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关系有两个词,首先要有“关系”,然后是常“拉”。
除了血亲和姻亲关系,可以扯得上的“关系”还包括干亲、同乡、同学、战友、同事。
以其中最需要“拉”的干亲为例,论文中有一个例子:
鲍华君的爱人曾在文化局工作,……乡医院院长李明仪爱人在文化局旁边的粮店工作,两人很快建立了互惠关系,……随着交往的深入,两家的关系也从工具型关系向感情型关系转变,……两家结了干亲(鲍的女儿认了干妈)。
但是,鲍华君根本没有想到李明仪后来的仕途发展,……(一路晋升后)得以出任省计生委主任。
随着干亲李明仪的仕途升迁,鲍华君的仕途也是一片光明,这最明显地体现在他晋升为中县计生委主任上面,等于突破了副局长很少晋升为局长的惯例。
不过没有血缘关系的“关系”都是虚的,主要还是靠平时“拉”,中县政坛“拉关系”的三件套分别为:喝酒、打牌、送礼。
首先是喝酒,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建立关系,想认识谁,最好的办法就是进入该关系网内部人的酒桌上,“几杯白酒下去,自然从陌生到熟悉,甚至开始称兄道弟”;
另一个目的是交流信息,谁跟谁是什么关系,谁的子女在哪儿,一到了酒桌上,所有干部都是透明的,作者的很多信息也都是从酒桌上得到的。
“送礼”则体现在节日,以至于“一到中秋和春节等重要节日,很多重要的领导干部一般都不在中县。”
“拉关系”是养兵千日,而“关系运作”则是“用兵一时”。
所谓“关系运作”就是谋求晋升时,把平时“拉的关系”再“跑”一遍,用起来。光有关系而不运作,等于没有关系。
作者也举了个“有关系但缺乏‘运作’导致失败”的例子:
竞争乡镇长的主角李书平,……认为自己有政绩,推荐票也高,乡党委书记也推荐自己,加上自己的公公当时还是县领导,服务县委书记几年,……就没有到县以上找关系。
竞争对手冯南疆,其岳父曾经是中县交通局长,通过其岳父,找到了某市的政协主席,……就给当时的中县县委书记打了招呼。
……这让县委书记很为难,最后的结果是,两人都没有提拔,……
别看官员们平时见面笑哈哈,可一旦竞争起来,其残酷性远超职场,不但比拼平时谁的“关系”硬,更要比较谁“关系运作”能力强。
作者又举了这个李书平的第二次竞争乡镇长的例子。
李书平通过曾任中县组织部长的北山市人事局副局长,找到了当时的北山市委组织部长,给中县县委书记打了招呼。而其竞争对手刘艺美则通过在市委党校的同学,找到了当时主管组织的中县县委副书记。
最后的结果是,李书平竞争乡镇长成功,刘艺美则出任某群团一把手。
事实上,刘艺美也输在了“野心”上:
刘艺美有个表哥是副省级领导,但是她说层次太高,隔得太远,无法打招呼,有这个关系也用不上。
刘艺美说,她对仕途没有太大野心,有机会也会争取,但不会不顾一切的去争取。她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无论是人脉上、经济上,她都无法和李书平竞争,她说:“在能力、资历差不多的情况下,最后就是拼关系、拼经济、拼野心。”..
刘艺美说的“拼经济”就是拉票,这是比“拉关系”更残酷的竞争,不过这至少是副科级以上的官才要操的心,这里就不多说了。
“拉关系”、“关系运作”、“拉票”,几乎耗尽了官员的大部分精力,还要“搞政绩”。有人说,我不想当官,就图个公务员旱涝保收的稳定,不可以吗?
论文没有涉及一般公职人员的生活,但在我看来,官场有三种角色:棋手、棋子、棋盘,棋手当不成的人,通常还有“棋子”的价值,但不想当“棋手”,只能成为“棋盘”了——在权力中心被边缘化,还不如别靠近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