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Nature
专注前沿科学动态,传递科普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书评周刊  ·  新京雅集——在苏东坡身上读懂人生的快乐 ·  昨天  
十点读书会  ·  她怎么可能是恋爱脑? ·  2 天前  
壹读  ·  麻六记的麻烦有多大? ·  2 天前  
十点读书  ·  人到中年,跑步,治愈一切烦恼 ·  5 天前  
十点读书  ·  近2亿独生子女的困境,已经来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Nature

改写教科书!云南大学最新Science

iNature  · 公众号  ·  · 2024-08-02 08:32

正文


iNature

软体动物包含了巨大的差异,包括我们熟悉的蛤蜊和蜗牛,以及我们不太熟悉的具有复杂多成分骨骼的针孔动物(石鳖和蚓类)。 古生代的化石表明,冠类软体动物是由生物矿化的壳和硬膜结合而成的(如鳞片、棘和针状体)。

2024年8月1日,云南大学马晓娅及牛津大学Luke A. Parry共同通讯在 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 A Cambrian spiny stem mollusk and the deep homology of lophotrochozoan scleritome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描述了一种 无壳的寒武纪茎类软体动物, Shishania aculeata gen. et sp. nov. ,具有圆锥形中空的壳质硬结,smooth girdle,宽足和地幔腔。

硬膜具有窄管的微观结构,与环节动物和腕足动物中发现的毛囊微绒毛的印象一致。Shishania sclerites 在典型chaetae (chitinous bristles) 和aculiferan sclerites的外部有机部分(包裹矿化体)之间提供了形态上的参考。 这一发现加强了lophotrochozoan chaetae 和生物矿化针孔动物的共同起源,表明软体动物祖先被密集覆盖着中空的几丁质毛囊。

现存的软体动物谱系在早寒武纪迅速多样化,这使得很难推断它们的系统发育关系和早期进化历史。 最近,对早期化石的研究和对软体动物关系的系统基因组学框架的日益明确的结合表明,软体动物有一个单壳的共同祖先,在单壳或成对壳的软体动物(针孔动物)和由小硬壳组成的多元素硬壳动物(如鳞片、刺和针状体)之间有深刻的分裂。 现存的针孔类软体动物要么像石鳖一样有8个连续重复的壳,要么像Aplacophora一样完全没有壳,因为它们的祖先像石鳖一样有8个壳。
来自寒武纪的茎类软体动物,其硬结结构与环节动物毛纲(即Wiwaxia)的微观结构相似。 目前尚不清楚多元素的Wiwaxia硬体是否与现存的针孔动物的硬体同源,因此也不清楚软体动物祖先中是否存在类似针孔动物的硬体。 在详细研究其孔道之前,根据其独特的硬膜中保存的微绒毛和管状微观结构,Wiwaxia先前被解释为茎或冠环节动物,而不是软体动物。
Shishania aculeata gen. et sp. nov的大体形态(图源自 Science
该研究描述了一种来自寒武纪的新化石——Shishania aculeata,它显示了基础软体动物的特征 ,比如脚和mantle,以及它们的超级门——Lophotrochozoa的其他成员的特征。 该研究表明这个分类群是一种覆盖着硬膜的茎类软体动物,这表明它在形态上介于光软体动物和很快发展和多样化的冠类软体动物之间。

参考消息: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o0059

END

内容为 【iNature】 公众号原创,

转载请写明来源于 【iNature】


微信加群


iNature汇集了4万名生命科学的研究人员及医生。我们组建了80个综合群(16个PI群及64个博士群),同时更具专业专门组建了相关专业群(植物,免疫,细胞,微生物,基因编辑,神经,化学,物理,心血管,肿瘤等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新京报书评周刊  ·  新京雅集——在苏东坡身上读懂人生的快乐
昨天
十点读书会  ·  她怎么可能是恋爱脑?
2 天前
壹读  ·  麻六记的麻烦有多大?
2 天前
十点读书  ·  人到中年,跑步,治愈一切烦恼
5 天前
十点读书  ·  近2亿独生子女的困境,已经来临
3 天前
笑点研究所  ·  一起来感受下什么叫吓尿了!
8 年前
大众软件  ·  游手好咸丨游戏风格也需要不一样
7 年前
鬼脚七  ·  就算生命是一本不忍猝读的书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