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ZOL中关村在线
看科技资讯、查产品报价,上中关村在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ZOL中关村在线

笔记本散热太差劲?这一招让你彻底摆脱高温

ZOL中关村在线  · 公众号  · 硬件  · 2017-05-11 17:51

正文

热爱玩游戏又喜欢折腾的玩家肯定都对 硅脂 这个东西不陌生,在硬件论坛和贴吧时常都能看到玩家对不同硅脂导热效果的争论。而对于散热是个老大难的笔记本来说,通过 更换硅脂来提高散热效果 已经成为游戏本用户的普遍选择,毕竟单纯换个硅脂就能解决散热的话肯定比抽风散热器之类的外物让人省心得多。

那么很多朋友肯定都想知道,如果给自己的本本换硅脂应该选哪款?那么今天我就针对这个问题来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


我们都知道,导热硅脂的作用是用来 填补散热底座与核心之间的缝隙 ,于是网上很多人都宣称硅脂应该越薄越好,理由是硅脂的导热能力和铜、铝等材质的散热模块差距很大,尽量减少硅脂量能更好的发挥散热模块本身的作用。这个论调听起来似乎十分的有道理,但实际经过我的实验和多方面搜集其他玩家的经验,过于薄的硅脂层实际散热效果很差,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高温会迅速让过薄的硅脂出现油脂分离,无法完全覆盖导热面,并且真正用来导热的成分都被析出,最后导热面上只剩下硅油成分。下面就给大家拉出一个典型来分析分析。


硅脂粘稠度低,高温使导热部分被挤走,核心只剩硅油

上图是十分著名的ARCTIC MX-4硅脂 ,这款硅脂标称导热系数8.5W/(mK),是我尝试过最早的一款硅脂之一,同类还有性能更弱的MX-2。MX-4在刚刚涂抹后散热效果十分优秀,在所有硅脂中应该都可以说是第一梯队的,但是喜欢玩游戏的朋友只要过一周就会发现散热效果急剧下降,一个月之后基本和效果最差的白硅脂一个水平了。

这种效能下降的情况其实就代表着硅脂的一大特点,其实所有硅脂都是无法避免散热效果逐渐变弱的,对于桌面处理器那种带大铜盖的来说因为导热面积比较大所以硅油析出的影响还比较小,但是对于面积又小又光滑的笔记本CPU与GPU核心来说这种油脂分离就比较要命了,所以笔记本用户还是尽量选择更粘稠的硅脂比较好。


信越7783为代表的粘稠硅脂,像抹墙灰一样干

根据我曾经使用过的经验来说,酷冷至尊黄金导热硅脂、酷冷至尊钻石硅脂、MX-4、TX-4以及其他各种普通硅脂都属于相对比较稀的硅脂。而相对的,当前比较出名的信越7783、7921以及猫头鹰NT-H1、ICD-7等属于相对比较 粘稠寿命较高 的。但无论寿命多高也终究是会出现效能下降的,所以想要维持散热效能就需要每隔几个月更换一次。

另外有玩家和媒体测试过牙膏的导热效果(长得像就拿来试验),出乎意料的是牙膏的导热效果很好很强大,尤其是某品牌薄荷味的(想想都清凉)效果最好。但是牙膏很快就会被烤干并失去效果,而且部分牙膏会腐蚀CPU铜盖,所以绝不是替代硅脂的好选择。

最贵的是不是最好?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 粘稠类硅脂 更加适合笔记本使用,那么大家就要问到底哪款硅脂效果更好了。目前高价位的硅脂一共两种,一个是酷冷至尊的纳米钻石,售价99元1.5ml,标称热传导率11W/(mK)。另一个是国外才有卖的暴力熊硅脂,售价20欧元5.55克(海淘怎么也得200块钱,但是这么多估计够涂几十次了),标称热传导率12.5W/(mK)。

或许是因为酷冷钻石硅脂太稀且热阻率可能高,这款硅脂的效果并不理想,根据我的实测,这款硅脂刚换上就不如20块钱1.2ml的信越7783硅脂,而持久性和MX-4一样弱,又少又贵性价比属于最差的。而暴力熊硅脂实在有点贵还得海淘所以我并没有买,但根据网上玩家的一致好评来看应该是相当对得起价格的,大家都说仅次于 液态金属


据说暴力熊是液金之下第一高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