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关税风暴”的长期影响,或超当前预期。
近日,美国在所谓
“对等关税”
的行政令之下,宣布其将对贸易伙伴征收
10%
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部分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该“对等关税”
将于
4
月
9
日起生效。
至此,
中国出口美国的动力锂电池产品累计关税税率将达到
82.4%
,创历史新高。
具体来看,这一税率由多项关税叠加构成,包括:
34%
——“对等关税”:此次美国以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为由,对中国出口美国的所有商品加征
34%
的关税。
20%
——前期加征关税:
2025
年
2
月至
3
月,美国以芬太尼相关理由,向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加征
20%
关税。
3.4%
——基础关税:美国对进口电池产品的常规关税税率。
25%
——
301
条款关税:这是针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专项关税,自
2024
年
9
月起已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用理电池开始实施,到
2026
年还将扩展至储能电池领域。
业界人士表示,这一税率将导致
中国动力锂电池产品对美国出口价格竞争力大幅下降,出口企业利润缩水,部分企业被迫加快调整其海外市场策略。
同时,尽管储能电池综合税率升至
82.4%
的时间节点为
2026
年,但叠加“对等关税”,其综合税率自
2025
年
4
月
9
日起也将达到
57.4%
的高点,
或将提前对产业链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新能源产业链
“震荡”在所难免
分析人士指出,
82.4%
的高关税,直指中国电池产业的
成本优势
,即通过系统性壁垒,试图削弱中国电池产业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但这场
“关税风暴”并非单向打击,美国新能源产业链亦难逃其关税“回旋镖”。
客观来看,
对于中国电池企业而言,
当前面临两难抉择:在美国市场,若维持原有定价策略,自身亏损将难以承受;若选择提价、传导成本压力,又面临客户流失的风险。
对于美国新能源产业而言,
虽然美国方面表示,想通过
“对等关税”让制造业回流,但其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具有
高度全球化
的特点,
短期寻求优于中国电池及产业链供给替代并不现实。
据行业测算,为满足美国市场对电池的需求,其本土电池产能构建至少需要
3-5
年时间;当地人力成本高昂,电池制造成本预估是中国的
2-3
倍;电池材料匮乏,进口成本走高,
这都将严重制约其当地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的发展。
其本地供应链非一朝一夕所能构建起来,而大幅加征关税,会让美国进口汽车零部件及储能电池成本飙升,整车竞争力降低、储能项目经济效益受损。
以储能领域为例,
凭借高安全、高性能、低成本等优势,近两年美国头部储能集成商大规模采购中国储能电池,而接下来
57.4%
的税率,可能使美国部分储能项目面临成本大涨的局面。
中企
“突围”进行中
在这场风暴中,全球电池供应链正在加速变化,
中国企业在以下几个方面或将实现
“突围”。
技术方面,
2025
年以来,中国电池企业对
固态电池
的研发、装车加速,有望在下一代电池技术浪潮中,通过代际优势再次形成新的领先优势和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
钠电池
今年在国内呈现起量趋势,随着其量产应用带动规模化降本,远期制造成本将会低于锂电池,未来有望绕过锂电池关税限制,为中国电池企业在国际市场另辟赛道。
本地化布局方面,
中国电池产业链企业在美国实施本地化战略的进程正持续推进。
其中,宁德时代以技术授权模式,与福特公司在美国合作建设电池工厂,计划生产磷酸铁锂电池。
国轩高科除了有序推进其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锂电池项目外,还
计划在美国再建一座电池工厂和一座电池材料工厂。
基于
CLS
全球合作经营模式,亿纬锂能和康明斯、戴姆勒卡车、佩卡合资的电池工厂,已于
2024
年在美国动工。该工厂规划年产能约
21GWh
,预计将于
2026
年开始出货,所生产的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将主要应用于指定的北美商用车领域。
海辰储能
2024
年也宣布将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梅斯基特市,投资建设年产能
10GWh
的储能电池模块及系统集成工厂;同年,其美国费利蒙营销中心正式启用。
2024
年
9
月,瑞浦兰钧美国子公司于加利福尼亚州尔湾开业,加速推进其全球化战略。
除了电池企业,材料企业万润新能
2024
年
9
月也披露,其全资子公司拟投建“万润新能美国新能源正极材料及其产业化研发中心项目”。该项目规划
5
万吨磷酸铁锂年产能,一期
0.9
万吨
/
年。
商业模式多元化方面,
部分中国企业关注美国
本地电池回收业务
,以便未来
“就地取材”,从而规避相关原材料进口限制。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已出现
“电池租赁
+
储能服务”
的模式,通过共享储能、储能租赁等创新模式,在降低储能业主投资门槛的同时,推动储能设备利用率最大化。结合出口,这一模式可以将电池出口,转变为服务输出,同时,其退役电池还可就地回收再利用。
此外,国内已经较为普及的电动汽车
换电模式
,若在美国市场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亦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
需要提及的是,美国此次是对所有国家加征关税,尤其对
越南、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等东南亚及南亚国家,分别加征
24%-46%
的高额
“对等关税”,这对中国电池企业以往“绕道”出口美国的破局路线,
带来更大的挑战。
预计,接下来越来越多的企业,
将积极拓展美国以外的全球多元市场的实际应用场景。
实际上,今年年初,宁德时代、比亚迪分别获得阿联酋
19GWh
、沙特
12.5GWh
的储能大项目
/
大订单,就是中国企业
多元市场布局的成果佐证。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
中国电池企业已在海外多个市场进行产能布局:
宁德时代德国工厂已投产,其匈牙利、西班牙工厂也在建设
/
筹建中;远景动力已规划其西班牙工厂;亿纬锂能积极建设其匈牙利电池工厂,其马来西亚电池工厂今年一季度已投产;孚能科技土耳其工厂已投产;国轩高科于
2024
年
12
月表示,拟分别在摩洛哥和斯洛伐克投资,各建设年产
20GWh
高性能锂电池及配套项目,其美国项目正有序推进中。
市场方面,
在美国市场高筑
“关税壁垒”背景下,
东南亚、中东、欧洲、澳洲、南非
等地区,被视为是全球新能源市场(储能
+
动力)增长“高地”。
因此,中国电池及产业链企业,
未来或将保持更高的业务灵活性,进一步构建起全球多元市场供应格局,以不断提高自身产业发展韧性。
这场
“关税风暴”下,美国消费者或将为购买电动汽车多支付数万美元成本,储能业主也将要承受工程延期、成本上涨的结果;全球新能源产业供应链建设将被严重累及。美国试图通过设置关税壁垒,重塑其新能源产业规则,中国企业则将以技术迭代、本土化战略等多元化布局应对,这种“攻防博弈”或将持续改写全球新能源产业供应链、产业链格局。
2025年5月15-17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CIBF2025将盛大启幕!
这场全球电池行业的风向标盛会,将汇聚超
3000家
国内外展商,覆盖
30万
平方米展区,预计吸引
40万+
专业观众共襄盛举,共同探索电池技术革新与产业未来。
展会同期
18号馆
举办
CIBF2025先进电池前沿技术研讨会
,聚焦
先进锂离子电池技术、电池安全与测评、固态及新体系电池、大功率快充技术、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技术、智能装备与制造数字孪生
等行业关心的核心议题。
同期,
还将举办
“电动航空及
下一代
电池(CIBF2025深圳)技术交流会”、“CIBICS电池产业合作论坛”、“同位素核电池现状及未来发展研讨会”
等高端行业峰会和
200余
场学术报告,解读电池产业前景和前沿技术发展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