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大青年
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机关报《北大青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物  ·  一个属于优酷的新故事 ·  19 小时前  
每日人物  ·  为了一杯爆款茶,喜茶快把小众植物薅秃了 ·  2 天前  
南方人物周刊  ·  张含韵 少女出走以后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大青年

姿势|好电脑不如烂笔头?快收好这份期末笔记指南!

北大青年  · 公众号  · 人物  · 2017-05-28 22:59

正文


本报记者

尚昱丞 经济学院2016级本科生


在台湾大学社会学导论的课堂上,来自国际关系学院的2015级本科生李佳璇在周围一片“噼里啪啦”的打字声中,习惯性地拿出电脑记笔记,却被老师阻止:“用笔来记笔记要比电脑记笔记记得更牢。”

 

这让她有些惊讶:上了大学以来,上课用电脑记笔记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电脑记笔记速度快而且记得完整,键盘已然成为我们记录所学的重要帮手,相比高中的手写笔记,难道不是更有效率的事情吗?

 

不仅她有这样的疑问,科学家们也对此产生了兴趣。一项由普利斯顿大学心理学研究生帕姆·穆勒(Pam Mueller)和丹尼尔·奥本海默(Daniel Oppenheimer)教授主持的定量比较研究发现,用手记笔记可不是什么怀念高中的“复古情怀”——相比打字,手写记笔记的人对课堂内容记得更牢。


电脑笔记那么多,还比不上手写的几个字吗?

  


写得多,并不代表记得牢。

 

选择用电脑记笔记的原因或许很简单:打字比手写更快,同样时间内能够让我们做“更多的笔记”。科学实验也说明在相同条件下,笔记的数量能够很好地预测学生的表现。

 

然而,穆勒的实验告诉我们,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仅仅记更多的笔记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学到更多——在实验中,手写笔记的学生对概念有更完整的了解,而且更擅长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第一阶段的实验共有67人参与,实验者首先要求他们观看长约15分钟的TED talk, 同时分别用电脑或纸笔记笔记,再让被试完成其他一系列总耗时大约30分钟的复杂任务,然后再进行与之前观看演讲有关的测试。

 

结果显示,对于事实回忆类的问题(factual-recall),两组表现并无明显区别,而在概念应用类的问题上(conceptual-application),手写组表现显著优于电脑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研究者认为这和“认知处理过程”有关。

 

用手写笔记需要不同的认知处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可能写下老师说的每一个字,所以在记笔记的时候,往往用自己的理解重新组合老师讲的内容,只记自己认为的最重要的部分。正是因为手写笔记“慢”,学生需要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初步的加工,在这个过程中也就进行了初步的理解。

 

而在电脑打字的时候,因为记录速度快,所以大家自然倾向于记下老师说的每一句话,以便日后复习。为了跟上老师的语速,常常会产生“机械性记忆”:在没有用脑的情况下把老师说的话记录下来,没有二次加工的过程。



实验显示,用电脑写笔记的学生更喜欢逐字记下课堂上听到的资讯。对两种方式记下的笔记进行分析,发现手写组的文字量和与演讲原文重复的比例都显著低于电脑组,但手写组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记忆程度比较高。

 

这表明,用电脑记笔记的学生比较少运用大脑去进一步分析学到的知识,也没有理解并应用学到的资讯。

 

此外,从记笔记时的状态进行分析,发现每一个电脑记笔记的页面背后,可能都会有另一个视频网页、微博网页……这些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就像文章开头的老师后来解释的那样:“因为电脑记笔记只是纯粹抄写,没过脑子,老师说什么就写什么,虽然全,但没有意义;手写虽然记得少,但是大脑经过思考,选择了重要信息,组织架构的时候也经过了二次加工”。


何不有意识地改变打字时的思维方式?

  


改变惯性思维,没有我们想得那么容易。

 

设想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科学家们针对“打字时的思维方式能否被有意识地改变”作了研究。在第二部分实验共有135名参与者。实验设计同第一部分大体相似,唯一的不同在于此次电脑组有一部分学生被要求不要逐字地记笔记(即“电脑干预组”)。

 

然而,尽管给了学生指示,用电脑记笔记的学生还是习惯性地逐字记笔记,整合资讯的能力也并不比那些没收到指示的学生好。

 

结果显示,未被干预的电脑组表现差于手写组,而电脑干预组的成绩和其他两组相比,并未显示出显著的差别。

 

对于事实回忆型问题,三组的表现并无显著差异。对三组学生的笔记进行分析:手写组与电脑未干预组显示出与实验第一阶段相似的结果,而电脑干预组并未体现出与第一组电脑未干预组显著的区别:手写组依然记录了更少的词,而电脑干预组对演讲原文的重复也并没有明显区分。

 

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即使事先被告知“不要简单地重复原文”,该告知也效果甚微。也许是因为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打字写笔记实在是件轻松太多的事情,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向自己的惰性投降。


如果在记完笔记后再整合思路呢?

  


上述实验是在学生上完课以后直接进行考试,测验学习成果。但是在现实世界里,学生大多是在好几个星期后才参加考试。所以,实验者进一步提出假设:以电脑记笔记的学生,尽管无法在课堂上快速理解内容,但如果可以在记完笔记后重新整合思路好好复习,结果或许不比手写笔记的学生差。

 

针对这个想法,研究者又进行了第三阶段的实验,然而,假设并不成立。穆勒和欧法请上完课的学生们一个星期之后再来考试,而这次手写笔记的学生又是大获全胜。

 

结果显示,对于所有的问题类型而言,记笔记的方式与是否复习对于结果并无显著的影响,但是手写笔记并且复习的学生的表现显著优于其他学生;对于事实性问题和概念性问题分别进行分析,发现手写笔记并复习组的表现仍旧优于其他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一种解释认为,手写的笔记是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写成的,这些笔记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记忆线索,有效重现课程上学到的结论、思考过程、具体事实等。



这个结果对于“利用他人的笔记”做笔记的同学而言,也很有意义。如果获得笔记的过程很简单,学生们就不需要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整合信息,很可能只记下少量的笔记,或者是完全不写任何笔记,放弃了用大脑学习的机会。

 

幸运的是,“记点笔记总是有用的”——实验结果共同显示出,无论以哪种方法记笔记,笔记的数量都正向预测了测试的表现。出乎意料的是,对于复习了的实验者而言,笔记中重复原文的比例反而负向预测了最终的表现,而对于没有复习的人来说,重复的比例与结果却并无明显相关。

 

最后一个问题,如果用平板电脑记笔记呢?研究者们认为它包含了两方面的优点,进一步的研究还在进行中。

 

所以,要想期末考得好,电脑不如靠人脑。你以为期末了就不用记笔记了吗?乖乖用纸笔记起笔记,或许这个期末季会有更多收获!


参考文献

Pam A. M. & Daniel M. O. (2014). 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keyboard: Advantages of longhand over laptop note tak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4 Vol. 25(6) 1159-1168


封面图和图一来源于网络

图二来自物理学院2014级本科生李宇帆

微信编辑|周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