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航务周刊
本微信为中国大陆第一本航运类专业杂志和交通运输部指定公告媒体——《中国航务周刊》之官方微信。热点新闻、事件解读、观点碰撞,我们专注于中国货物运输及物流业的核心传播,全力为港航人士提供权威、及时、富有价值的专业资讯,搭建互动沟通的有效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航务周刊  ·  特朗普胜选,航运业的“五大猜想” ·  3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宁波舟山港至欧洲最快直达航线,即将上线 ·  3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中国物流业ESG系列标准课题组”第一次全体 ... ·  6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黄金60秒”——ISEA跨口岸业务合作对接 ... ·  1 周前  
中国航务周刊  ·  第七届进博会火热进行中!达飞两大主题等你来探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航务周刊

航运智囊团成立 专家共商建设路 | 厦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专家研讨会成功举办

中国航务周刊  · 公众号  · 航运  · 2017-05-18 22:07

正文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中国航务周刊

回复“赠刊”免费获取最新一期杂志,回复“订刊”,在线购买(还包邮哦~)


今年,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首次明确厦门为全国十二个最高等级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这是继去年“十三五”规划中厦门被列为全国四大国际航运中心之一后,对厦门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提出的更高要求。为此,厦门市政府已将促进厦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的任务目标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工作会议、自贸区工作规划等战略部署。



5月17日,厦门市特别邀请交通运输、港航物流行业内的知名专家、相关协会负责人、学界和研究机构负责人、当地主要港航企业高层领导齐聚厦门,召开“厦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专家研讨会”。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徐祖远、厦门港口管理局局长吴顺彬、厦门港务控股集团董事长陈鼎瑜、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秘书长、中国航务周刊社长倪玮、中国船东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守国、上海航运交易所总裁张页、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专家、商务部原驻上海特派员张国庆、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副总工程师林拾庆、集美大学校长李清彪、中国航务周刊总编辑陈宏兵、中国物流城市联盟秘书长杨潇、国际航运联盟(ISEA)执行主席兼上海口岸会长葛善根、东南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主任王鸿鹏,以及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平、中谷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卢宗俊、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副总经理蔡立群、厦门国际港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厦门港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朝辉、厦门港集装箱码头集团总经理许旭波、厦门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敢飞、厦门港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岩松、中谷海运集团副总裁、上海中谷新良物流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总经理孙瑞、厦门远洋运输公司总经理袁小宇、中国外运福建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文明、厦门联合国际船舶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来传等当地主要航运企业的高层领导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张页主持。



这次研讨会,一方面,与会专家围绕厦门如何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建言献策,介绍了境内外著名国际航运中心在经济体制、税收制度、法律环境、金融外汇、贸易投资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并就相关要素对厦门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另一方面,会上宣布成立厦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专家顾问委员会。


顶层设计,明确方向


徐祖远指出,厦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首要须做好顶层设计,在国家政策规划指导下,明确建设的主体,找准定位,找到特色;通过良好的政策引导、市场作用,调动政府、企业的积极性,实现航运资源最大限度整合利用。与此同时,拓展厦门国际航运中心的视野和格局,延伸服务半径,尤其是借势厦门作为闽南文化汇聚地的特色走向东南亚,面向国际市场。


陈鼎瑜也认为,厦门国际航运中心如今站在更高的视野上,只有做好顶层设计,才能优化发展规划,成为港口和航运企业的风向标。他建议,新的规划和政策应与国家战略衔接,与福建地区实际情况对接,在具体举措中能有一定协同性。


葛善根认为,厦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在落实最细节上要标准化,立足做好自己,让别人来选择。


抓住“一带一路”机遇


倪玮建议,厦门可在“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上做好文章。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交汇点,厦门既可以向“一带”发展,又可以向“一路”延伸。为此,厦门国际航运中心要拥有话语权,要有自己的产品,比如可开发与“一带一路”指数相关的产品。另外,可从物流出发,打造厦门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供应链的角色。把上游的制造业企业和物流的服务商相互联系,发挥航运在物流供应链联盟体系中的独特作用。


杨潇认为,厦门城市定位很重要。作为全国十二个最高级别的交通枢纽之一,厦门可围绕国际航运中心和自身优势为自己打造一个专属的城市名片。而在抓住“一带一路”和厦蓉欧中欧班列的机遇上,可找寻发展契合点。


卢宗俊也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在东南亚作用很大,同时福建与广东有很深的人缘和地缘关系,作为集装箱物流和港口中心,可以通过海洋文化打造商贸中心。


航运人才是关键


厦门港作为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伴随着吞吐量和港口硬件实力的不断进步,航运软实力的突破成为了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重点,而航运人才正是提升厦门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的基础和关键。


吴顺彬指出,厦门提升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最大的瓶颈是缺乏各类航运人才。一方面,支撑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权威航运咨询机构、航运信息库、航运出版物、航运指数发布等的航运信息、咨询、研究、教育等人才智库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航运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李清彪表示,集美大学从智库的组建到人才的培养再到课题研究和技术提升方面,会全力支持与配合。同时,他希望能多和航运业界人士互动,及时了解人才需求,更好地培养市场需要的航运人才。

 

找亮点,挖掘不可替代性


张守国认为,厦门借鉴已有的国际航运中心经验、进行软实力提升的同时,一定要有特点和亮点,方能有不可替代性。这其中,硬件是基础,重点则落在港航业的现代服务业上。


林拾庆指出,厦门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应立足两岸,拓展东南亚,走向国际;要有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发挥优势提供一站式的贴心、暖心的航运服务。


在张国庆看来,厦门是两岸交流的重要港口,服务体系基础良好,但缺乏一个贸易中心的支撑,而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要在软硬件水平上同时提升,并有待交通继续延伸。


陈志平建议,更大力度响应“以港立市”要各方的配合,引起相关部门重视。航运中心的建设,要求厦门出台系统化的政策。另外,厦门可利用自由贸易区优势,做好航运金融发展,有效拉动厦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周敢飞的关注点在于如何打造健康、可持续的集装箱行业发展;如何对一些部分低价竞争的现象,成立相对公立的机构进行监督。


袁小宇先生坦言,企业自身要转型升级,配合航运中心智库等软实力的提升,营造更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其他参会专家与嘉宾:


中国航务周刊总编辑陈宏兵


厦门港集装箱码头集团总经理许旭波


东南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主任王鸿鹏


中谷海运集团副总裁、上海中谷新良物流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总经理孙瑞


厦门联合国际船舶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来传


厦门港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朝辉


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副总经理蔡立群


中国外运福建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文明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建议及投稿:[email protected]

杂志订阅:010-58678398

商务合作QQ:571035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