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又一个Women’s Day到来之际,网易科技联合网易女人特别推出“她力量——遇见更好的自己”高端女性专访系列,通过与女性精英对话生活和职场态度,走近她们对于职场及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本期采访对象为前央视主持人、现紫牛基金合伙人张泉灵。
文/王先
“走出舞台而不要感冒,这对女人来说是一件大事。而她们心中一旦充满了热情,她们的身体就变成了钢筋铁骨。”传说这句话出自19世纪法国的巴尔扎克。
当2015年夏末张泉灵在微博发文正式宣布离开央视、以合伙人身份加入傅盛战队的紫牛基金时,这句话似乎正好成为其转型的素描写照。几乎家喻户晓的主持人与相对陌生的基金,这一全新组合让外界对其充满了好奇。毕竟人们对于张泉灵的更多认知,仍是《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主持人,传媒界的“金话筒”。
“央视主持人”这个标签,既是张泉灵20年职业生涯中的花冠,或许也是转型的不小包袱,离开轻车熟路的行业,用她自己的话,毕竟“机会成本也很高”。年过不惑,她希望在自己生命的后半段,从头来过。在当初的博文中她说,比名利更难放下的,是人的思维模式。她想跳出习惯的环境,擅长的事情,还有,正在慢慢凝固的思维模式。
2017年3月,再见张泉灵,发现这位淡出话筒与镜头多时金牌主持、小有成绩的基金合伙人,俨然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风投话语体系。介绍基金时,张泉灵说紫牛目前已经投了27个项目,有几个明星项目,总的收益还不错。“虽然基金退出时才算实算,但在退出之前已经会有账面收益,从去年3月正式募资完毕,到10月份差不多有70%的收益。”
为切入又一年Women’s Day主题,所以本次采访也未能免俗地谈及家庭等等,张泉灵说自己从小特别怕两样东西:一是斜坡,一是速度,在这两件事面前会生理性腿发软。但是因为先生的原因,竟学会了滑雪,而且乐在其中。
“这是不是很奇葩的一件事情?”
一,傅盛在半年时间里找我谈的话,几乎都为了一件事
“就是你什么时候能招人,你什么时候能够用一个团队而不是单打独斗的方式去把一件事情做好。”聊到去年的经历,张泉灵对网易科技这样复述,有关一个并不容易的思维转型期。
比起做第一个片子就得奖的顺利媒体生涯,显然她从事风投的挑战并不小,而且需要为其改变思维方式也很多。首当其冲的,是从独立作业的习惯到带起队伍的要求。她坦言自己最初并不擅长管理,处理起不擅长的事情,还是蛮痛苦的。
“我给你举个例子,原来我们当记者,转到这样的管理岗来说,有一个特别不擅长的地方叫用人。原来是个单打独斗的行业。”
虽然电视媒体也是强配合行业,但往往只需各司其职将一个节目推进便好。而转型风投合伙人,面对的则是扩充团队的招人、识人、奖惩,甚至包括传递价值观与新知。
转型和用人同时进行,简直是带阶层的困难。张泉灵明白当一个人内心还没有对事物的自信时,带人尤其困难。只有当对事物有了一定认知从而带来自信,带人才会相对容易。“你刚转过来,也不确认往哪儿走是对的,还要同时去选择用人(需要用什么样的人),这极其痛苦……跟带项目的队伍是完全两回事。”这个矛盾时期她经历了大半年。
继续独立作业?现在完全不这么想了,见得人多了,项目聊久了,过去从事媒体时培养的快速搭建认知框架的学习能力,让张泉灵渐渐也培养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论,比如判断一个创业团队,不只要看“一把手”,还要看“二把手”到底是什么样的角色。在行业浸染久了,张泉灵对选人、用人也更有了些自信。虽然仍时时有冲在一线看项目的好奇心,但也在克制着单人作业的思维习惯,况且有一个阶段,她觉得即便自己“长出八只手也忙不过来”。
当人被逼到一件之前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情上,总该学着触类旁通。
作为紫牛基金主要发起人、在互联网圈沉浮多年的傅盛带给张泉灵在另一件小事上的启发是关于产品经理思维。早先,两个人都在同一个朋友的微信投资群。某天那位朋友向群里丢了三个logo希望大家帮忙参考选择。
“你知道像我们这样自认对美学有所造诣、对传播学有所认知的人来说,一定会有自己的见解说哪个logo更好看,容易被大家记住。”张泉灵说,但是傅盛一上来就不客气地全给否了。他说你在大图模式下看到的是这样那样,但把它缩小到手机页面的一个小方块,再把你所有同类竞品也放在同一个文件夹里,还能找到你的吗?找不到你就败,很简单。
张泉灵觉得这种视角是她之前完全没有接触到的,很有意思。“好看不好看,有没有意义,包含了几层理解呀?人家根本没时间看到,哪有几层理解。”
二,特别不喜欢听别人说“文科出身”这种话
这几乎成了继地域黑与星座黑之外的第三黑。
说到底,“最后其实都是借口。”张泉灵对这些表述看得很清楚。所以她并不会把学的是什么看成投AI等偏技术项目的天然壁垒,觉得这很没意义。
“首先我就特别不喜欢文理分科,觉得这本质上是高考政策当中特别失败的一点,我特别庆幸,我高考的时候虽然文理分科,但是当时的上海是7月份高考,5月份文理才分科的。我们学物理、化学一直学到了高三。特别庆幸我有这样的经历。你知道在我当记者很多年之后,高考试卷拿起来,化学还能考很高的分。”
她同时还感到庆幸的,是当年的化学老师教给自己的是一套化学世界观,而不仅仅是一张氢氦锂铍硼的元素周期表。比如,理解了原子的平衡,便知道虽然今天大家对石墨烯的谈论非常多,但其实自己也很清楚锂电池并不会那么容易轻易被颠覆。
所以,说到底,“文科生”这种表达本身就在让人画地为牢,它有两种潜在暗示:一是自己不配去看,一是自己可以不懂。
“我不需要懂,我不需要用那样的眼光去看世界,那样的知识跟我没有关系,这是不对的。”
张泉灵说,千万不要自我解嘲说大不了也是一个教育制度受害者而已,人都是一辈子,我为什么要是一个教育制度的受害者?
十几年的记者经历,让张泉灵学到的最重要事情之一是,对于任何知识体系,都不可能完全理解,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却可以在短时间内搭建某一个知识领域的认知框架,并且这是一定要做到的事情,“否则你怎么采访呢”?现在从事投资,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曾经的这一段学习经历。
“我觉得在当记者的时候掌握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迅速找到这个行业里面比较牛、比较权威的人,通过跟他聊两个小时,去建立一个大体框架,然后通过他去找到一群人,通过可能20个、30个、50个小时,去把这个框架大概能够基本认知,这就是我要做的工作。通过这50个小时,我不仅建立了一个框架认知,还建立了人脉认知。”她继续调侃:甚至未来说不定还有什么事情知道让什么人帮看一眼呢!
张泉灵说自己讨厌刻板的事物,“只用一个title来决定一个人是什么人,我从来不干这个事情。”
三,觉得个人最大的能力,就是看到大时代与大目标
从进入北大,走进央视,主持《东方时空》,到现在从事风险投资,张泉灵觉得对自己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人有很多。这一路上碰到的每一个人,都会给予自己真诚指点,很多人给了自己大量的机会。尤其是后来遇到白岩松,从他身上不仅得到了许多业务技巧方面的学习机会,而且在后来面对许多可选择的职业诱惑时,能够始终感觉到有一个背影在前面,“就是别人已经替你选择过了,你该知道什么是对的”。正是因为看到许多东西,她觉得很庆幸自己不会轻易在做选择时迷失。
张泉灵将这一部分归功于“幸运”,一部分归功于“大时代”。复盘过去,她认为自己始终有一个对大方向的判断,而且正赶上了中国电视和新闻正在积极改革的一个时代,时代又给了平台空间。“而如果没有这个空间的话,不会有这样一批人聚在你身边,你做不到。”
采访过程中,她几次强调个人在大时代和大平台面前的微不足道。“有个人因素,但微不足道,微不足道。”
这让人想到了那句励志的话,“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即便听起来有点鸡汤,并不妨碍真意。
她觉得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大的能力就是看到时代的来临。只有识别清楚时代,才可以有很多次犯错的机会;没有识别一个时代,不懂得珍惜一个平台,什么犯错的机会都没有,犯一次错足以翻船。
所谓人在海上行,识风向,识大浪,是本质能力。其次考验的才是搭乘什么样的船。本身在舢板上,又划错方向,还有什么希望的可能吗?
张泉灵的性格和话语体系中也总是存在着“大”的概念,比如大时代,大平台,大目标,大方向。这和父母的影响有直接关系。
“你会容忍,你知道幸福家庭的秘诀就是可以相互包容。因为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是吧。学会看不见,这我妈特别大的本事,看不见,继续保持高兴。”
张泉灵特意强调了两遍看不见的概念并不等于忍耐,而是真的“看不见”,比如削萝卜皮,并不会看到别人削的方式和自己不同就焦虑,而是看到削完就好,怎么削都行啊!
她认为这就是价值观的一种,大目标一致,方法可以不同。这种性格与方法,无论在从事投资看团队、还是在处理家庭生活上,都一样。
关于平衡工作和家庭,“明星有的时候会给你讲点技巧啦,比如说高质量的陪伴啊,这些都是小意思,真的。”张泉灵调侃,当然她也承认这些都有一定作用,但是最重要的,仍然是大目标一致,大基础要对。
“我觉得两个人相处,不管是合伙人之间,还是婚姻之间,最恐怖的事情就是双方都觉得自己牺牲了,那这日子就没法儿过了。核心还是要双方都觉得互相有成就,我成就了你,你成就了我,我们都挺高兴的。要互相牺牲了这事算怎么回事呢?平衡的基础是这个。”
张泉灵说自己从小特别怕两样东西:一是斜坡,一是速度,在这两件事面前会生理性腿发软。但是结婚之后因为先生的原因,竟学会了滑雪。而且乐在其中。“你看,这是不是很奇葩的一件事情?”她反问记者。
“我不是说,你看我因为你牺牲,都去滑雪了,而是说你看,你带我闯过了我人生很害怕的两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