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大心理人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团委学生会两中心日常信息推送,活动宣传,风采展示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众软件  ·  阿里/百度/115 全打通,万能视频播放器 ... ·  18 小时前  
APPSO  ·  一文看懂 DeepSeek 刚刚开源的 ... ·  22 小时前  
APPSO  ·  黄仁勋首度回应DeepSeek冲击/AI硅胶 ... ·  2 天前  
小众软件  ·  另外两件事[250221] ·  3 天前  
APPSO  ·  刚刚,DeepSeek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大心理人

第九届北京大学生物交叉学科学术论坛强势来袭!

北大心理人  · 公众号  ·  · 2019-12-27 23:37

正文

冬日最幸福的事情,

莫过于约上三五好友围坐在火锅边,尝遍锅中百味。

而比吃火锅更愉快的事情

当然是吃两顿火锅啦

当然是去听一场如火锅一般丰富多彩,多滋多味的

交叉论坛 啦!!!

秉承北大“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之开创精神,

借助科学前沿交叉、 融合创新之时代形势,

由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会举办的

第九届北京大学生物交叉学科学术论坛

将于 2020年1月5日

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

隆重拉开帷幕!

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

掌握前沿的学术动向,

聆听大师的精彩故事,

第九届北京大学生物交叉学科学术论坛,

为你而来!

精彩的学术报告,

顶级的学术大咖,

绝不令你失望!

会议安排


2020年1月5日

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


小伙伴们还等什么?

心动不如行动,

扫描下面二维码报名吧!

(本次论坛为外校同学提供邀请函,

为前200名到场签到的校外同学提供午餐券)

2019年12月30日 报名成功的同学

将于 2019年12月31日 收到邮件邀请函,


2019年12月 3 0日 报名成功的同学

将于 2020年1月4日 收到邮件邀请函,


请大家耐心等待, 切勿重复报名


小贴士


  • 1月5日早上8:00 入场,校内同学凭入场券,校外同学凭打印版邀请函 (报名成功后发送电子档) 参会。

  • 入场券将于活动当日现场发放( 在英杰交流中心签到处领取)

  • 最终解释权归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会所有。


出席嘉宾

快让我们来看一看,都有哪些大佬出席论坛吧!

(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子江  院士

中国生殖医学发展与展望

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博导。现任山东大学副校长、齐鲁医学院院长、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首席专家、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生殖内分泌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辅助生殖与优生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生殖学会联盟(IFFS)常务理事和秘书长、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副主编等。

从事妇产科学、生殖医学和医学遗传学领域的临床诊疗与科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项目、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以通讯作者在N Engl J Med、Lancet、Nature、Cell Nature Genetics 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00余篇。

储成才  研究员

如何让中国人既吃饱又吃好?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特聘核心骨干”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获2008年杰出青年基金。

课题组在水稻营养高效吸收利用、水稻源-库关系及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等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建立起“种质资源收集及创制-关键基因克隆及功能鉴定-品种的分子设计与改良”这一理论和应用紧密结合的研究体系,为新一代“绿色超级稻”(少施化肥、少打农药、提高产量)及其它作物育种改良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雷富民  研究员

鸟类对高原极端环境的适应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高层次人才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现任国际鸟类学家联盟副主席,中国鸟类学会理事长。

雷富民研究员从事鸟类适应极端环境适应性进化机制、物种多样性及生物地理格局形成机制、鸟类谱系分化与新种形成机制,以及禽流感溯源与病源生态等方面研究。目前主持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际重大合作项目、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课题以及领域前沿项目等,联合负责推动B10K全球鸟类基因组计划。

谭蔚泓  院士

分子医学助力健康中国

现任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科技部纳米研究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等。

谭蔚泓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和分子医学。他在国际国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50余篇,H-index 136,引用近64,000多次。2014-2019连续六年入选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研究人员名单。研究成果获2011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9年被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

向华  研究员

I型CRISPR-Cas系统精妙的抗病毒适应策略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分子微生物学专家;现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遗传学会微生物遗传专业委员会主任,湖南省分子微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及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Frontiers in Genome Editing等学术期刊副主编和Appl Environ Microbiol编委等职。主要从事极端微生物遗传、代谢与基因组编辑技术等的研究, 已在Cell, Nature Communications, Nucleic Acids Res,Biomaterials, Mol Microbiol, Appl Environ Microbiol等专业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10余篇。

颉伟  研究员

Chromatin regulation during mammalian early lineage specification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国际学者。曾入选中国青年千人计划,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国际研究学者、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等。

颉伟应用多学科交叉方法研究生命起始时期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表观遗传信息的传递、建立和调控;开发和建立了一系列微量细胞高灵敏染色质分析技术;在分子水平阐明了哺乳动物亲代表观基因组如何建立,亲代-子代如何转换,子代表观基因组如何重建等一系列问题。

徐安龙  教授

人免疫系统是怎么来的?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3年入选“万人计划”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徐安龙团队主要研究人免疫系统的起源与进化,取得了原创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成果,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揭示了在脊椎动物出现之前有一个“天然免疫大爆发”现象;二是揭示了适应性免疫的关键分子和细胞起源,阐明适应性免疫起源于无脊椎动物文昌鱼,发现了完整功能的 RAG  转座子,并证明该转座子具有免疫球蛋白(抗体或T细胞受体)重排激活酶活性,并从结构与功能的演化角度揭示其如何进化到人的RAG重排酶。

严超赣  研究员

抑郁症脑影像学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心理所抑郁症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心理所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副主任。2015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

严超赣博士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方法学、数据分析软件平台、脑自发活动机制及其在抑郁症中的应用。他为一系列困扰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方法学问题提出了广受领域认可和引用的解决方案。他还对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规范化,并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应用于抑郁症研究。牵头建立了抑郁症脑成像大数据联盟(REST-meta-MDD),创建了抑郁症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

张泽民  研究员

单细胞组学在肿瘤免疫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研究员、副主任;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终身讲席教授;国家特聘教授,长江学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