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1601-1604年),贵州人周思稷来任新会知县,他认为“能”“鳄”等名字不雅,这5座山以及鳄洲(今古井镇玉洲)、嚚(音银)洲等海中之山“拱揖县治”,“邑朝山也,不宜以恶名踞向于前”,于是将这些“恶名”改掉。改鳄洲山为“拱奎山”,改嚚洲山为“合璧山”,还改掉了5个“能”的地名,改其中者称中台山,左边称天寿山、天福山,右边称天马山、天禄山,并“为文告之,刻石镜心亭”,又“议建文塔于天马山上,业经三年而绪未就。”(明万历《新会县志》)
周思稷为“五能”改名,是对应天上“三台”,顺手拈来的。
三台为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
周思稷用了4个“天”字。因天上的上台二星司命、主寿,能海中的白浐能山、东能山就称天寿、天福,为上台山;天上的下台二星司禄、主兵,地上的鼠能山、马能山就称天禄、天马(兵马),为下台山,它们都是“两两而居”。中台是长能山,有多个小山峰,中有凤山、虎山,山形像一只从银洲湖爬上岸的蟹,两边有钳爪,中间为蟹口,因此当地又有“蟹山”之称。长能山东南还有低矮的金牛山,因而也成为“两两而居”。1960年劈掉金牛山,建排灌主河上的“金牛头水闸”。1992-1993年建新城区时,挖泥填土需要,又在长能山东部挖去了五分之二的山体。
明万历年间新会知县王命璇“凌云塔记”赞:“天马耸而金牛伏,真形胜区也。”
“天马”、“天禄”的名字产生了400年,但到民国时才作为正式名称,但直至解放前,人们多习惯叫旧名“马能”、“鼠能”,包括一些报纸书刊。新中国成立后,使用“天马”、“天禄”为规范名称。而“长能”、“白浐能”至今未改,“能子”一名还在习惯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