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民宿的经营,大多是以家庭副业的方式,目的是为了解决观光地区的住宿设施供应不足的问题,且这一形式与酒店、农家乐不同,主人除了与游客交流之外,游客还能享受主人所提供的当地的乡土味道及“家”的感觉。但随着民宿风潮越演越烈,其间透漏出的巨大的诱人的商机,使其逐渐发展成为家庭主业, 在中国,甚至房产投资客、新移民主义人士等大有成为这一市场的主力军的趋势,这就造成民宿经营主体的变化。
另外,争先恐后的进入造成竞争者众多,品质、服务及效率的经营管理成为决定其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关键。从发展趋势上来看,民宿正在朝着精致化、特色化、豪华化、高价化及高服务化方向演进。
在携程、去哪儿旅游网站对客栈民宿发展较好的杭州民宿进行调查,发现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服务设施差距甚大。不同的档次、不同的经营者和营造着造就了民宿参差不齐,逐渐成为游客抱怨、投诉的重灾区。
逐利性使原本纯朴的民宿逐渐“变味”,过于追求新奇、独特、个性使其逐渐远离其本意,市场的鱼龙混杂使民宿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
特色客栈民宿是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乡村旅游中,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不仅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而且逐渐成为旅游吸引物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国内的民宿行业自2011年启动,经过6年发展,已经进入发展期。近三年来,民宿市场的增长率一直保持在60%以上,2017年市场交易规模预计突破120亿元。但在客栈民宿快速增长的背后,民宿的专业化问题也逐渐突出,成为乡村旅游的中的薄弱一环。
通常我们所说的民宿都带有一定的家庭味道,比如日本、台湾、英美等很多民宿都是由祖产改造而成,并且在规模上也有一定的限制。但国内不少景区,如临安的白沙村,桐庐的芦茨村,在有一定知名度之后,一哄而上很多大型的度假屋,除了本地村民经营之外,大部分都是由外来人口租赁房屋改造而成,虽然保留了当地的建筑特点,但民宿的味道也淡化很多。
国内的民宿投诉逐渐成为新热点。查阅各大民宿预定网站,在游客的评价中,“卫生条件较差”、“不好找”、“服务较差”等差评越来越多。在对民宿本身的抱怨之外,对民宿预定网站的投诉也较多,主要集中在“照片不真实”、“服务态度差”、“价格不准确”等。如自在客预定网站不能显示民宿的当天价格,需要在民宿主人和消费者之间来回反馈,及时性较差,极大地消耗了游客的热情,引发游客抱怨。
民宿的本源是将具有乡土气息的闲置民居改造成为接待游客的旅游设施,并不主张大兴土木,而是鼓励居民将空置的房子加以设计创作,就地取材,增添艺术元素。民宿的初衷就是留住乡愁,实现社区复兴。但随着房地产企业的介入,出现了盲目攀比,过于追求独特与高大上,投资额度越来越大,建设标准越来越高,从最初的几万元到现在动辄上亿的投资,从纯朴的民居到四星、五星级标准化打造,高标准的打造自然也就使其价格不菲,让民宿逐渐远离“平民”。
国外民宿通常客房不多,但院落周边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非常大,民宿主人格外注重长期持久的效应,入住人能感觉到一种非常放松自然的心情。但国内景区民宿点盲目扩充客房,急功近利,造成整个旅游目的地房屋拥挤不堪,甚至严重破坏了旅游生态。同时,民宿规模的盲目扩大,都想分一杯羹的结果往往造成同质化竞争加剧,拼价格争夺客源。2017是民宿品牌发展的一年。针对前两年持续下滑的销量,民宿不单是提供住宿和娱乐的功能,一个成功的民宿品牌一定是具有生命力的,如同一个人一样,有稳定的性格、特点、朋友圈等,这就是品牌的力量。谁能坚持做好品牌及推广,谁就能背靠OTA从流量入口上赢得更多客源,谁就能得到游客的真正认可和亲睐。
在茫茫的民宿大潮中,如何营造独一无二的民宿?如何成为超赞房东?如何拓宽盈利渠道?如何使你的民宿更加专业,更具有品牌优势?这些问题成为困扰民宿主的难题,通过专业化分工让问题简单化。
专业化分工是指建设第三方专业平台,这一平台将成为各类专业人才聚集地,集结了一大批的艺术爱好者、漫画爱好者、作家、雕刻爱好者、音乐爱好者、生活家,同时也包括规划、设计、营销等各方面机构或个人,通过这一平台将不同专业的人才和民宿主人联系起来,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专业化分工合作。
第三方专业平台包括三种形式,一是专业的管理公司,如酒店公司,二是专业的协会组织,如民宿协会,三是全新民宿APP,如民宿届的“滴滴打车”。其中第一种属于投资性运作,如清境农场的老英格兰庄园就是由专业的酒店打理。后两种属于轻资产运作,为民宿主人提供专业指导,如建筑设计、艺术氛围营造、产品创作、营销渠道拓展等。
前期大量的资本投入成为很多个体民宿主需要跨越的第一道障碍。专业的管理公司的介入可以直接投资,也可以为房屋主人寻找合适的投资人,从而提供资本支持。如酒店集团租赁空置房屋并对其进行装修,雄厚的资本保障了民宿改造转型升级。在这一过程中,房屋主人可以选择收取租金,也可以选择以房屋入股获得分红。
从第三方专业平台的特质不难发现,专业化分工是这一平台的基本功能。艺术家、漫画家、作家、生活家等大多都是故乡控、生活方式控、设计控,运用他们的灵感将当地文化与艺术对接,实现对现实的逆袭,让民宿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生态艺术的气息,创意民宿的灵魂,并使这种气息与游客产生感情共鸣,甚至可以与追求内心慢生活的游客一起读品生活,沏上一壶茶,畅谈风花雪月和人生理想。
就地取材式的生态艺术创作使民宿有可能摆脱高投资,脱离世俗式的豪华星级酒店思维,例如桃米村就是利用生态元素、生态工艺、让生态艺术元素充满整个区域,形成一种视觉观感。
专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是为民宿主降低或者推平将房间成功出租的障碍。个体民宿主不见得懂得如何营销,如何通过关键词让游客找到自己,如何设置条件来筛选与自己品味相投的客人,也很难像淘宝小二一样整天守在网上等着潜在客户询问并即时回复,这就会出现“木桶效应”。但专业平台的管家服务扬长避短,通过第三方平台获得专业人士的指导,或者直接委托给第三方进行营销,从而帮助民宿主在Airbnb、携程、去哪儿等网站成为超赞房东,获得推荐排名。
在精美的民宿里通过摆件来拓展盈利是一个很好的渠道。如一个民宿主人对枕头非常有兴趣,把枕头做得舒服又漂亮,很多住过的客人都要求购买带走,后来,枕头竟然超过了住宿和餐饮收入,成为民宿的主要盈利来源。这个案例表现了在民宿这一特定空间里,民宿主的情怀很容易被放大若干倍,并被具有相同情怀的客人感知。因此在民宿中进行产品生产不仅包括建筑外形、内部结构,更重要的是民宿里的每一件器物的打造。
将这些交给那些故乡控、生活方式控、设计控们,通过他们的生活阅历、文艺气质玩转民宿,将艺术、文化与乡土风情相结合,设计具有创意的摆件,并使其成为消费品,拓展盈利渠道。
清境农场就是由老英格兰庄园带动了周围一系列欧式风格民宿的兴起,英式、法式,意式的各具特色的民宿,点缀在当地原始的自然风光之中,将其打造成全台湾最具有建筑特色的民宿群落和旅游目的地。由此可见,民宿的成功往往不是个体的成功,关键是公共环境的营造。
区块认养模式营造“和而不同”的民宿风格,达到共生,一方面可以独具特色,有利于形成知名度和品牌优势,打造民宿媒介平台;另一方面也避免同区域争夺客源。区块认养就是将社区的公共空间分配给民宿经营者“认养”,在整体规划的指导线,通过艺术创意,营造小环境,通过全体民宿主的参与重塑社区。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民宿提升势在必行,经验证明每五年民宿主就必须对其房屋进行重新装修,保障“家”的味道,将市场需求与文化再度融合。这其中不仅涉及资本的问题,更多的是根据新的市场需求设计更高品位的产品,而对市场需求的把握,专业化平台可以运用大数据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优化能力,指导其提升规划。
伴随着游客到来的不仅是语言的沟通,还需要面对房屋的清洁、维修的问题,而个体民宿主不见得热爱这种经常彻底清理让房屋光亮诱人的体验,也不是所有的人都精通对房屋及设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这种情况下,通过专业平台可以为其寻找到合适的员工完成这一工作。另外,第三方管理者定期对民宿主的信用和设施设备进行检查,保障其服务质量,满足游客体验。
专业平台可以联合预定网站,通过预定网站的一系列设置,如请游客上传头像,写主页,链接企业差旅客户,接入信用等,对游客进行身份认证。同时,也通过给民宿主购买保险,免费发放急救包,智能门锁等方式提高其安全性,有利于降低个体民宿主的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