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五,念一封来信,来自A,A是一位英语培训机构老师,最近误打误撞进了当地最好的高中代课教书,但学校要求,代课老师的车不能进车库。
一个好像进了一个单位,却终究发现和他们不一样的故事。
熊师傅:
我是一位大西北十八线小城市的英语培训老师。
上个月,我们当地的一中,高一某个班的英语老师请长假,我受聘为代课老师,合同签到这个学期末。
昨天突然被通知临时工车辆禁止驶入车库,涉及的车辆只有三辆,措辞让人很不舒服。且不说让把车停到校门口方不方便,那根不就不可行,因为学校门口那里停车会被贴罚单。
其实2021年我就在这个学校代过一年英语课。当时缺英语老师,他们试听了很多个都没有找到满意的。
在一中上班的同学说服我去,刚开始我不想去,但同学游说了几次我动摇了,一来因为是我们当地“最高学府”,影响力很大,这对我招生有好处。
二来我儿子在一中上高中,可以照顾上孩子。去上课以后我不和同事社交,有节日发福利也不去凑热闹,所以还挺自在。
后来合同期到时有差不多半个月的工资没发,我也没在意,毕竟不是冲着钱去的。
可这次的“禁止把车驶入车库,并让车库执勤人员注意”让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歧视。这不是和大厂副总一个理念吗?
现在小城市的年轻一代挤破头考公,除了希望有个稳定饭碗,也一定是想在鄙视链上往上蹦一蹦。
在这样的主流意识下,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怎样教会孩子提前准备应对这些?
我想听听熊师傅的看法,如有空,请赐教。
A
A:
你好。
不清楚你说的“如何教育孩子”的孩子,指的是班上的学生,还是我们自己的孩子?
如果是班上的学生,我建议就不要教育,你教的是英语,本来就是非常容易多事的科目,一篇课外阅读文章选不对,选的文章里一幅地图不对,课就没得上了。
至于大家为什么都要考编,这不是我的领域,没法谈,谈了会有麻烦,请谅解。
误入了一个事业单位当临时工,不要把这个单位真的当家就好了。来了就挣课时费,遇到愿意多学的孩子就多用点心思,干完活儿就回家,好好挣自己的钱,比什么都好。
我一直有个念头,那就是一切有教育情怀,又没有真实教职的人,只要出现在课堂上,就是极大的胜利。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留校当大学老师,但是惹怒了校长,这个生涯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在等待这份工作终结之前,我
去了一家211大学教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
那家大学没有这门课的专职老师,所以两个年级8个班都是我教。
那年我25岁,比学生大不了很多。
期末评比,学生投票排了第一。
学院觉得这样不太好,就把这个评比仅限于正式教师了。
有老师建议给我发个最佳外聘奖,也没有,有学生都跑来跟我说,替我鸣不平。
我是真的不在乎,我人在新闻一线,讲课贴近实战,又知道学生喜欢听什么愿意听什么,把那些讲理论的老先生和我拉过来一起投票,本来也是不太科学的一种做法。
说“下课”的那一刻,人就是极大欢愉、极大幸福的,你说,咱们还要啥自行车呢。
我教过的那两届的学生,很多干得不错,有的当了主编,有的在大厂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