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8月18日,波兰华沙爱乐大厅
李云迪与华沙爱乐乐团共同出演了
肖邦第一、第二号钢琴协奏曲
17年前,18岁的李云迪在同一个舞台上
夺下了肖邦国际钢琴大赛金奖
17年后,他首度尝试同时担任
指挥 & 钢琴独奏
1.从驾驭钢琴到指挥乐团
喜爱古典音乐的朋友们不难发现一个普遍现象,越来越多成熟的演奏家,会尝试着拿起指挥棒,成为边演奏边指挥乐队的
“两栖演奏家”
。
尤其是钢琴领域的大师们
,当音乐造诣到达一定境界后,键盘已经不再能容纳他们对音色和音响的追求了,于是他们放眼于整个管弦乐队。
比如巴伦博伊姆、普雷特涅夫、阿什肯纳齐、佩拉西亚、内田光子等前辈大师。
▲ 巴伦博伊姆
▲ 内田光子
钢琴大师们之所以热衷于
“自弹自指”
,是因为这样的演绎形式能真正释放出自己对钢琴与管弦乐作品的深刻理解,而不需要在与指挥家的磨合中妥协退让。
如今已步入成熟艺术阶段的
李云迪
,也加入了“自弹自指”的大师行列。从只需要谙熟两行钢琴谱,到完全掌握一本厚厚的总谱,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华丽的“蜕变”!
相比之下,李云迪的“自弹自指”是非常具有特点的。通常钢琴家兼指挥时,演奏的是莫扎特、海顿、巴赫等人的小规模钢琴与乐队作品。但这次李云迪带来的,却是乐队编制颇为庞大的
两部肖邦钢琴协奏曲
,这可是非比寻常的演奏挑战!
▼ 李云迪早期录制的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
2.新时代的“钢琴诗人”
18岁,意味着成年,而对于李云迪来说,则是成名在望。
2000年,年仅
18岁的李云迪来到了肖邦的故乡波兰华沙
,一举摘下
第十四届肖邦国际大赛金奖
,成为赛事历史上
最年轻的金奖得主
,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钢琴家。
▲
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决赛时的李云迪
从1927年开始在波兰华沙举办、每五年一届的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一直都是
国际上最受瞩目的音乐盛事之
一,也是最具公众知名度的国际钢琴赛事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每一届肖赛都会产生金奖得主,如果当届没有足够优秀的选手,金奖则会从缺。
在李云迪摘得金奖之前,这个奖项已经空缺了15年之久
。“一朝夺冠天下知”,获此殊荣,李云迪一跃成为国际上最令人期待的青年钢琴演奏家;荣誉而归,李云迪成为中国乐坛史上最轰动的人物之一。
▼ 李云迪演奏肖邦四首叙事曲
3.
富有无限激
情和诗意
世人再多赞扬,可对于李云迪来说,这些名望都只属于18岁,不同于在荣耀面前陷入迷茫的青年,
李云迪带着肖邦的音乐,继续前行
,开启了属于自己的音乐时代。
有人评价李云迪的音乐
“富有无限激情和诗意”
,也有人说,“听他的演奏,真是能感受到弹奏者此时的心意,就像是把情感描绘至极致的那种感觉,让你溺在里面”。
的确,李云迪指尖下如玲珑剔透的音质,
在多爱追求炫技和爆发力演奏的今天,绝对算是一股清流
。正如18年前,无人过多关注这位来自中国的钢琴青年一样,谁会想到,这股音乐界的清流,现今会以另一种让人惊叹的形式,演绎“钢琴诗人”肖邦经典,说是独一无二,也是无可厚非。
下面请大家欣赏李云迪演奏的肖邦最脍炙人口的《降B小调夜曲》和《降E大调夜曲》,
感受他指尖的无尽诗意
,和钢琴上所能奏出的最动人的音色。
4.带着“肖邦”继续前行
2017年,第13届肖邦欧洲国际音乐节,李云迪携手华沙爱乐乐团登台爱乐大厅,在梦开始的地方为乐迷呈现了肖邦一生中仅有的两部钢琴协奏曲,同时,这也是李云迪
首次身兼独奏与指挥两个角色
,以“自弹自指”形式,演绎肖邦经典,向大师致敬。
这次伟大的尝试,是李云迪的人生第一次,在实践中完美突破了交响乐团配合、曲目速度变化等技术上的问题,在自我表达中,诠释了自己心中的肖邦。
这已不单单是琴技上的娴熟,而是超越钢琴之上
,对整个古典音乐的精准认知,以及对舞台表现的专业把控。
众所周知,肖邦的两首协奏曲是每五年一届的
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的决赛指定曲目
,而从第一届肖赛开始,华沙爱乐乐团就是与每位决赛选手合奏的乐团。
这个曲目和演出阵容,很难不让人回想起李云迪获奖的那天。但这一晚的李云迪却在尝试一种他之前没试过的演出方式:同时指挥乐团和担任钢琴独奏,是想用他个人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
将自己心中的肖邦完整的呈现给现场观众
。
5.“云指肖邦”再燃国际“肖邦热”
十一月初,“钢琴王子”李云迪完成了他的澳纽巡演,这场名为“云指肖邦”的音乐之旅,自去年开始便已启动,而澳洲与新西兰巡演所经之地,却是李云迪首次登陆,不过,当这位来自中国的国际钢琴家,以“自弹自指”形式奏响多个城市音乐厅时,无人不赞服他的音乐造诣。堪称殿堂级的音乐盛宴,记录着李云迪的成功,也承载着李云迪一次又一次音乐人生的华丽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