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偶然间聊起,老母亲大概永远都不会知道,现在青春期孩子困扰的事情会那么多。某次黑夜中,老大娓娓道来的心事,听得老母亲一身冷汗,之后一夜无眠。
老大与同学之间曾聊过“生命的意义”、“自我伤害”等等的话题,有伙伴不仅仅局限于聊,甚至曾付诸过行动。
这些困扰孩子的话题,从此在老母亲的心中留下印记。等孩子与你聊,那都是过去很久之后。至于那些困扰孩子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则不一定,很多时候只是时间减轻困扰的程度而已。
比如和孩子一起阅读相关的书籍,将真正有用的内容分享给孩子。如此,当困扰来袭,孩子不再毫无头绪,掉进困扰的深渊苦苦挣扎。
那么,怎样的书,适合和孩子一起阅读,甚至是孩子自己阅读的呢?这本英国作家朱诺·道森“写给青少年自己的心理健康指南”的《照顾好你的“心”》很适合。
《照顾好你的“心”》读来很温暖,那些困扰青春期孩子的问题,在这本书里有实用又暖心的建议。其实,并不仅仅是建议,而是《照顾好你的“心”》,真的懂青春期孩子。
在聊困扰青春期孩子的问题之前,还有更重要的一件事要聊:羞耻感。
比起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孩子们更愿意与伙伴讨论、在网上搜索相关的信息。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孩子们是不乐意的。为什么不乐意?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觉得“羞耻”。
现在学校里有心理健康课,有心理咨询的老师,校外有需要,也有很多途径可以找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但面对真实世界的帮助,孩子是一口回绝的。
如何改变孩子的这种看法?作者朱诺·道森在《照顾好你的“心”》给出了新的观点:
每个人都时不时地需要帮助,以保持最佳状态。寻求帮助并非软弱的表现,也无须因此感到羞愧;事实上,这是我们人类所做的最勇敢的事情。在必要的时候寻求帮助实则是强大和睿智的表现。
永远记住,你不会因手臂骨折而难为情,同样,你也无须为精神问题而羞愧。
承认自己的精神困扰,并愿意去寻求帮助,有这样的改观,会让深受精神困扰的孩子们,获得不一样的力量支持。仅仅这一点,《照顾好你的“心”》这本书,就很值得孩子们阅读。
之前我家老大分享过一句话,那句话具体是什么,已经不记得,只记得当时听到有点惊讶。于老母亲而言,那句话是再平常不过的鸡汤。而对老大而言,在当时的场景下,那是一句能治愈内心的话。与其说是治愈的话,不如说那句话,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看见、被理解。这种“被看见、被理解”的感觉,在《照顾好你的“心”》有很多。
在书中,那些真真切切困扰孩子的问题,会被朱诺·道森用温暖的笔触一一道来。比如聊“压力”。朱诺·道森给了一个公式:感知资源 - 感知需求=压力水平。并且说:
如果你本就不堪重负,平日里不会让你感到压力的事也会压垮你。讽刺的是,写这本书正让我“压力山大”,因为我同时在忙着另一本书的巡回签售。
呵,朱诺·道森如此坦诚,坦诚地与读者分享着自己眼前的压力。聊“身材焦虑”,朱诺·道森说:
正值青春期的年轻人与自己身体的关系尤其紧张。那个你熟悉的幼小躯体正在你眼前日新月异地变化着。这个过程你掌控不了,也没法叫停。也难怪在这个时期,人们会面临各种身材形象问题。
青春期有些东西是可以改变的。比如,读书时,你可以免费看牙医,也可以不断换衣服换发型,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大概28岁时,我才发现自己留点胡子更好看。
在《照顾好你的“心”》里,孩子们会看到相似的困扰,被真实的朱诺·道森“看见”。这种“看见”,经朱诺·道森的笔一写,曾经困扰孩子的那些问题,好像没什么大不了。
在《照顾好你的“心”》里,除了有朱诺·道森的温暖“看见”,还有来自专业心理治疗师奥利维娅·休伊特的“奥利维娅医生如是说”。在“奥利维娅医生如是说”部分,孩子们可以听听专业人士的意见,甚至了解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比如,关于抑郁症的解释: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思维过程及行为的变化。区分“情绪低落”与抑郁症的关键是抑郁状态的持续时间和它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有了专业人士的加持,对孩子们而言,《照顾好你的“心”》更具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