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樊登读书
和你一起读书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产宝  ·  专利案例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樊登读书

真心建议你:无论和谁相处,请学会“间歇性冷漠”

樊登读书  · 公众号  ·  · 2024-06-27 17:58

正文

*贴片包含广告

作者 | 林大发
来源 | 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主播 | 帆书 · 晏娇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转运”突然成了今年各大热搜榜的关键词。

因为生活的迅速变化,不确定性的增加,我们时常陷入摇摇欲坠的不安中:


被工作折磨得痛苦不堪,甚至出现了失眠、头痛等躯体反应,却不敢辞职;


处在一段内耗式关系中,被另一半反复伤害,却无法果断离开;


考研或考公务员,努力了多次也没考上,陷入自我否定,却不甘心放弃……


在这种拧巴的状态下,精神内耗成了今年的“流行病”:


明明很累,很想逃,很想说“我不要了”!但不敢,不能,做不到。


久了你会发现:你越内耗,事情就变得越不顺,就越觉得自己不幸。


而当你表现得什么都不在乎、不想要,主动远离和放弃的那一刻,反而觉得人生爽翻了。


所以,帆书君想跟你说,不妨做个“冷漠”的人吧。


别误会,不是让你变得无情无义,而是当你很累很累的时候,允许自己远离一切消耗你的人和事,你会发现——


从你变“冷漠”的那一刻起,好运自然会来。


你是不是这样的人:

闺蜜心情不好来诉苦,哪怕自己也一堆烦心事,还是心软地扮演倾听者和安慰者;


朋友约你吃饭逛街,哪怕自己已经累到宕机,还是硬拖着疲惫的身体出了门;


和同事、领导不熟,哪怕并不想和TA们交朋友,还是强迫自己参加各种局……


为了家人不失望,为了朋友不难堪,为了同事不扫兴,拼命隐藏自己的真实需求和心声。

我想起很久之前,很多人都喜欢林志玲,觉得她永远在微笑,永远好脾气,是温柔体面、让人如沐春风的高情商代表。


唯独蔡康永很心疼她,他觉得林志玲做人做得太累了。


因为她永远先照顾别人的感受,做让大家都满意的人,不断消耗自己的能量。


如果你也身处这样的人际内耗,不妨学会用间歇性冷漠去摆脱。


这并不是跟他人的情感断联,而是让你在出现共情疲劳时,能勇敢地短暂逃离。


人的共情力和体力一样是有限的,处处照顾别人的感受会导致过度共情,人就容易变得疲惫。


“不想跟任何人说话”“不想充当别人的情绪出口”这些都是允许的,这是你自身的保护机制,能让你从消耗情绪的状态里抽离出来,重新积攒能量。


时刻提醒自己:我的时间很宝贵,不要浪费在这些消耗自己的人和事上。

记得有一期《向往的生活》里,一下来了9个新生代偶像,把黄磊吓坏了。

他礼貌性地打了声招呼就躲进厨房,直言:“晚上你们玩游戏,今天我就早点睡”。


吃饭时他坦露了心声:


你们这一大堆人来,我跟你们也不熟,我没必要跟不熟的人非得瞎扯,所以你们进来跟我打招呼,我也没那么热情。

(图源网络,侵删)

有网友批评他“不会做人”,但我有不同的想法。


虽说场面有点尴尬,但在场的人都可以松口气,至少不必费尽心思去伪装、去讨好,彼此都能舒服自在些。


人有热情的时候,也会有“冷漠”的时候,这才是正常的情绪起伏。


当你直接告诉对方自己的压力,反而能维护自己的边界,让情绪进入恢复期,你们的关系也更健康、更长久。


保持间歇性冷漠,其实是你关照自己、好好生活的前提。



蔡康永曾说,“我鼓励大家成为冷淡的人”,他还分享了一段故事:


史蒂文·斯皮伯格在27岁那年,因为电影《大白鲨》成了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导演,美国《时代周刊》还给他做了一期特辑。


可当杂志送到片场,斯皮伯格却没有接过去,制片人很惊讶:“整本都在讲你,怎么不看一下?”


斯皮伯格回答说:

我现在如果相信他们对我的称赞,我接下来就会相信他们对我的攻击。

我要训练自己,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对你的赞美,才有能力不轻易被别人攻击。

(图源网络,侵删)

当你对自己的认可都来自于别人,TA们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你都可能解读成“TA是不是不喜欢我?”“TA的语气不太高兴,是不是对我不满意?”……


即便什么都没做就觉得心累,因为你已经演了无数场内心戏,却始终无法由衷地相信自己。


心理学有个词叫FOPO(the fear of other people's opinions):害怕别人的意见就困于他人的评价。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因为害怕外界负面的评价,而不敢离开糟糕的关系和环境;为了外界的赞美,而给自己定了高不可攀的目标,不断苛责自己去达成。


当我们成为一个“冷漠”的人,就能漠视和警惕外界的赞美,把专注力拉回到自身。

比如,你可以常问自己这3个问题:


1、我达到最佳表现的时候,我的思想和行为背后隐藏的信念是什么?


2、哪些人的特征和品质跟我最契合?这些品质是什么?


3、我最喜欢的句子是什么?可以形容自己的词呢?


这些问题可以帮你屏蔽别人的看法,更关注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的特质。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连蔡康永也会训练自己:


“不要管人家到底把我看成什么样的人。”


因为我们得到的评价不可能都是好的,但我们可以去得到那部分属于自己的真实的快乐。


我们都习惯把热情给予别人,把悲伤留给自己。


紧张焦虑和自我攻击,成了最后的结局,哪怕什么也没做,也觉得疲惫不堪。


但你不是没有选择的,你完全可以对别人冷漠一点,把热情还给自己,多分一点心力给自己。


新裤子的主唱 彭磊, 是娱乐圈的“拉黑狂魔”。

他的原则是:通讯录里每增加一个人,就要删除另一个人。

很多人想要结识的人脉,在他眼里并不重要,加了不聊天也没交集的人,通通删掉,他说这样“清静”。


后来有媒体采访他:“现在有向自己妥协吗?比如之前会拒绝的事情,现在会接受吗?”


他说还是会习惯性拒绝,“因为现在开始很多机会来了,大家希望消费你”。

他不想在更多的媒体上看到自己,“这样开心,门一关,这世界都和我没关系。”

(图源网络,侵删)

我总是很喜欢看他的微博,他常跟一个叫彪子的朋友去爬山。

穿过安静的村庄、误入防空洞、在山谷中看溪水流过、在废弃的游乐场里瞧被遗弃的玩具……专注自己的生活,一切都变得简单。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彭磊,但适度的冷漠能够让你——


不必处处照顾别人的情绪,因为你不再担心没顾及就被世界抛弃;


不必时刻满足别人的期待,因为你不再害怕自己不够优秀而不被爱。


当你开始在乎自己是不是真的快乐,才会认真思考自己想要什么、该往何处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