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车云
车云(http://www.cheyun.com)是中国第一汽车科技媒体。我们专注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电气化趋势,注重探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汽车产业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津日报  ·  1人死亡!王某,被当场控制! ·  13 小时前  
天津日报  ·  1人死亡!王某,被当场控制! ·  13 小时前  
小新说车  ·  2025买车,千万别错过它 ·  昨天  
汽车金融大全APP  ·  今晚直播: DeepSeek如何应用于汽车金融行业 ·  昨天  
有车以后  ·  每卖3台就有一台是它,华为智驾加持!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车云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宝华:继续严控煤电发展

车云  · 公众号  · 汽车  · 2018-01-20 19:46

正文

点击上方【车云】,关注并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关于煤电污染的问题,其实已经都在优化与解决当中。


车云按: 1月2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8)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宝华在下午进行的高层论坛上发表了演讲,在介绍工作情况及下阶段工作思路的同时,刘副局长特别针对新能源车通过煤电充电的环保争议,解释了接下来严控煤电的措施。


以下为刘宝华副局长的演讲节选



主持人好,各位嘉宾,下午好!


2017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达到77万辆,实际生产比这还多一点,超过了全世界新增新能源汽车的一半。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接近200万辆,增长势头强劲,行业发展喜人。


绿色发展是习近平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能源领域,我们要逐步降低化石能源的占比。这一点已经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近年来,国内外清洁能源发展十分迅猛,新增的发电装机当中2/3是清洁能源。去年一年,中国全年新增煤电不到3900万千瓦,今年仍将严格控制煤电的发展速度,更加注重煤电的超低排放和清洁能源发展,总体讲就是煤电发展清洁化,清洁能源发展规模化。


连续几年,中国清洁能源的发展都在世界上处于领跑的地位。在绿色能源基础之上的绿色交通也将是这一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电池技术和充电便利程度是推动产业爆发的关键所在,充电基础设施是电动汽车推广的重要保障。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加快建设,为绿色交通快速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电力保障。


我今天重点汇报这么四个方面的情况,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我相信今后电动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都会与电力系统的发展实现深度的融合,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深度融合。


一、近期开展的相关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标准统一。 组织各充电运营企业加快统一充电接口标准,继续组织组织汽车充电兼容测试,65家充电设备企业与12家车企参与,共查改400余项问题。在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组织2轮实测活动,实地检验国内主流10余款车型与43个充电站匹配情况。目前,公共充电设施已基本完成新国标升级。同时,加快修订充换电标准,传导充电体系标准已发布了33项,正在制修订36项;换电体系标准已发布24项,正在修订14项;无线充电标准体系规划21项标准,正在制定5项。


二是组织开展课题研究。 积极跟踪国际充电技术发展趋势,多次组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召开会议,研究大功率充电技术可行性,探索开展大功率充电示范试点。同时,组织国家充电促进联盟完成了《充电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及可持续模式研究》《主要市场充电基础设施比较研究》《充电技术发展路线图与标准体系建设》等相应课题的研究。


三是加强平台建设。 组织开展充电设施监控平台建设经验交流,推动充电基础设施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支持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建立全国性的统计监测平台。发挥如国家电网公司等龙头企业的作用,支持企业利用监控平台,共享数据、整合资源,开展“互联网+”的综合创新。发挥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的作用,依托电力监管热线,建立充电基础设施投诉平台,分类督办解决相关反映的问题,着力提升普遍服务水平。全国有一个统一的监管电话号。


四是加强行业培训宣贯。 组织举办充电基础设施发展高级研修班,培训来自运营企业、行业联盟、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的学员,组织开展培训。发布充电基础设施年度报告,逐月向社会公布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五是开展国际交流。 组织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与日本、德国、挪威、美国等国的重点企业和行业组织开展交流互动。从交流情况看,国外车企在充电设施建设运营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日本充电公司由日产等多家车企投资运营;美国充电设施主要由特斯拉等企业建设;欧洲充电平台按照车辆销售数量向整车企业收取费用,为用户提供服务。上述模式也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二、行业发展现况


截至去年底,我国各类充电桩达到4.5万个,是2014年底的14倍,可以看到快速发展的势头,当然还有很大的差距,但也为新能源汽车加快推广创造了条件。


加快推进规划落实。 各地已按规划要求,明确各类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及社会公共停车场中充电设施的建设比例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同时,加快组织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体系。


居住地建桩问题明显缓解。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私人专用充电桩24万个,均为交流慢充。其中北京8.3万、上海7.8万、广东3.9万,这是排在前三位的,三地保有量占全国比重超过80%。以北京为例,个人购买电动汽车约10.7万辆,充电设施安装比例接近80%。


单位内部充电设施建设速度加快。 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应当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为此,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政策研究,加快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内部充电设施建设。目前,中央国家机关已建设充电桩824个,示范效应明显。北京、天津等很多地方还出台地方的支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公共机构开放内部充电设施,为社会提供服务。


公共充电桩建设稳步增长。 截至去年底,我国已建成公共充电桩21万个,保有量位居全球首位。其中,交流桩8.6万个、直流桩6.1万个、交直流一体桩6.6万个,有三种模式。分布相对集中于京津冀鲁、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前10个省市占比超过80%,前3位,刚才讲了,北京3万、广东2.9万、上海2.6万。城际高速快充站加快建设,建成了“九纵九横两环”的网络,充电站1400多个,涉及19个省市区、服务3.1万公里的高速公路、站间距离50公里。2017年累计充电约50万次,国庆假日期间,10月1日当日充电次数8千多次,为新能源汽车城际出行提供便利。


区域车桩比进一步优化。 截至去年底,全国车桩比约为3.8:1,其中,北上广等地区情况较更好。上海、北京、广东的车桩比分别为1.4:1,1.5:1和2.1:1。中西部地区车桩比偏高,一方面是新能源公交车、物流车等专用车较多,定点定线运行,一桩服务多车;另一方面是新能源乘用车中微型车占比高,多使用便携式充电,充电桩建设数量较少。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较快,但行业仍然面临着基础不牢固、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等问题。


是充电设施平均利用率相对较低,行业盈利能力低,商业模式尚未成熟,有待进一步探索。


是充电设施运营企业在整体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车企参与度相对较低,动力电池充电技术升级难以协调。


是充电设施总量虽然较大,但技术水平依然偏低。各类充电设施只能实现单向充电,还难以与电网互动,私人充电设施无法提供智能共享服务。


是充电运营企业众多,手机应用程序较多,运营商平台数据“互联互通”水平有待提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