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预见到第三季度GDP可能表现不尽如人意。此前,我们曾探讨过“便宜钱”(即低利率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概念。
基于刺激政策的影响,最直观的预测是,当前第四季度的数据可能会呈现出更为积极的态势。
回顾8月份,各项经济指标均出现了下滑,零售销售和工业生产亦不例外。零售销售已连续七个月维持在个位数的较低增长区间。而8月份的工业生产更是自今年3月以来达到了最低点。因此,8月份的数据已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即将公布的GDP数据可能呈现的面貌,目前市场普遍预期GDP增长率约为4.2%。在消费者层面,尤其是在房地产等领域,仍存在着诸多“疤痕效应”,导致消费者消费意愿低迷。对于9月份的零售销售,预计仍会保持个位数的增长,约为2.5%,而上月增长率为2.1%,虽有所上升,但市场意见分歧较大。例如,彭博经济研究预测的增长率仅为1.7%。由此可见,零售销售增长依然缓慢。这也是我为何认为,尽管没有大量的财政刺激措施,第四季度的表现看起来仍会相对较好的原因。
本周,主席明确表示,要求各省和政府官员全力以赴,确保实现全年约5%的增长目标。
这反映出,我们此前听到的关于刺激政策的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已逐渐减弱。
当然,若回顾全面刺激政策实施前的数据表现,当局接下来会采取何种举措呢?我们已经经历了多次新闻发布会,对吧?他们似乎在犹豫是否要公布某个具体数字,是否要现在亮出底牌。
我认为,他们目前正在等待一些关键事件。他们正在等待人大会议的召开,该会议将于本月晚些时候或11月初在北京闭门举行。届时,他们将对任何特别预算的增加、债券配额的修订等事项进行审批。此外,我认为他们还在等待美国大选的结果,以确定未来的政策优先事项。如果全面加征60%以上的关税,将对出口商造成沉重打击,那么政策优先事项可能会有所调整。
在财政刺激政策方面,我们目前似乎处于观望状态,而这正是市场所真正期望的。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摩根士丹利的Robin Singh的一段全面引述。他基本上是这样总结的:在当前形势下,不太可能推出大规模以消费为重点、旨在推动决定性通胀的政策包。
确实,北京方面正在推进债务重组、构建和重振市场信心。但再次强调,恢复消费者信心将是一个缓慢且充满波折的过程。正如Robin Singh所指出的那样,工厂出厂价格通缩已经持续了整整两年,即24个月,因此不会呈现V型复苏。
高盛认为应该买入中国股市的十大理由之一,是从日本的教训中我们可以得知,即使在长期的通货紧缩市场中,也可能存在强劲且可交易的反弹
。那么,如果不是现在,那何时才是最佳时机呢?面对当前市场,我又该如何进行交易呢?
我认为,目前尚不清楚这是否是一个可持续的牛市,还是仅仅是一个短期交易的机会。但我们要论证的是,政策支撑显然已经被触发或实施了。我们可以就政策支撑的价格进行争论,但显然它已经到位。此外,从估值角度来看,起点确实非常低迷或被严重低估。例如,在9月中旬时,沪深300指数的前瞻市盈率为8.5倍,随后升至11倍,现在又回落到10倍。
因此,我认为,即使在没有考虑许多投资者一直期盼的额外刺激政策,或等待更多明确信息的情况下,10倍的市盈率仍然低于我们认为的中国股市的合理估值水平。
然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收益。现在很多投资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收益上。我们最近将今年非标准化合约下的中国收益预期从8%上调至12%。原因显而易见:第一点是更加积极、更加扩张的财政政策,特别是在第四季度。
但更重要的是我认为是明年,对吧?
鉴于我们收到的所有政策公告,我们认为GDP增长应该会有显著的提升。因此,我们将增长预期的数字从4.3%上调至4.7%,就在几天前。
你们摩根士丹利的同行们似乎更为谨慎,对吧?
他们认为,除非我们看到更有意义的政策转向出现,否则他们不认为中国会出现额外的估值重估。因此,他们认为市场波动性可能会持续存在,但我们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一个区间内波动。
因为我们继续看到市场期望与政策制定者实际宣布的政策之间存在不匹配。所以,直到我们看到这种不匹配的情况得到改善,否则我们的股票可能还会继续下跌。
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受到某种近期偏见的影响,对吧?
因此,让我们再次退一步来看。与四周前的低点相比,我们仍然上涨了20%。回到我之前提到的政策支撑点,我认为我们一直强调的主题是:
政策支撑并不是为了最大化上行空间,而是为了真正消除系统中的下行风险。
对吧?仅仅通过减少估值中的下行风险,我认为你就应该能够争取到一些估值重估。我们可以争论估值重估的幅度,但
再次强调,从8.5倍回升到10倍,我认为这是相当合理的。
就像你提到的那样,我们可能会在收益中看到这一点,对吧?所以今年他把收益预期上调至14%。那么第四季度的大部分收益修订来自哪里呢?哪些行业将引领这些修订呢?
这非常有趣。上次我来这里时,我们谈到了科技和互联网公司的收益。我认为,如果你观察收益修订的趋势,它仍然非常积极。所以像腾讯和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公司,仍然在接受向上的收益修订。
但最近,我们开始看到这种趋势扩展到金融领域。银行、券商、保险等行业,由于股市的强劲表现而受益。因此,我认为接下来所有的目光都将集中在消费领域,看这一轮政策放宽是否会转化为消费相关领域的基本面改善。
接下来要关注的催化剂是什么?
当然,我们正在寻找政策制定者采取更多有力措施的信号。但美国即将举行大选,这对你来说只是噪音吗?中国政策是否仍将是市场未来走势的关键驱动力?
我上周在美国拜访了很多投资者。因此,当我们特别是与基本面投资者、贷款投资者交谈时,这取决于你的投资授权范围。对于新兴市场、亚太地区的投资授权范围而言,其中中国是基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投资者在最近的市场复苏后,对中国股市的敞口变得更加积极。但就像你说的那样,我认为我们遇到的很多全球授权投资者,
他们仍然将美国大选视为他们重新参与中国市场的短期障碍,尽管基本面可能有所改善。
所以这确实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风险因素。
根据你的数据,或者说你们用来追踪的指标来看,对于全球投资者来说,我们现在在仓位方面离中性水平还有多远?
嗯,我们有截至9月底的数据,这可能不是最新的数据。但当时,
根据我们追踪的全球投资者数据,他们对中国股市仍低配超过300个基点。所以,假设所有亚太地区、全球的授权范围都回到中性仓位水平,我们估计可能有约500亿美元的资金会流入中国股市。
最后一个问题。你们将8只股票的评级上调至增持,但仍然将你的战术偏好从H股转向A股。这是什么想法呢?
因此,我们对A股和H股都持看好态度。我们预计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内,这两个市场都将有20%的上行空间。但在更战术性的三个月时间范围内,我们认为A股看起来更有潜力一些。因为央行提供了直接的政策支持,而且这次散户投资者可能会更加积极参与。所以我认为,如果你回顾过去的反弹行情,比如重新开放后的反弹行情以及4月和5月的市场复苏行情,国内散户投资者在那些反弹中并没有积极参与。但这次,我认为他们更加活跃的可能性非常大。
他们在国庆黄金周期间积极入市交易,对吧?但我想其中有一件事很突出——我忘记是哪位嘉宾提到的了——但至少我们可以假设流动性已经回到了市场。所以我们可以争论估值重估和价格上涨的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