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资本深潜号
资本深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笔吧评测室  ·  英伟达 RTX 50 系列 GPU 放弃对 ... ·  昨天  
笔吧评测室  ·  聊一款「键盘里面塞电脑」的新奇主机 ·  昨天  
笔吧评测室  ·  真・手有余香:华硕推出 MD102 ... ·  2 天前  
笔吧评测室  ·  戴尔全新命名 14/16 Plus ... ·  2 天前  
笔吧评测室  ·  新一代 ROG XG 显卡扩展坞发布:可选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资本深潜号

高毅资产孙庆瑞罕见发声:全球半数资产遭遇零利率挑战,中国独善其身,别忽视人口变化的隐含需求

资本深潜号  · 公众号  ·  · 2021-01-04 21:41

正文






作者 | 庭耳

编辑 | 袁畅


本文首发于 “见闻VIP”APP ,欢迎下载 “见闻VIP” ,即时见证历史。


平台型私募高毅资产的明星团队中,孙庆瑞是唯一一位女性基金经理,在整个私募圈也是少有的债券投资背景的基金经理。


近日,孙庆瑞在一场公开活动中,从宏观环境变局的角度,研判了未来的投资机会。


“海外国家的货币闸门开得有点大。但中国是最不愿意走这条路的,会相对长期维持利率的合理水平,这值得珍惜。”


“中国人口结构变化较大,隐含的需求变迁不容忽视,(同时)还需要小心回避可能会在总量上下降的需求。”


“宏观面开始复苏,也开始边际收紧,整体还算处于宽裕区间。部分资产不算非常便宜,流动性也开始边际收紧,一定程度上抑制估值提升。”


“人民币资产放在全世界范围内仍属非常低配,随着人民币升值,外资持续对人民币资产感兴趣。”


资事堂将发言要点整理如下:



01

变局一: 全球PK零利率



全世界都面临着零利率的很大挑战,这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简单。


我们经常说日本长达20年零利率、20年零通胀,但零利率指的是短期利率。日本十年期国债利率跌至零水平是2015年之后与欧洲国家一起出现的。这背后有着安倍经济学的影响,也隐含着MMT现在货币理论,全世界货币发行开始变得不同以往。


这种不一样在未来是否延续,还是在这条路上“走到黑”,大家可以继续观察。


特别是美国史无前例地进入黑暗区域——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水平跌至0.5%。如果掉入零利率,占全球资产30%的美国美元资产,与欧元区、北欧国家、英国日本等国资产叠加在一起, 相当于全球50%的资产都处于零利率水平


但中国仍处于一个利率正常范围。正如中国央行前行长周小川所说,要拓展通货膨胀的概念与度量。


上世纪80年代是全球范围内的通胀高点,之后处于长期下行趋势,但通胀并不像利率那样持续走低,这与资金供求因素有关。


由于企业资金需求难以量化,我们来看个人层面的变化。从人口结构端来看,比如35岁之后人的财富越来越多,为全社会提供更多储蓄,而非信贷需求。但对于一个刚入社会的20岁青年人来讲,收入难以支撑需求,因此就有明显的信贷需求。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为例,1960-1990年代,德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速度,慢于德国劳动年龄人口(20-64岁)人口下滑速度。日本也出现同样情况:1980-1990年代日本出口强劲之时,劳动年龄人口下滑快于利率走低的速度。


反观中国,由于中国利率的时间并不长,且中国利率存在二元结构(银行体系内/银行体系外),不能只看银行体系内资金供求变化做出判断。


很多人会讲中国最受益于投资和很高的企业投资回报率。要衡量企业资金需求情况,要用更多维的数据,也涉及不同行业特点。如果单看制造业,大部分企业都是既供给中国,也供给海外市场,因为这些经济体均是出口大国,未来存在被替代、投资回报率下降,进而融资越来越少的过程。


大家会有个疑问:出口增加值对GDP贡献并不高,为什么对出口那么看重?


实际上,不能只看出口增加值。贸易依存度可以更好地衡量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这是未来中国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所依赖的一个支撑点。从依存度来讲,中国大部分工薪阶层的收入与30年来通过贸易发展的制造业相关。


总体来看,零利率范围的扩大值得思考:如果一家国家本土资产无风险收益率失灵,所有资产配置都变成风险资产。海外国家的货币闸门开得有点大。但中国是最不愿意走这条路,会相对长期维持利率的合理水平,这值得珍惜。



02

变局二:人口结构变化


人口结构隐含了非常多需求的变迁,比如结婚、买房、买车等。


中国人口结构变化较大,隐含的需求变迁不容忽视,还是需要小心回避可能会在总量上下降的需求。


据相关数据,中国女性生小孩的平均年龄在29.7岁;中国买宝马车的人群平均年龄30岁左右;北京地区购房者的平均年龄34.6岁,上海等一线城市平均年龄也比较高;每年结婚登记的人群从之前的高点下降到1000万多;去年中国新出生人口下降到1500万附近••••••


要注意到,有一些需求的平均年龄可能已经过了。以老龄化的日本为例,人口结构变化后,住宅和汽车销售量都未超过历史高点。



03

变局三:中国能否继续成为全世界的制造工厂


受此前地缘政治和疫情影响,市场还是担忧中国制造业前景。要看到,制造业背后反映全世界的需求情况,新冠疫情下的需求端受到冲击,但冲击最大还是本地化商品需求。


然而,如果没有海外国家能够承载中国制造业,供给端无法转移,中国企业的竞争格局又很良好,则不需要担忧产业链转移。要看到,中国的资本形成一直创新高,中国内部和外资都在投向中国,因此要对中国制造业抱有信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