,而最终的评价则留给观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