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2023年开年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呈现“开门稳”,信贷实现“开门红”,超出市场预期。文章详细描述了各项关键数据,包括人民币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社会融资规模、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以及M2和M1的增长情况。同时,也提到了信贷投放超出市场预期、个人住房贷款需求回暖、贷款利率保持低位以及政府债券发行加快等情况。此外,文章还介绍了M1统计口径的修订情况。文章来源于21财经客户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报和上海证券报。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概述了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2023年开年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呈现稳定态势。
详细描述了信贷投放、个人住房贷款、社会融资规模等各项关键数据,并分析了这些数据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关键观点2: 信贷投放超出市场预期,个人住房贷款需求回暖。
信贷数据表现出强劲增长,个人住房贷款新增额度也呈现上升趋势,反映了房地产市场需求回暖。
关键观点3: 贷款利率继续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
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都有所下降,这有助于促进信贷需求的增长。
关键观点4: 政府债券发行加快,M2增长有望加快。
政府债券发行明显提速,未来随着资金逐步支出,M2增长有望加快。同时,也提到了M1统计口径的修订情况。
正文
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
2025年开年,经济呈现“开门稳”,信贷实现“开门红”,超出市场预期。
核心数据一览:
-
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13万亿元
-
1月个人住房贷款新增2447亿元,同比多增1519亿元
-
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15.2万亿元,同比增长8%
-
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833亿元
-
1月新发放企业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3.4%;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3.1%
-
1月末,M2同比增长7%,M1同比增长0.4%
历年1月都是银行力争“开门红”的信贷投放大月。
今年1月,信贷投放“火力全开”,超出市场普遍预期。数据显示,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13万亿元,在去年1月新增信贷高基数基础上,还同比多增了2133亿元。
“开年金融总量数据合理增长,为年初经济平稳开局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其中信贷增长尤为亮眼。”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分析人士表示,去年四季度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显效,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巩固。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开年以来金融体系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推动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
商业银行有关人士反映,1月信贷数据较好,受到了春节因素影响。今年春节提前至1月,节前供应链和项目进度款结算、员工薪酬奖金发放等用款需求提前至1月释放,2月用款需求相比去年同期可能有所减少。
展望未来,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协同发力,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将不断增强,有效融资需求有望进一步回升,为金融总量合理增长提供坚实稳定的基础。金融体系也将保持流动性充裕和适度宽松的社会融资环境,有力支持经济平稳开局和回升向好。
1月信贷结构也有不少亮点,折射出房地产市场需求回暖,“两新两重”等领域需求加快释放。
个人住房贷款增长有所好转。1月个人住房贷款新增2447亿元,同比多增1519亿元。记者还从某规模较大的农商行处获悉,今年1月,该行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量、发放笔数均同比增长超30%。
“个人住房贷款新需求正企稳回升。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为需求回暖提供支撑。”
分析人士表示,在供给和需求两端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显现。有市场机构测算,1月至春节前,全国30城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20城二手住宅成交套数同比增长19%,部分一二线城市楼盘春节“不打烊”,网签成交量明显回升。
与此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一直高于全部贷款增速,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记者从央行获悉,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3.3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1.4%。
“两新两重”信贷需求也加快释放。
某西部地区国有大行分行人士反映,今年各地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尽早启动的劲头很足,带动基础设施贷款较快增长,有效发挥了信贷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消费市场也有许多亮点,带动了消费相关信贷需求释放。春节期间,全国掀起文旅消费热,以旧换新政策则带动家电、手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6%、182%。
贷款利率继续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央行披露,1月新发放企业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4%,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80个基点。
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8.52万亿元,同比增长7%;狭义货币(M1)余额112.45万亿元,同比增长0.4%。
今年1月,政府债发行明显提速,净融资近700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近4000亿元。专家分析,政府债券加快发行后,形成的财政存款有所增加,这部分存款不计入M2,再加上理财分流、去年同期高基数等因素影响,1月M2稳中略降。后续政府债券发行融入的资金逐步支出后,转化为企业存款计入M2中,未来M2增长有望加快。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公布的M1数据启用新修订的M1统计口径。
按照央行公告,此次修订将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纳入M1,不影响M0、M2的统计口径。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专家表示,M1按新口径统计,1月数据可减弱春节因素影响。随着支付手段快速发展,我国M1统计口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调整优化,新口径下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支付机构客户备用金一并纳入M1,能够有效缓解春节前集中发放工资等导致的企业—居民活期存款“跷跷板”效应。
来 源 | 21财经客户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