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博物馆丨看展览
带你走进博物馆,让看展览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多家药企因涉嫌商业贿赂致歉 ·  17 小时前  
第一财经  ·  DeepSeek,又发大消息! ·  昨天  
经济参考报  ·  公安部:严打证券违法 ·  昨天  
数据宝  ·  巨头发布重磅新品,这类股要起飞?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博物馆丨看展览

不如意时,“癫”也是一种人生策略!

博物馆丨看展览  · 公众号  ·  · 2025-02-04 13:03

正文




书法见过吧,这是宋四家之一,苏黄米蔡的米芾写的。


发疯文学鼻祖,北宋热搜顶流,超级洁癖,奇装异服,书画界人肉复印机 ,这些都是他的标签。

黄庭坚说他 “不偶于俗” ,蔡肇说他 “风神潇散” 、苏轼说 “恨二十年相从,知元章不尽”

米芾,这个书法史上最脱线的大家,历代文人中独一份的疯魔和灵明,他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智慧?

(米芾的签名)


「天选开局」

米芾来到他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他妈妈就梦见文曲星下凡。

事实证明他确实是神童,八岁临帖,十岁写碑文,从小就跟笔墨纸砚玩在一起。然而他的性格也是与众不同,带头破坏课堂秩序,拐带同学逃课出去玩,最后被官学除名,失去考公资格。

但好在他的母亲是宋神宗的奶妈,凭着这层关系,他得到了一个芝麻大的小官。米芾当然是很高兴,但那时候他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北宋·米芾《宋四家尺牍纸本》

由于这个编制来的太不光彩,言官们指责他出身低贱,他只能多年在外游荡,到各地做县尉。事业失意,但幸好他还有爱好。 米芾痴迷书法,可谓狂热。 他经常将自己关在书房,专心致志地研究写字,晋唐先贤学了个遍。

因为写字要保持干净,得经常洗手,但米芾洗的有点夸张,天天带着仆人拎着水壶跟着自己。爱洗手就算了,他还很喜欢洗衣服。参加祭祀的公用朝服,被他拿回家狂洗,把花纹都洗掉了,他为此被弹劾,还丢了官。甚至他选女婿的时候,还选了一个名字叫段拂字去尘的啊,真的是很夸张。

大概是因为世人视他的出身为污点,所以米芾始终对清白和干净有莫名的执着。


「翁似痴儿」

他自认为自己是个综合实力超强的知识分子,也有粉丝基础,为啥不能当个大官,奈何官场无情,他一次次求而不得。于是有一天,米芾压抑的心情终于终于爆发了。

他穿上唐人的衣服,带上高帽,坐着全朝唯一一顶敞篷轿子,走在大街小巷,只见帽不见人,回头率百分百。

指指点点的目光里,米颠的名号也从此传开。

放飞自我的快乐,只有零次和无数次。米芾更加纵情地让自己沉迷在艺术世界,致力于搜集各种艺术品,为此他 干了很多离谱的事。

比如以投水威胁蔡攸换得名帖,再或者从徽宗皇帝那里腆着脸薅走砚台,甚至是多次化身复制大师,把人家的真迹拿来,再写一份复印件还回去。种种疯迷行迹,朝野上下都拿他没办法。

北宋·米芾 《苕溪诗》

他喜欢石头,在地方做官时也喜欢独自玩石。有一次视察的官员去劝诫,他从袖子里取出一枚石头问人家: “如此石安得不爱?” ,这样的石头,能不爱吗。对方不理他,他又从袖中掏出出两块给人家看。

还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块心爱的石头,搂着它睡了三天,甚至于他在无为时,路过遇到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相见恨晚,赶紧换上正装,上前顶礼,认石头做了老哥。

明·施余泽《拜石图》

人只道他是疯癫,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拜石,其实,当时有个贪官是他的上级,拜这一块顽石,比起拜龌龊州官,对米芾来说,更加能得到心灵的释怀。

他从来没有认真遵守过官场的规则,是他那独特的个性和工作态度不能适应朝廷的需要,是玩世不恭、“不能与世俯仰”使然。在某些关键任命上,他也曾经奔走谋求过,但最终是 “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

后来有一次,米芾逮着机会问苏轼, 「大家都说我癫狂,你觉得呢?」 而苏轼眨眨眼,再眨眨眼,回答: 「吾从众。」 其实米芾只是太爱书画,以至成痴, 他的眼中只有宝物,不分政党、利益和高低 ,或者说,高明的艺术家与娴熟的政客原本就是个矛盾。


「天真自得」

他的自我价值,来源于他对自己的艺术水平的 绝对自信 。三十八岁的他,在湖州太守拿出那卷珍藏的蜀素时,得知欧阳修不敢写,四十年来也无人敢写,而他敢当着所有人,信手挥笔,潇洒自如。

北宋·米芾《 蜀素帖》

世人以为米芾是艺术上的天才。而天才的道路也是苦练堆砌起来的,他早年集古字, “一日不书,便觉思涩” ,大年初一也不忘写字。深入古人又推古出新,他硬生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自始至终,米芾似乎只佩服过一个人,就是大他十四岁的前辈苏轼。 苏轼劝他转师晋人,他于是依言遍访晋书法帖,苦研笔法,连书斋也取名为 “宝晋斋” 了。若干年后,苏轼称米芾写起书法来,有如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沉着痛快。

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当与钟、王(钟繇、王羲之)并行。

在“北宋四大书家”中,米芾终是树立起一面独特的旗帜。

北宋·米芾《紫金研帖》
是一段苏米交游的印证

有人说米芾是表演性人格,也有人说他的颠只是自卑的保护色,而我却觉得,米芾一直都是那个纯粹真实的顽童,颠的外表下,掩藏着一个正常人米芾,他在一切的诋毁和谩骂中独自生长,自己认可着自己的价值,自己保护着自己的天真。

他写下《书史》、《画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砚史》,严谨客观地研究书画,一扫过往官方绘画的宏大叙事,从个人的视角对绘画进行真实解读,他对过往的书家发表犀利评价,毒舌的背后是对艺术的深入研学。

北宋·米芾《宝章待访录册》

他开创云山画法,以点染为山水传神写照。外任漂泊时,他带着自己的书画在船上独自欣赏、创作,孤独的旅程,也变成 “满船书画同明月” 的浪漫。

(北宋·米芾《春山瑞松图》)

北宋·米芾《虹县诗》

他爱着每一件有缘而来的物件,会为珊瑚笔架画一副小画,把珊瑚二字写的很大,还要在旁边再为它写一首赞歌,他看得懂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会赋予它别有洞天的意涵,就像一个得到玩具的孩童。

北宋·米芾《珊瑚帖》

他有不拘一格的潇洒,也有进退有度的严谨,米芾没有做过什么大官,但他在任的时候一直在做好事,他没有在新党旧党中任何一边站队,也没有害过任何朋友,晚年刚刚做个七品官,就被人揪住出身问题发起弹劾,贬到淮阳军,最后卒于此处。

他临终时告别亲友,烧掉字画,坐进棺材内起居,静静等待死亡。走的那天,他念了一首偈子:

众香国中来,众香国中去

吟完合掌,坦然坐化。他的疯颠终与他的清明一道,永远消散在尘世之间,留下无尽的谜团供我们猜想。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中华珍宝馆,作者: 会卿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博物馆里的工作人员,真的很悠闲吗?
当世界名画里的女人们试图减肥……
这部冷门高分纪录片绝了
鉴定一下古代热门食物雅称
瓷器里的绝美中国色,这高级感我慕了!
时隔五十年,龙门石窟再修复!
30+部高分文博纪录片(内附观看地址)

多多教育:给孩子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博物馆中学习。让孩子在历史文化遗迹中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探索世界。


打开小程序 了解热门展讯 👇 👇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