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得多,并不代表记得牢。
选择用电脑记笔记的原因或许很简单:打字比手写更快,同样时间内能够让我们做“更多的笔记”。科学实验也说明在相同条件下,笔记的数量能够很好地预测学生的表现。
然而,穆勒的实验告诉我们,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仅仅记更多的笔记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学到更多——在实验中,手写笔记的学生对概念有更完整的了解,而且更擅长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第一阶段的实验共有67人参与,实验者首先要求他们观看长约15分钟的TED talk, 同时分别用电脑或纸笔记笔记,再让被试完成其他一系列总耗时大约30分钟的复杂任务,然后再进行与之前观看演讲有关的测试。
结果显示,对于事实回忆类的问题(factual-recall),两组表现并无明显区别,而在概念应用类的问题上(conceptual-application),手写组表现显著优于电脑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研究者认为这和“认知处理过程”有关。
用手写笔记需要不同的认知处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可能写下老师说的每一个字,所以在记笔记的时候,往往用自己的理解重新组合老师讲的内容,只记自己认为的最重要的部分。正是因为手写笔记“慢”,学生需要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初步的加工,在这个过程中也就进行了初步的理解。
而在电脑打字的时候,因为记录速度快,所以大家自然倾向于记下老师说的每一句话,以便日后复习。为了跟上老师的语速,常常会产生“机械性记忆”:在没有用脑的情况下把老师说的话记录下来,没有二次加工的过程。
实验显示,用电脑写笔记的学生更喜欢逐字记下课堂上听到的资讯。对两种方式记下的笔记进行分析,发现手写组的文字量和与演讲原文重复的比例都显著低于电脑组,但手写组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记忆程度比较高。
这表明,用电脑记笔记的学生比较少运用大脑去进一步分析学到的知识,也没有理解并应用学到的资讯。
此外,从记笔记时的状态进行分析,发现每一个电脑记笔记的页面背后,可能都会有另一个视频网页、微博网页……这些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就像文章开头的老师后来解释的那样:“因为电脑记笔记只是纯粹抄写,没过脑子,老师说什么就写什么,虽然全,但没有意义;手写虽然记得少,但是大脑经过思考,选择了重要信息,组织架构的时候也经过了二次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