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房一万
上海楼市的“前哨兵”,善于用大数据分析,缜密的逻辑推导,为买房人、卖房人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985,在单位里,基本是混不出来的。 ... ·  15 小时前  
财宝宝  ·  菜菜,你们村是哪个村? ... ·  昨天  
财宝宝  ·  脑瓜子嗡嗡的。 -20250205112628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一房一万

看房看到心累!一房一万数据库给买房人憋了个“大招”

一房一万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24-12-08 08:00

正文

2024年,加重的市场迷雾,冷热分化严重的行情,让 各类预算 的买家陷入前所未有的犹豫摇摆,让房东陷入深深的不安。

尤其在二手市场,现有的 传统选房模式 主要基于 “3件套”

中介app+中介一张嘴+客户实地看房 ,外加融入一些社交平台的信息搜集。

这样的模式背后,也存在一些漏洞:

1、信息的不对称、不透明

根据一房一万数据库统计,目前全上海的二手房住宅高达 850万套 ,涉及 1.5万 个小区。

即使全市目前在挂二手房突破20万套,处于历史高位,仅占总存量的 不足1/40。

这部分挂牌房源,还分散在全市大大小小的中介手中。

2、选房的被动性

现有的选房方式,对中介的信息 依赖度很高。

客户在信息筛选环节,主权并不完全在自己手中,导致了买家在 房源与实际需求的匹配模糊 ,小区信息的了解不足等问题。

3、购房的效率偏低

有过买卖二手房经历的小伙伴知道,看房选房非常占用个人的闲暇时间。

由于上述两个问题的存在,导致不少看房经常是 无效的,费时费力。

如果我告诉你,现在有一套基于全市存量大数据,更 精准高效 的定制选房模式,让你 掌握选房主动权 ,是否感兴趣?

一房一万数据中心基于全市二手住宅数据,在近日悄悄上线了一个强大的功能。

为每一位买房人, 打通个人与850万套房源之间的精准匹配。

先上一张总图,它的名字叫 N百万二手房气泡图】

图乍看有点摸不着头脑 (别急,请看下去,你会发现它的强大)。

简单来说,数据小伙伴把全市850万套二手住宅,根据 房龄、总价、区域 等不同维度,做了一个数据分类。

通过 不同大小和颜色的泡泡 ,把各小区的二手住宅数量、总价段,直观的呈现出来。

在强大完整的 大数据背景下, 我们串联起一房一万的其他数据功能,用更全面、客观、高效的定制化方式,实现普通购房者的 “大数据平权选房”

温馨提示:今日发布的第二条为详细的 大数据定制房源攻略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率先挪步至二条。


01

大数据演绎楼市价值变迁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感受 N百万二手房气泡图】 背后隐藏的 大数据 ,我们对 总价千万以上,不同时期的二手商品房变化进行了演绎。

在这张大数据图上,隐藏了一个重要的现象。

上海总价千万以上的商品房, 发展最快、 最重要 的时期在什么时候?

从大数据的扩充路径来看,全市商品房的基本 骨架成型在 中期商品房时代。

到了近期商品房时代,也就是2011年之后,更多是在中期的骨架之上做适度的填充。

真正独立新生的区域很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对于一座庞大的城市来说, 交通 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我们统计了目前通车的20条轨交线路的通车时间,其中 60% 的线路通车时间都在2011年之前。

而且这部分轨交通常 站点多 ,与市区 接驳性极强。

而在其余40%的轨交中,比如16号、17号、18号、浦江线等,多以区域间的连接为主, 站点较少,与市区的接驳性较弱

而城市主要高架路方面,我翻阅了内环高架、南北高架、延安高架、中环线等,绝大部分的主要线段,通车时间集中在 2010年之前。

城市交通最高速发展的时期,与中期商品房时代 几乎重合。

如果说, 早期商品房是城市血脉,那么中期形成了楼市骨骼,往后更像不断填充丰满的肌肉。

这或许可以给购房者一个购房 tips:

在选购新房或者次新房时,可以多留意周围一些中期商品房聚集的板块,同时参考当中标杆楼盘的价格稳定程度。

更或者,区域内中期商品房价格足够香,也不失为可以选择的 “经典款”

回到开始,这就是二手住宅大数据的奇妙之处。

而对于购房者来说,它最强大的功能是提供给个人 更客观看待房源价值的数据支撑。


02

破解楼市隐秘最深的价值
除了用大数据看待住宅变迁,它也能很好的判断 不同区域的价值高低!

比如上海的楼市江湖,一直流传着 地倾西南 的说法。

我们就通过 N百万二手房气泡图 ,将传闻变成 眼见为实。

我们把外环以内,三大环线间总价千万级以上的二手住宅分布进行气泡图的拆解。

这张图上会发现3个现象。

1、把内环内+中外环间结合看,在环线的西南侧 囤积了更多总价千万以上 的二手住。

2、如果单看内环内来看,西南部市中心,一方面 高总价房源密度更高 ,另一方面 早期的高总价商品房密度也最大

3、从发展的 紧密度来说 ,无论哪个环线,西南部的密度都要 大于北区。

可以看到西南部 (主要为徐汇、长宁、黄浦等部分区域) 豪宅化进程开启更早

价值的共识根基更深厚,尤其在内环内。

但这也导致这些区域的内环内,在 城市更新进程更为困难 ,向内中环甚至中外环发展成了趋势。

比如当下的顶流: 徐滨板块。

当然,这种认知也在被越来越多涌入的新财富阶层慢慢改变。

比如以 近期商品房 来看,内中环间 北区 存量更庞大。

这时期的北区代表选手,譬如 大宁板块

但假如把千万级以上的房源,聚焦到 总价3000万以上的豪宅 ,各区之间又有怎样的分化?

从塔尖财富的房源分布来看,在最重要的中期商品房阶段,呈现 由西南向东延伸 的分布态势。

而到了近期商品房阶段, 东西走向开始被弱化,出现了城区扩散的情况。

但就像上文所说,中期商品房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上海的楼市格局。

因此从整体来看,全市的塔尖财富依然保留 东西轴向的分布, 短期内很难被改变。

但通过气泡分布,我们也要 正视另一个问题:

在徐汇、老静安、长宁、黄浦, 分布着大量的早期和中期豪宅二手房 ,如果面临相近区域的新房豪宅大量入市,未来 二手房抛压不容小觑。

而在中产改善的主力总价段1000万-3000万间,这种聚集现象几乎不存在。

由此可以看到,真正塔尖上的财富群体, 其实拥有更鲜明的价值导向。

而对于预算在3000万以下的群体, 跟随塔尖财富的价值流向,也不失为一种安全的方式。

最后,我想简单聊几句 浦东。

我观察了浦东早中期三个时期商品房的分布。

其实早期和中期商品房阶段分化不明显,更像是满足滨江+金融+产业的 住宅配套开发模式。

但随着2011年之后,近期商品房的出现,我隐约发觉 浦东正在南向的趋势。

结合前滩开发+张江南扩等,对于在浦东预算在1000万以上置业的小伙伴,这样的趋势也可供参考。


03

观察二手住宅总存量的重要性
好了,秀完大数据的 “肌肉” 后,相信很多小伙伴也对我们的 N百万二手房气泡图】 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实对普通购房者来说,过往在选房数据上的依赖,通常是中介的二手挂牌,历史成交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