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开头,车厘子价格腰斩,深圳人猝不及防地有了“车厘子自由”,很多人调侃这是疫情时代的小确幸。
小确幸当然好,但从人的需求等级来看,吃只不过是“美好生活”中比较基础的一种。
但不容忽视的是,在追逐“车厘子自由”“辞职资源”“粤B自由”“生孩子自由”的背后,人们对生活要求早已超出物质基础,转而面向“如何让生活更美好”等更多维度的愿景。
特区四十年,已经实现一定程度财富积累的深圳人,需要的不只是“搞钱”,还需要有趣、有品质的生活。
庆幸的是,大湾区有一群先锋者,他们在多个领域大胆尝试,为湾区生活者提供美学参考,为湾区带来首届“风芒榜”。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2020 湾区风芒榜”颁奖典礼完美落幕。发起并主办本次活动的
G&G生活方式研究所、LA VIE物质生活、深圳客,集结起一帮来自文化、艺术、商业各领域的先锋者,共同揭晓了2020年大湾区最好玩、有趣、有味的人、事、物,以期在千篇一律的城市生活中发现更为多元的美好。
立足于“小众、先锋、在地”的评选标准,本届风芒榜由来自艺术、设计、时
尚等领域的12位重量级评审,耗时一个月,最终从50多个被提名者中评出了首届湾区“风芒榜”获奖榜单。
知名设计师高少康,是靳刘高设计合伙人,是首届“风芒榜”评审之一。他认为风芒榜有望为湾区人提供关于生活风尚的标杆。
城市风向
美国人类学家马立安在深圳生活了二十多年,她与团队创作的《向深圳学习》获评本届“风芒榜”年度出版物一奖。
它是第一部全景式反映深圳改革开放经验和成果的西方学术性调查报告,它从政治经济学的宏观视角描述了深圳模式。它是一部团队著作,它的主创是一位关注深圳二十多年的人类学学者。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为它题写序言,傅高义通过它向全世界分享深圳:“世界上没有哪个城市能够赶上深圳的发展速度,这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又一个南大门。”
颁奖典礼现场,马立安女士分享了她对深圳的观察。 她说,深圳这40年的变化之大远远大于当今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距离,如今,处在国内领先的位置的深圳,比起借鉴更应该反省自身的经验。
年度出版物之外,本届湾区“风芒榜”还评出了年度人物、年度社群、年度出版物、年度好物、年度品味、年度风尚、年度空间、年度艺文、年度演艺、年度趣玩、年度特别奖、年度艺术事件等多个重要奖项。
《回南天》导演高鸣、“东西小院”主理人晓昱,分别夺得“年度人物”“年度特别奖”两大奖项。
评审委员会认为高鸣导演获奖的理由是
:
他是一位持续关注深圳的电影人,早在十多年前就在机缘巧合下,于深圳拍摄纪录片《排骨》。他最近的一部作品以华南地区的天气现象“回南天”为名。他把这种“被湿气粘稠附身”的感觉贯穿在影像里,用镜头描摹出几个普通人生活暧昧又疏离的人生断面。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评论他的《回南天》称:这部影片所传达的南方独有的迷醉、潮湿的气息使人沉浸难以自拔。
以“打开世界, 超越边界”为艺术探讨的出发点,关注艺术在空间中的不同表现形态的坪山美术馆获得“年度空间” 大奖。
获得“年度风尚”的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莨绸(香云纱)制作工艺的守护者与时尚活化的推动者——德玺见萩。其创始人邢莉莉女士表示:大湾区本就聚集了很多生活家,很多人是各种生活方式的引领者,现在终于有一个奖项、一个平台能共同交流进步,“这是个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四十年,深圳积累了独特的改革经验,也沉淀出独有的生活美学。
城市风向,先锋光芒。
期待湾区新生活,期待下一届湾区“风芒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