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乡大蒜辣椒国际交易市场
金乡大蒜信息行情,价格行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金乡大蒜辣椒国际交易市场

春季这样施肥最有效:农业部发布最权威施肥指导

金乡大蒜辣椒国际交易市场  · 公众号  · 传统电商  · 2017-04-04 16:57

正文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点击上边 蓝色字 金乡大蒜 ┄ 市场 关注即可!

也可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加关注

春耕时节,正是给作物施肥的关键时期。不同作物施肥有何不同?怎样施肥最高效?近日,农业部发布《2017年春季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对包括玉米、水稻、蔬菜、果树在内的9大类作物提供了详细的施肥建议,堪称最权威的施肥指导。

以下内容为《2017年春季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全文,供参考。

小麦

(一)华北平原灌溉冬小麦区。包括山东省和天津市全部,河北省中南部,北京市中南部,河南省中北部,陕西省关中平原,山西省南部。

1.施肥原则

(1)由于去年小麦播种时底墒好,播后雨水较多,小麦苗情好,入冬以来温度偏高,部分播种早、播量大、施肥量高的田块有旺长现象,2月下旬大部分地区又遭遇低温危害,因此要根据苗情长势和冬春季冻害发生情况,分次施用氮肥,适当增加拔节中后期的施用比例;根据底(基)肥施用量、苗情、温度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科学确定追肥用量和时间;因地、因苗、因时追肥。

(2)根据土壤墒情和保水、保肥能力,合理确定灌水量和时间,做到水、肥管理一体化。

(3)抓住小麦返青拔节的有利时机,及时采取促控措施,促进弱苗转化,提高成穗率;控制旺长田块,预防后期贪青倒伏。

2.施肥建议

(1)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小于45万,叶色较淡、长势较差的三类麦田,应及时进行肥水管理,春季追肥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第二次在拔节期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

(2)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在45-60万之间,群体偏小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

(3)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在60-80万之间,群体适宜的一类麦田,可在拔节期结合浇水每亩追尿素12-15公斤。

(4)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大于80万、叶色浓绿、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应在返青期采取中耕镇压,推迟氮肥施用时间和减少氮肥用量,控制群体旺长,预防倒伏和贪青晚熟。一般可在拔节后期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

(5)受到越冬期或返青期冻害的小麦应根据冻害发生情况追肥和灌水,对于冻害严重的要立即每亩施尿素5-10公斤和浇水,促进小麦早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减轻冻害的损失。

(6)对底肥未施磷肥或缺磷田块要追施磷酸二铵。未施或少施钾肥的建议在返青或拔节期追施氮钾复合肥;要结合纹枯病防治、一喷三防等手段进行根外追肥补偿磷钾肥;没有灌溉条件或无有效降水,可在春季叶面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起到以肥济水的作用。

(7)可以在小麦灌浆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硼肥和锌肥,预防干热风和倒伏,提高灌浆强度,增加粒重。

(8)缺硫地区麦田,如底肥没有施用过磷酸钙、硫酸钾、硫基复合肥等,应在第一次追肥时选择施用硫酸铵,每亩施硫用量2公斤左右。

(9)许多农户旋耕后不耙地,造成播种过深出现深播弱苗,分蘖少,苗势弱的田块建议返青期追施尿素10-15公斤。

(二)华北雨养冬麦区。包括江苏及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河南省东南部。

1.施肥原则

(1)应针对不同地方墒情,在小麦返青前进行镇压与中耕划锄结合,保住土壤水分,提高地温促进苗情转化,提高小麦抗旱能力。

(2)小麦施肥要分层多次少量,既与气象结合,降雨降雪前后趁墒少量掩施,施肥后不要把肥料暴露到空气中。

2.施肥建议

(1)趁早春土壤返青或降雨雪,用化肥耧或开沟条施,每亩施入尿素5-7公斤,施肥后盖土,如果生育中后期遇降雨每亩可追施尿素5-8公斤。缺磷田块每亩用磷酸二铵7-10公斤,缺钾地块追施氮钾复合肥15-20公斤;施肥后掩盖。

(2)为防止后期干旱,在土壤解冻返青前适时镇压,破除坷垃,沉实土壤,提墒保墒。镇压要与中耕划锄结合,先压后锄。小麦封行前,每亩用小麦或玉米秸秆在行间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3)如果年前发生旺长,总茎数大于80万,由于小麦群体过大养分消耗严重,春季麦苗发黄或垫片发黄,可在返青到拔节期内分2-3次进行追肥,每亩追施高氮复合肥10公斤/次。

(4)越冬期干旱导致小麦群体过小的(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小于45万,叶色较淡、长势较差的三类麦田),应及时进行肥水管理,返青到拔节期内分2-3次进行追肥,跟随降雨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次。

(5)要结合纹枯病防治、一喷三防等手段进行根外追肥补偿硫、锌、硼等中微量元素,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等,起到以肥济水的作用。

(三)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和上海五省市,河南南部,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地区。

1.施肥原则

(1)去年冬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偏暖,今春不少地方温度偏低,应针对各地墒情及苗情,在小麦返青前进行镇压或划锄,提墒保墒,防寒防冻,促进苗情转化,增强小麦抗旱御寒能力。

(2)根据土壤肥力、基肥施用情况、苗情和土壤墒情科学确定追肥、灌水数量,因地因苗施肥灌水。

(3)肥水管理与抗旱排涝及病虫草害防治相结合。

2.施肥建议

(1)密切注意小麦返青前天气状况和苗情,特别是降雨情况。如旱情持续,则在早春趁天气回暖、土壤蒸发量加大、麦苗对土壤水分有所需求时及早灌水,要注意气温变化,掌握好灌水量和时间。

(2)根据冬季冻害和群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如有大分蘖冻死较多或群体严重不足时,应尽早结合灌水,施返青肥,以促春季大分蘖,保证成穗数。

(3)产量水平300公斤/亩以下,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6-8公斤/亩;产量水平300-40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8-11公斤/亩和氯化钾1-3公斤/亩;产量水平400-55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1-16公斤/亩和氯化钾3-5公斤/亩;产量水平550公斤/亩以上,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7-20公斤/亩和氯化钾3-5公斤/亩。

(4)在一些微量元素缺乏的地区,提倡结合“一喷三防”,结合病虫草害(蚜虫和赤霉病)的防治,在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喷施微量元素叶面肥;且在小麦灌浆期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加0.5~1公斤的尿素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

(四)西北雨养旱作冬麦区。包括河北省北部,北京市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南部,山西省大部,陕西省北部,河南省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甘肃省东部。

1.施肥原则

(1)去年小麦播前和冬季各地降水有较大差异,今春应针对当地降水情况和土壤墒情,在小麦返青前进行镇压或划锄,提墒保墒,促进苗情转化,增强小麦抗旱御寒能力,防寒、防冻、防春旱。

(2)针对苗情,抓住时机,进行早春顶凌追肥和化学调控,促控结合,保证旱地小麦稳产、增产。

2.施肥建议

(1)为防止后期干旱,旱地小麦应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水措施,防止和减少早春小麦封行前土壤水分大量损失。在土壤解冻返青前适时镇压或划锄,破除坷垃,沉实土壤,提墒保墒。对于浇过越冬水的旱地,在解冻返青前及早划锄,破除板结,消除裂缝。小麦封行前,还可每亩用200-300公斤小麦或玉米秸秆在行间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2)肥料投入不足的田块,要抓住降雨时机,适时进行小麦早春追肥。缺氮田块每亩用尿素5-7公斤,缺磷田块每亩用磷酸二铵7-10公斤,采用施肥机(耧)施入土壤。有灌溉条件的旱地,结合春季灌水,缺氮田块每亩施尿素6-8公斤,缺磷田块每亩施磷酸二铵8-10公斤。

(3)播前墒情好或播种早,施肥量高的冬前旺长田块,以控为主。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要及早镇压划锄、提墒保墒。浇过越冬水的旱地,应及早划锄并将春季浇水推迟至拔节后期。

(4)播种偏晚、苗情偏弱的田块,宜结合保墒尽早浅划锄,提高地温,促进弱苗转壮。

(五)西北灌溉麦区。主要以春小麦为主,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甘肃省的中西部,青海省东部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1.施肥原则

(1)根据土壤肥力确定目标产量,减少氮磷肥投入,补充钾肥,适量补充微肥。

(2)增施有机肥,全量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提倡有机无机配合。

(3)“氮磷钾配合、早施底肥、巧施追肥”。保证苗齐、苗全。适时追肥,防止小麦前期过旺倒伏,后期脱肥减产。

(4)施肥应与灌溉有效结合。强调早施基肥、机播种肥、灌水前追肥、孕穗期根外喷施锌和硼等微肥。

2.施肥建议

(1)推荐17-18-10(N-P2O5-K2O)或相近配方。

(2)产量水平300-4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20-25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

(3)产量水平400-55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30-35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5-20公斤/亩。

(4)产量水平55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35-4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5-20公斤/亩。

(5)产量水平30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15-2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5-10公斤/亩。

水稻

(一)东北寒地单季稻区。包括黑龙江省的全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部分县。

1.施肥管理原则

(1)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的结果适当减少氮磷肥用量,优化钾肥用量。

(2)减少基蘖肥氮量和比例,增加穗肥比例,使拔节期穗肥氮比例达到30%左右。

(3)早施返青肥促分蘖早发,插秧后3天内施用返青肥。

(4)根据土壤养分状况适当的补充中微量元素。

(5)偏酸性地块应施用钙镁磷肥,偏碱性地块少用或不用尿素作追肥,可采用硫酸铵做追肥。

(6)基肥施用后旱旋耕,实现全层施肥;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施肥前晒田3天左右,施肥以水带氮;有条件地区可采用侧身施肥插秧一体化。

2.施肥建议

(1)推荐13-19-13(N-P2O5-K2O)或相近配方。

(2)产量水平450-55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18-23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5-7、3公斤/亩。

(3)产量水平55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23-29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7-8、3-4公斤/亩,穗粒肥追施氯化钾1-3公斤/亩。

(4)产量水平45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14-18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4-5、2-3公斤/亩。

(二)东北吉辽内单季稻区。包括吉林、辽宁两省的全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通辽和兴安盟三市(盟)的部分县。

1.施肥原则

(1)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确定地块合理肥料用量。

(2)控制氮肥总量、合理分配氮肥施用时期,适当增加穗肥比例。

(3)合理施用磷肥和钾肥,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

(4)提高有机肥的施用数量。

2.施肥建议

(1)推荐15-16-14(N-P2O5-K2O)或相近配方。

(2)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24-28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8-9、4-5公斤/亩。

(3)产量水平6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28-33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9-11、5公斤/亩,穗粒肥追施氯化钾1-3公斤/亩。

(4)产量水平50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19-24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6-8、3-4公斤/亩。缺锌或冷浸田基施硫酸锌1-2公斤/亩,硅肥15-20公斤/亩。

(三)长江上游单季稻区。包括四川省东部,重庆市的全部,陕西南部,贵州北部的部分县,湖北省西部。

1.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相结合。

(2)调整基肥与追肥比例,适当减少基肥氮肥用量。

(3)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

(4)在油稻轮作田,适当减少水稻磷肥用量。

(5)选择中低浓度磷肥,如钙镁磷肥和普钙等;钾肥选择氯化钾。

(6)在土壤pH 5.5以下的田块,适当施用含硅的碱性肥料或基施生石灰。

2.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450公斤/亩以下,氮肥(N)用量6-8公斤/亩;产量水平450-550公斤/亩,氮肥(N)用量8-10公斤/亩;产量水平550-650公斤/亩,氮肥(N)用量10-12公斤/亩;产量水平650公斤/亩以上,氮肥(N)用量12-14公斤/亩。磷肥(P2O5)5-7公斤/亩,钾肥(K2O)4-6公斤/亩。

(2)氮肥基肥占50%-60%,蘖肥占20%-30%,穗肥占20%-30%;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分基肥(占60%-70%)和穗肥(占30%-40%)两次施用。

(3)在缺锌和缺硼地区,适量施用锌肥和硼肥;在土壤酸性较强田块每亩基施含硅碱性肥料或生石灰30-50公斤。

春玉米

(一)东北冷凉春玉米区。黑龙江的大部和吉林省东部。

1.施肥原则

(1)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确定氮磷钾肥合理用量。

(2)氮肥分次施用,高产田适当增加钾肥的施用比例。

(3)依据气候和土壤肥力条件,农机农艺相结合,种肥和基肥配合施用。

(4)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肥配合,秸秆适量还田。

(5)重视硫、锌等中微量元素的施用、酸化严重土壤增施碱性肥料。

(6)建议玉米和大豆间作或者套种,同时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料。

2.施肥建议

(1)推荐14-18-13(N-P2O5-K2O)或相近配方。

(2)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23-28公斤/亩,七叶期再追施尿素11-13公斤/亩。

(3)产量水平600-7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28-32公斤/亩,七叶期追施尿素13-16公斤/亩。

(4)产量水平7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32-37公斤/亩,七叶期追施尿素16-18公斤/亩。

(5)产量水平50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18-23公斤/亩,七叶期追施尿素9-11公斤/亩。

(二)东北半湿润春玉米区。黑龙江省西南部、吉林省中部和辽宁省北部。

1.施肥原则

(1)控制氮磷钾肥施用量,氮肥分次施用,适当降低基肥用量,充分利用磷钾肥后效。

(2)一次性施肥的地块,选择缓控释肥料,适当增施磷酸二铵作种肥。

(3)有效钾含量高、产量水平低的地块在施用有机肥的情况下可以少施或不施钾肥。

(4)土壤pH高、产量水平高和缺锌的地块注意施用锌肥。长期施用氯基复合肥的地块应改施硫基复合肥。

(5)增加有机肥用量,加大秸秆还田力度。

(6)推广应用高产耐密品种,适当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提高玉米产量,充分发挥肥料效果。

(7)深松打破犁底层,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8)地膜覆盖种植区,可考虑在施底(基)肥时,选用缓控释肥料,以减少追肥次数

(9)中高肥力土壤采用施肥方案推荐量的下限。

2.基追结合施肥建议

(1)推荐15-18-12(N-P2O5-K2O)或相近配方。

(2)产量水平550-7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24-31公斤/亩,大喇叭口期再追施尿素13-16公斤/亩。

(3)产量水平700-8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31-35公斤/亩,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6-18公斤/亩。

(4)产量水平8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35-40公斤/亩,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8-21公斤/亩。

(5)产量水平55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20-24公斤/亩,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0-13公斤/亩。

3.一次性施肥建议

(1)推荐29-13-10(N-P2O5-K2O)或相近配方。

(2)产量水平550-7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33-41公斤/亩,作为基肥或苗期追肥一次性施用。

(3)产量水平700-800公斤/亩,要求有30%释放期为50-60天的缓控释氮素,配方肥推荐用量41-47公斤/亩,作为基肥或苗期追肥一次性施用。

(4)产量水平800公斤/亩以上,要求有30%释放期为50-60天的缓控释氮素,配方肥推荐用量47-53公斤/亩,作为基肥或苗期追肥一次性施用。

(5)产量水平55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27-33公斤/亩,作为基肥或苗期追肥一次性施用。

(三)东北半干旱春玉米区。包括吉林省西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黑龙江省西南部。

1.施肥原则

(1)采用有机-无机肥结合施肥技术,风沙土可采用秸秆覆盖免耕施肥技术。

(2)氮肥深施,施肥深度应达8-10cm;分次施肥,提倡大喇叭期追施氮肥

(3)充分发挥水肥耦合,利用玉米对水肥需求最大效率期同步规律,结合灌水施用氮肥。

(4)掌握平衡施肥原则,氮磷钾比例协调供应,缺锌地块要注意锌肥使用。

(5)根据该区域的土壤特点,采用生理酸性肥料,种肥宜采用磷酸一铵。

(6)中高肥力土壤采用施肥方案推荐量的下限。

2.施肥建议

(1)推荐13-20-12(N-P2O5-K2O)或相近配方。

(2)产量水平450-6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25-33公斤/亩,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0-14公斤/亩。

(3)产量水平6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33-38公斤/亩,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4-16公斤/亩。

(4)产量水平45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19-25公斤/亩,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8-10公斤/亩。

(四)东北温暖湿润春玉米区。包括辽宁省的大部和河北省东北部。

1.施肥原则

(1)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确定合理的氮磷钾肥用量。

(2)氮肥分次施用,尽量不采用一次性施肥,高产田适当增加钾肥施用比例和次数。

(3)加大秸秆还田力度,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4)重视硫、锌等中微量元素的施用。

(5)肥料施用必须与深松、增密等高产栽培技术相结合。

(6)中高肥力土壤采用施肥方案推荐量的低限。

2.施肥建议

(1)推荐17-17-12(N-P2O5-K2O)或相近配方。

(2)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24-29公斤/亩,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4-16公斤/亩。

(3)产量水平600-7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29-34公斤/亩,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6-19公斤/亩。

(4)产量水平7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34-39公斤/亩,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9-22公斤/亩。

(5)产量水平50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20-24公斤/亩,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1-14公斤/亩。

马铃薯

(一)北方马铃薯一作区,包括内蒙古、甘肃、宁夏、河北、山西、陕西、青海、新疆。

1.施肥原则

(1)依据测土结果和目标产量,确定氮磷钾肥合理用量。

(2)降低氮肥基施比例,适当增加氮肥追施次数,加强块茎形成期与块茎膨大期的氮肥供应。

(3)依据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含量状况,在马铃薯旺盛生长期叶面适量喷施中微量元素肥料。

(4)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

(5)肥料施用应与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相结合,尤其需要注意病害防治。

(6)尽量实施水肥一体化。

2.施肥建议

(1)推荐11-18-16(N-P2O5-K2O)或相近配方作种肥,尿素与硫酸钾(或氮钾复合肥)作追肥;

(2)产量水平30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种肥)推荐用量60公斤/亩,苗期到块茎膨大期分次追施尿素18~20公斤/亩,硫酸钾12~15公斤/亩;

(3)产量水平2000~3000公斤/亩,配方肥(种肥)推荐用量50公斤/亩,苗期到块茎膨大期分次追施尿素15~18公斤/亩,硫酸钾8~12公斤/亩;

(4)产量水平1000~2000公斤/亩,配方肥(种肥)推荐用量40公斤/亩,苗期到块茎膨大期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硫酸钾5~8公斤/亩;

(5)产量水平1000公斤/亩以下,建议施用19-10-16或相近配方肥35~40公斤/亩。

(二)南方春作马铃薯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四川、重庆等地。

1.施肥原则

(1)依据测土结果和目标产量,确定氮磷钾肥合理用量;依据土壤肥力条件优化氮、磷、钾化肥用量。

(2)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忌用没有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

(3)依据土壤钾素状况,适当增施钾肥。

(4)肥料分配上以基、追结合为主,追肥以氮钾肥为主。

(5)依据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含量状况,在马铃薯旺盛生长期叶面适量喷施中微量元素肥料。

(6)肥料施用应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尤其需要注意病害防治。

2.施肥建议

(1)推荐13-15-17(N-P2O5-K2O)或相近配方作基肥,尿素与硫酸钾(或氮钾复合肥)作追肥;也可选择15-10-20或相近配方做追肥。

(2)产量水平30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基肥)推荐用量60公斤/亩;苗期到块茎膨大期分次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硫酸钾10~15公斤/亩,或追施配方肥(追肥配方,15-10-20)20~25公斤/亩。

(3)产量水平2000~3000公斤/亩:配方肥(基肥)推荐用量50公斤/亩;苗期到块茎膨大期分次追施尿素5~10公斤/亩,硫酸钾8~12公斤/亩,或追施配方肥(追肥配方,15-10-20)15~20公斤/亩。

(4)产量水平1500~2000公斤/亩:配方肥(基肥)推荐用量40公斤/亩;苗期到块茎膨大期分次追施尿素5~10公斤/亩,硫酸钾5~10公斤/亩,或追施配方肥(追肥配方,15-10-20)10~15公斤/亩。

(5)产量水平1500公斤/亩以下:建议施用配方肥(基肥)推荐用量40公斤/亩;苗期到块茎膨大期分次追施尿素3~5公斤/亩,硫酸钾4~5公斤/亩,或追施配方肥(追肥配方,15-10-20)10公斤/亩。

(6)每亩施用2~3方有机肥做基肥;若基肥施用了有机肥,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

(7)对于硼或锌缺乏的土壤,可基施硼砂1公斤/亩或硫酸锌1~2公斤/亩。



东北大豆

1.施肥原则

(1)根据测土结果,控制氮肥用量、适当减少磷肥施用比例,对于高产大豆,可适当增加钾肥施肥量,并提倡施用根瘤菌。

(2)在偏酸性土壤上,建议选择生理碱性肥料或生理中性肥料,磷肥选择钙镁磷肥,钙肥选择石灰。

(3)提倡侧深施肥,施肥位置在种子侧面5-7厘米,种子下面5-8厘米;如做不到侧深施肥可采用分层施肥,施肥深度在种子下面3-4厘米占1/3,6-8厘米占2/3;难以做到分层施肥时,在北部高寒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采取侧施肥,其它地区采取深施肥,尤其磷肥要集中深施到种下10厘米。

(4)补施硼肥和钼肥,在缺乏症状较轻地区,钼肥可采取拌种的方式,最好和根瘤菌剂混合拌种,提高接瘤效率。

(5)在“镰刀弯”种植区域和玉米改种大豆区域,要大幅减少氮肥施用量、控制磷肥用量,增施有机肥、中微量元素和根瘤菌肥。

2.施肥建议

(1)依据大豆养分需求,氮磷钾(N-P2O5-K2O)施用比例在高肥力土壤为1:1.2:0.3-0.5;在低肥力土壤可适当增加氮钾用量,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1:0.3-0.7。

(2)目标产量130-150公斤/亩,氮肥(N)2-3公斤/亩、磷肥(P2O5)2-3公斤/亩、钾肥(K2O)1-2公斤/亩。

(3)目标产量150-175公斤/亩,氮肥(N)3-4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2-3公斤/亩。

(4)目标产量大于175公斤/亩,氮肥(N)3 -4公斤/亩、磷肥(P2O5)4-5公斤/亩、钾肥(K2O)2-3公斤/亩。在低肥力土壤可适当增加氮钾用量,氮磷钾施用量:氮肥(N)4-5公斤/亩、磷肥(P2O5)5-6公斤/亩、钾肥(K2O)2-3公斤/亩。

(5)高产区或土壤钼、硼缺乏区域,应补施硼肥和钼肥;在缺乏症状较轻地区,可采取微肥拌种的方式。提倡施用大豆根瘤菌剂。

棉花

(一)黄淮海棉区

1.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

(2)依据土壤肥力条件,适当调减氮磷化肥用量,合理施用钾肥,注意硼和锌的配合施用。

(3)氮肥分期施用,增加生育中期的氮肥施用比例,降低基肥比例。

(4)肥料施用应与灌溉防涝技术和其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

2.施肥建议

(1)亩产皮棉85-100公斤的条件下,亩施优质有机肥1-2吨,氮肥(N)12-15公斤,磷肥(P2O?5)7-9公斤,钾肥(K2O)6-8公斤。对于硼、锌缺乏的棉田,注意补施硼、锌肥,硼肥(硼砂)、锌肥(硫酸锌)用量每亩用量1-2公斤,硼肥叶片喷施亩用量100-150克水溶性硼肥,在现蕾-开花期进行。

(2)氮肥25%-30%用作基肥,25%-30%用在初花期,25%-30%用在盛花期,10%-25%用作盖顶肥;15%磷肥做种肥,85%磷肥作基肥;钾肥全部用作基肥或基追(初花期)各半。从盛花期开始,对长势弱的棉田,结合施药混喷0.5%-1.0%尿素和0.3%-0.5%磷酸二氢钾溶液50-75公斤/亩,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施2-3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