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青海湖的风光
路上,我们经过仓央嘉措文化广场,看了看他的短诗。
又路过湟鱼回流观察点。青海湖虽是咸水湖,但也有很多鱼,例如湟鱼。湟鱼无鳞,成鱼上溯到流入青海湖的淡水溪流中产卵,小鱼再回到青海湖长大。青海湖大大小小的支流很多,主要来自高山融雪,许多溪流都有湟鱼回流,人们驻足观看。
傍晚时分,到了青海湖的北边。到了酒店以后,我就躺在床上休息。昨天晚上,一时兴起,喝了一小口青稞酒,今天上午走的修路路段,有些颠簸,到了简朴的湖边度假酒店以后,颇有些疲劳。有的团友去湖边骑自行车了,要照往常,我肯定会不耗尽精力不罢休,但是,这次,只好先休息。
吃完牛肉晚饭以后,已近黄昏,疲劳稍解。我慢慢走到湖边,准备看看青海湖。
我来到湖边,太阳在我们的背面。此时的青海湖,湖水青青,氤氲水汽,如梦似幻。天边一缕彩虹,平添神秘。(以下超多图,请欣赏)
临近落日时分,天色渐蓝。
归鸟
光明光暗,景色时时变换。
很快进入最美的渺渺茫茫景象。
此时,背后的日落正好,太阳躲在了云里。
夕阳下 取经人
接着,夕阳露出了脸。
太阳完全落下去,余光反射到云里。
然后是最后的光,将云变成了画布。
此时的湖水,更加神秘。
真是美好的落日!
天完全黑了下来,度假酒店在门前广场烧起了篝火。接着,有藏族工作人员带着游客们围着篝火跳舞。音响里播放的音乐,此时显得特别好听。
是美好的夜晚!
第二天是一个好天气!日出时间在6:15。我们在路上看到了!
能够看到日出,真的很开心!
8 茶卡盐湖的奇幻镜像
美丽的云彩,一路上陪伴着我们。
上午八点多,我们到了茶卡盐湖天空一号。这里的美,是更神奇的。(多图,请欣赏)
让我们找到最美的盐湖镜像。
继续寻找。
远处是昆仑山
美不胜收,也不足以形容了。
远处是祁连山
太美了!
9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养蜂人、定居牧民
在茶卡盐湖拍了三个小时照片以后,我们离开,前往附近的高速公路,等待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茶卡赛段。这是领队和司机师傅的一次完美计划:我们5点半出发,避开封路,先看茶卡盐湖,看完后刚好这边开赛,可以在路边为赛手加油,然后再去吃午饭,午饭吃完以后赛道解封。后来现实过程完全符合预期。
午饭之后,我们就去青海湖南段。一路上风景依然秀美:草原、油菜花、远处青色乃至玛瑙色的湖水。
路边停留时,我与养蜂人聊天。这个养蜂人来自青海,很少见,多数是四川陕西的。养蜂人追逐花海,全国跑。油菜花是天然的,养蜂人不需要向油菜花的主人付费,种葵花的人还需要付钱请养蜂人去给葵花传粉。一些偏僻的花地,也要请养蜂人去。养蜂人一般愿意呆在公路边上,方便蜂箱装卸。蜂箱一旦装车,就必须24小时不停行驶,中途不能停下,避免蜜蜂死亡。油菜花和槐花,是比较多的。
养蜂人有自己的群,经常在群里交流,哪里有花源,就会招呼一声,一堆人同去,并不怕有人占了自己的花源,毕竟信息需要共享。全国养蜂人有一百万。
养蜂人对我说:这里前两天阴雨,今天太阳,花流蜜,蜜蜂都去采蜜,我很忙,刚才看到你们停在路边,以为要买花蜜,就过来看看,如果你们没人买,我就过去忙了。我说:大概没人买,你快去忙吧,谢谢你跟我说这些。他笑说:好的,我这就去忙。他便到蜂箱那边低头忙着了。
又路过一处,我们拍些照片。
恰好看到有藏民在,我就跟他聊天。他在青海湖边有冬场、秋场,都在路边,秋场现在种着油菜花,等收割了就种草。高山上还有夏场。现在七月,羊群正在高山夏场放牧,他雇了两个人看羊,自己并没有去高山上搭帐篷住。他的房子就在秋场的后面,砖石房。他还说了自己草场的面积,我没有去证实。
这次旅行,我没有想过了解本地的经济和家庭生产情况,但出于行为习惯,也忍不住翻了一些新闻,也问了一些事情。青海藏民,以前是游牧,住帐篷,随搭随住,现在是定居牧业,住砖石房,只有夏天会去高山搭帐篷住。甚至由于摩托车和小汽车都可以开到夏场,他们夏天也可能回来住。牛羊群不同季节依然要在低处和高山转场,但人定居了。
查看新闻知道,青海从游牧到定居牧业,是从2005年前后开始的,目前还没有完成。原因估计是,草原面积广大,建房补贴少,建房需要牧民自己出钱,政府再给一部分,但估计一些牧民不觉得定居有多大好处。人适应他的生产对象和生产环境;如果水草随季节而不同,牛羊群又四季都要吃草,那么,流动反而是适应性策略。如果游牧足够,何必花几万块钱建一套只住几个月的房子呢?
又想起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西藏的牧民修了房子将资产放在家里,自己去外面放牧,房子里的东西倒没人偷,但熊会去,因为那里有蜜,或者其他好吃的。人不一定喜欢,但熊喜欢。而熊,是会想尽各种办法突破牧民房子外的封锁线的,木栅栏、或者铁丝网,都拦不住熊。熊会把牧民的房子弄得一团糟!
定居,方便用电、看电视、看手机、做旅游,冬天遇到雪灾,靠近公路,救助也方便。一路上,我们看到许多砖石房,都是定居牧民的产业,还有十几个或更多房子聚成的村子。牧民定居以后,就会深度接入现代生产和消费的网络,逐渐现代化、一体化。
内地农民进入城市打工,年轻一代逐渐生活在城市,农村只剩下中老年人,即便他们,也都开始使用智能手机,扫码支付,看快手玩抖音。但草原还没有如此。草原牧区的生育率高于内地,年轻一代目前还只是部分接受中学教育,并不一定进城去,还留在草原上。
从前,高原上是农奴制,群体游牧,少数人有产权,带领类似部落的群体单位,参与外界交换,钱变成女人身上的金银配饰,很多都捐给寺庙,寺庙培养僧人、传递文化。后来,分场到户,牧民获得承包经营权,争相使用草场,孩子通过国家义务教育管道来学习文化。现在,牧民从单纯游牧变成定居牧业,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很大变化。
我走走看看,听听聊聊,对这些话题没有深度认识。这里仅仅做点记录。
10 小江南贵德
离开青海湖,我们翻山去贵德。贵德县在龙羊峡水库下游。高山融雪,冲过风化的土石,带来泥沙,所以,通常河水很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