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间隙,杨洋会选择听音乐或玩《王者荣耀》来放松。
文| 铅笔道 记者 邵毛毛
►导语
保福寺桥东南角的几栋写字楼下,5辆崭新的北汽E150依次摆开。
旁边立有汽车分时租赁技术服务商微租车的公告牌,上面写着“手机扫码即可使用,一小时只需5元”。路过的行人陆续被吸引过来,把现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但多是在好奇地打量。终于,一位胆大的年轻人大声说:“我试试。”
只见他掏出手机扫码,支付完成后点击屏幕上的“解锁”,“滴”的一声场地内其中一辆汽车车门应声而开。围观的人们仿佛瞬间被点燃了热情,纷纷扫码尝试。回忆起微租车首次外测时的场景,创始人杨洋还是有些激动。
毕竟在2014年的那个夏天,这还是个新鲜事。如今,三年已过去,微租车现可适配240余款汽车,已为国内350余家合作伙伴提供分时租赁技术解决方案,微租车平台积累运营车辆数据超过1.4万台。
现在,杨洋还在等待。当平台聚合的汽车数量达到2.5万台时,他将让微租车成为自助出行的平台服务商。未来,他会进一步打通平台出行数据服务的价值链条。
注:杨洋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内容真实性负责。铅笔道作客观真实记录,已备份速记录音。
杨洋的第二份工作跨时颇长。
在每天挖掘和分析数据中,他从22岁来到了38岁。日子久了,身边一点有关创业的风吹草动都让他心生向往。“每当有个朋友创业,我都想着自己是不是也能走这条路。”
就这样,一个个小念头终于积攒成了一朝爆发的火山。2013年,杨洋刚好38岁。这年,他干净利落地递交了辞呈,准备把脑海中扎根两三年的“创业”二字落地。
当时,他已有个大概的方向。原来,因工作缘故常去国外出差,杨洋一直在琢磨一件事,无论是自己还是身边的朋友,一旦出国便会选择在当地租车以满足出行需求,可回国之后却少有人采用这样的方式。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他纳闷不已。
正式踏足创业路时,杨洋的首个想法就是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一番探究后,他发现原因似乎在于国内汽车租赁行业模式太过落后。
杨洋这样解释道,例如在美国,身处机场、高校、酒店等场所人们如果有出行需求,可以在柜台便捷地预约到一辆汽车,然后到附近的停车场自助使用。若同样的场景换到国内,其步骤和所需手续将极为繁琐——先是要寻找租赁门店,接着还要到店签合同、交押金、取钥匙,使用后还要在指定门店归还。
总之,相比国外汽车租赁行业已普遍利用分时租赁技术、采取电商式的经营方式,国内确明显还处于“刀耕火种”时期。由此,国外汽车租赁市场的格外活跃便不令人意外了。
“落后,实在是太落后”,虽然这样嘀咕着,但杨洋坚信美国就是中国的一面镜子,“国内的租赁行业迟早也能像他们那样繁荣”。
于是,他计划从技术着手激活此市场。具体来说,就是用分时租赁技术帮助传统汽车行业升级,以实现去门店化的网点运营。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微租车的模式为B2B2C2B。其发展一共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免费给企业提供分时租赁技术,让他们把车辆共享到平台上,之后进入第二阶段,平台便有了自助出行服务商的身份……”
解释完这如绕口令一般的商业模式,杨洋也有些口干舌燥。他拿起水杯抿了一口,然后用期待的目光看向坐在对面的朋友。对方在汽车电子领域从业20余年,“可以说是国内第一批该行业的工程师”。
既然要做技术服务商,寻找合适的技术人员便被杨洋提上了日程。他会详细地向身边相关领域的朋友讲述自己对项目的规划,希冀着对方的肯定与加入。
或许是认可杨洋所设想的商业模式,亦或是看好其发展前景。用这样的方式,到2014年年初微租车项目启动时,他身边已聚集起一支20余人的研发团队。接下来,似乎只要沿着既定的开发道路前进即可。
事情显然不能这样顺利。在杨洋的规划中,若要通过分时租赁技术实现车辆无人值守的应用场景,便必须让用户通过手机便能完成对车辆的全流程操作,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后台监控车辆运行状况。这样一来,手机需取得比车钥匙更高的车辆控制权限,“对车辆实施总线神经级控制”。
可车拥有完全封闭的系统,控制它的前提是足够了解它。“彻底摸清它的通讯协议和控制协议等。”所以,杨洋迫切需要找到一款汽车让团队搭建出技术的原型框架。
在北京市当地搜罗了一圈,他瞄上了庞大集团。这个老牌的汽车经销商在北京拥有众多4S店,找上门后,杨洋给庞大集团负责人抛出一个合作提议,“给我半年时间和一批车,我有办法提升你们的销售量”。
他的办法并不神秘,就是要让顾客以分时租赁的方式在小区地库、写字楼停车场等场景试用产品。听明白后,对方爽快地给了杨洋8辆北汽E150,这也是北汽的第一款新能源车型。
第一批原型机终于到手了。
一辆被拆得七零八落的北汽E150旁围着20多人,现场虽然有些凌乱,但分工明确的众人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动着研发进度,有人负责车辆控制硬件、有人负责业务后台开发……
在那个夏天到来前,一群人把这辆北汽E150拆了又装、装了又拆。多次上路测试后,未逾此前承诺的半年期限,杨洋终于能把装有分时租赁设备的车辆放到保福寺桥边外测。此时,整套技术已有基本轮廓,包括智能车载设备、SaaS管理系统、用户及企业客户端App等软硬件。
◆ 智能车载终端2.0
测试期间,每天约有近百用户试用,开车门、还车等操作流程均可实现自动化。而这样的成绩不仅为杨洋敲定了与庞大集团、北汽的后续合作,也让他心中有了些底气。“原来大家也是能接受分时租赁的形式,也愿意尝试。”
更让他坚定了研发信心的是团队举办的一次小型产品介绍会,“算是小规模的行业交流论坛”。起初杨洋只邀请了9家汽车租赁公司参会,但出乎他的意料,最后共有27家公司负责人到场,“我们小小的会议室已经坐不下了”。
这时,杨洋才算明白,传统的汽车租赁行业也在积极地寻求转型。“作为行业里少有的技术提供商,我们也算是在2015年声名鹊起了。”
心中有谱之后,杨洋心无旁骛地带着团队闷头向前跑。相继和北京首汽、北京出行、重庆交运建立合作后,他们一边拆解一辆辆车型扩大硬件的适用范围,一边和企业对接以完善SaaS系统的业务模块。
为了让企业客户将运营的车辆共享至微租车平台,杨洋让其免费使用软件系统,仅收取硬件及服务费用。当时,杨洋每天都要在公司接待大量来自各地的合作伙伴,多为汽车租赁公司、运营商、汽车制造商或4S店。
◆ 公司里常有客人洽谈合作。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发现全国很多做公车改革的企业上门洽谈合作。杨洋同他们的交流开始从挨个变成了成批,“只有这样效率才能提高,要不然人家要一直等着”。
情况了解的多了,杨洋总结出这些客户都是想获取应对公车改革的解决方案。原来,此前政府出台的公车改革方案使公务用车需采用租赁方式,而分时租赁技术恰好符合其需求。
虽然,杨洋在政策发布时也没有预料到它对项目的影响,但他没有打算错过这场“东风”。眼看着越来越多的车改企业下订单,“有的就干脆住在我们公司对面等提货”,他也有些心急了。
因团队需先向代工厂采购原料,而为解决资金对产能的制约,杨洋尽快追加了一轮6000万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朗玛峰创投。
加上去年10月份通用汽车注入的A轮融资和国家对汽车租赁行业的引导,团队再次踏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算是运气好吧,没想到市场迅速就爆发了。”
◆ 微租车后台系统
杨洋和成员们朝着优化技术和业务拓展的方向一路狂奔。如今,整套分时租赁技术可适配240款汽车,其中包含市面上已有的所有新能源车型和85%的燃油车车型。“技术真正实现了大规模商用。”微租车的合作伙伴增加至350余家,服务覆盖90余座城市,平台积累1.4万辆汽车。
当平台聚合的汽车数量达到2.5万台时,微租车将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成为自助出行的平台服务商。杨洋说,这个目标或许能在明年达成。
编辑 付文学 校对 王琳
如需转载文章请联系铅笔道微信客服号铅笔道大芯芯(微信id:qianbidao2017)获取授权资质,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我是本文作者邵毛毛,一枚关注ACG、女性消费的元气少女,相关行业创业者求报道,咱们微信聊聊:miaowukaka-com(加好友请注明公司、职位、事由哦)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金芯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