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阿提卡野话
漫漫冬夜,在我蛰居阿提卡乡间的时候,草草写下这些笔记,是为“阿提卡之夜”。——Aulus Gellius,Noctes Atticae,Praefatio, 4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阿提卡野话

秋季课 | 莎士比亚:费解的世界和危险的王权

阿提卡野话  · 公众号  ·  · 2019-08-31 11:3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方才还是国王,此刻已成尘土,那么这世上还有什么确实的东西,

还有什么希望,还有什么可靠之物?

——《约翰王》5.7.71-72


▲英王理查二世的徽盾 (1377-1399)



费解的世界和危险的王权

—— 莎士比亚选读,以《国王理查二世》为核心


华东师大政治学系本科及研究生专业选修课

2019年秋季学期, 每周二早上8-10点

第一教室楼124室

授课人:林国华



▋课程介绍

“世界”一词在莎剧中大概出现了600多次,与“自然”同源的词(包括“不自然”)出现了近500次,与“王权”有关的词汇则出现了2000多次。


“世界”和“王权”是莎士比亚最关注的两个意象。他觉察到,世界正在发生变异,令人费解,哈姆雷特式的精神疾病神秘现身,提示着古典的哲学—— 以侦测和研习美轮美奂的自然法则为己任 ——已经没有能力解释混乱的世界了。与此同时,中古基督教神权政体的理论基础也发生动摇,频频引发王庭血案,暴君——这种自然秩序的最大变异物——层出不穷,王权在暴力与机运中沉浮流转。“世界”和“王权”遭受的巨大变故为莎翁的大部分悲剧和全部历史剧提供了基本的背景和主题。变故从何而起?这需要研究。


这门研讨课将把这个变故的根源追溯到哥白尼的“天文革命”及其在神学—政治层面开启的崭新意蕴。“天文革命”使亚里士多德—托勒密—阿奎那的封闭、和谐的宇宙幻相轰然倒塌,正是这一图景支撑着一个 可理解 古典世界和神圣安全的中古王权。


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出版,托勒密天文体系坍塌,地球被移出宇宙中心,传统自然秩序的基础与等级体系遭到不可修复的损坏,永恒不变的天国与变乱易腐的 月下乱世 之间的传统边界发生扰动,曾经彰显着清晰明彻的自然法则的天地万物似乎向世人的心灵关闭,上帝隐匿( Deus absconditus ),天象呈现出不可索解的陌生相貌,来自天穹深处的神法与自然法也停止了朝向尘世的理念输送与思想支援行动,托勒密天文体系对古代和中世纪正统神学教义、形而上学理念以及政治—道德世界的漫长支配权似乎就此终止。


1611年,距莎士比亚去世尚有五年,英国“玄学诗人”邓恩( John Donne )创作长篇哲学诗《解剖世界》( The Anatomy of the World ),刻画了笼罩着普遍疑虑和忧惧的“后哥白尼时代”:

“新哲学置一切于怀疑之中,

火元素已被扑灭;

太阳迷失了,地球也迷失了,

没有人的才智,能清楚地引导他到哪里去寻找它们。

人们坦言, 这个世界已经耗尽

他们在行星中,在天穹里,找到了许多新的世界,

然后又看到它们碎成原子。

一切都是碎片,粘合它们在一起的东西不复存在,

一切都只是供给,一切都只是关系;

君王与臣属,父亲与儿子,都被忘记。”


邓恩 刻画的世界图景也正是莎士比亚刻画的世界图景:灾异、变乱、狂暴、丑怪、不自然,乃至不正义。 这是一个费解的世界 ,亚里士多德在世界与人的自然理性之间发现(发明)的古典通道似乎已经断裂,“哈姆雷特”的犹豫(忧郁)深思( “to be or not to be” )在这个背景下或可得到解释:思想不再支撑行动,理念秩序对历史秩序的监管权已经丧失。哈姆雷特没有走向“拉斯柯尔尼科夫”式的、崇尚权力意志的、堕落灵知的虚无主义( “I shall be what I shall be” ),仅仅是因为美轮美奂的古代宇宙幻相虽已崩解,但余韵犹存,仍给人以微茫的诱惑和慰藉,这是莎士比亚无力祛除的异教魔咒,也是他笔下众多悲剧人物的存在处境,更是对浪漫主义与虚无主义大规模侵袭近现代灵魂与政治的预警。


古典宇宙秩序的坍塌,对应着莎士比亚笔下的中古“神权政体”理论的动摇乃至破产,王权沦陷于暴力的流转轮回,触发了“国王的两个身体的悲剧”。莎士比亚的“王权”变得极度不安全,这呼应着邓恩所感受到的地球在天文革命年代中正在遭受着的巨变: 其位居中心的尊位被废止了 。王权的危险程度随着“暴君”的出现而达到巅峰, 作为自然秩序的终结者或者替代者,“暴君”与古代宇宙秩序的坍塌形成结构性的同盟


本课程将以《理查二世》为主要研讨文本,辅以《哈姆雷特》、《麦克白》和《理查三世》三个文本,针对上述思路展开深度解析,中世纪神权政治理论及其近代命运的嬗变将得到重点关注,藉此培养学生对经典文本的熟识度以及相关理论的思考能力。


▲理查二世



▋课堂研读文本

莎剧文本均使用 梁实秋 中译本,辅以 Arden Shakespeare 英文版(第三次修订),朱生豪中译本亦可参考。


课程进度安排

1. 第 1 周:哥白尼“天文”革命的“人文”(道德、政治)含义

2. 第 2-4 周:精读《哈姆雷特》,以“ The time is out of joint !”为核心命题展开深度分析。

3. 第 5-7 周:精读《麦克白》,以“tyrant”及其对“自然秩序”的终结为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分析。

4. 第 8-10 周:精读《理查二世》,以“危险的王*权”为中心问题思考英格兰神*权*政*治的困局。

5. 第 11-12 周:从理查二世到理查三世的英格兰王史概览,参考阅读《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六部历史剧。

6. 第 13-15 周:精读《理查三世》,与“麦克白问题”展开比较,进一步深思“tyrant”对贫乏的“自然秩序”的 刑罚式的终结行动 的含义。

7. 第 16-18 周:回顾,温习、总结,期末论文开题讨论


课程考核

课堂出席、讨论、报告:50%

期末小论文:5 0%


参考文献(任选三种必读)

1. 阿瑟 · 洛夫乔伊:《存在巨链——对一个观念的历史的研究》,张传友、高秉江译,商务印书馆, 2015, 4 讲。

2. 蒂利亚德( E.M. W. Tillyard ):《莎士比亚历史剧》,牟芳芳译,华夏出版社, 2016 ,选读。

3. E. M. W.Tillyard, The Elizabethan World Picture , Random House Inc, 1959.

4. 亚历山大 · 柯瓦雷:《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张卜天译,北大出版社, 2008 。前 4 章。

5. Ernst H.Kantorowicz, The King’s Two Bodies: A Study in Medieval Political Theology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7, Chapter 2.

6. 恩斯特·库尔提乌斯:《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林振华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第453-469页。(建议通读)

7. 杨周翰(编选):《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下卷,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刊,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选读。


历史与思想背景(自由选读)

1. Polydore Vergil Anglica Historia ,第 20 卷.

2. Edward Hall, Chronicle; containing the history of England, during the reign of Henry the Fourth, and the succeeding monarchs, to the end of the reign of Henry the Eighth, in which are particularly described the manners and customs of those periods. Carefully collated with the editions of 1548 and 1550. selected chapters

3. 弗朗西斯·培根:《英王亨利七世本纪》,王宪生译,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6

4. John Dover Wilson, “Introduction” to his edition of Richard II in Cambridge “Works of Shakespeare”, 1939.

5. F. R. Johnson, Astronomical Thought in Renaissance England, A Study of the English Scientific Writings from 1500 to 1645 , The John Hopkins Press, 1937.

6. Hans Blumenberg, The Genesis of the Copernican World , translated by Robert Wallace, The MIT Press, 1987. Part I: 1-2, Part II: 3-4.

7. C. S. 刘易斯:“中世纪的星空”,原属《废弃的意象:中古与文艺复兴文学导论》( The Discarded Image: An Introduction to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Literatur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4 )第 5 章,包慧怡译,刊《上海文化》, 2012 年第 3 期,总第 92 期。

8. 布洛赫:《国王神迹》,张绪山译,商务印书馆,2018。

9. 丹·琼斯:《金雀花王朝:缔造英格兰的武士国王与王后们》,陆大鹏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10. 海涅:《莎士比亚的少女和妇人》,绿原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选读。

11. 威廉·哈兹里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物》,顾钧译,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选读。

12. 丹.琼斯:《空王冠:玫瑰战争与都铎王朝的崛起》,陆大鹏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13. 兰姆姐弟(改写):《莎士比亚故事集》,谢靖雯译,中信出版集团,2016。

14. 克拉伦斯·格拉肯:《罗德岛海岸的痕迹:从古代到十八世纪末西方思想中的自然与文化》,梅小侃译,商务印书馆, 2017

15. 托马斯·库恩:《哥白尼革命:西方思想发展史中的行星天文学》,吴国盛等译, 2003

16. 伽利略:《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周煦良译,北京大学, 2006

17. 列夫·舍斯托夫:“论莎士比亚的《裘力斯·恺撒》”,见氏著《钥匙的统治》,舍斯托夫文集卷一,张冰译,世纪文景出版,2004,第287-301页。

18. 列夫·舍斯托夫:《莎士比亚及其批评者勃兰兑斯》(舍斯托夫文集第一卷),张冰译,商务印书馆,2019。


▲理查三世


相关中古神权政治(自由选读)

1. J. W. Allen, A 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London , 1928, II.2, III.7.

2. Ernst Kantorowicz, “Deus per naturam, Deus per gratiam: A note on medieval political theology”, Harvard theological Review , 45 (1952), no.4, pp. 253-277.

3. Ernst Kantorowicz, “Inalienability: A note on canonical practice and the English Coronation Oath in the thirteenth century”, Speculum , 29 (1954), no. 3, pp. 488-502.

4. Ernst Kantorowicz, “Mysteries of State: An absolute concept and its late medieval origins”, Harvard Theological Review , 48 (1955), pp. 65-91.

5. Frederic William Maitland, “Introduction” to Otto Gierke,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Middle A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00.

6. 福蒂斯丘:《论英格兰的法律与政制》,袁瑜铮译,北京大学,2008。


▋学习工具

1. Shakespeare Concordance( 莎剧关键词查询,必备

2. Wikipedia (莎士比亚相关背景知识查询)

3. Wikimedia commons(图片资源


▋特别推荐

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台湾政治大学教授 詹康老友 制作了莎士比亚全集中英文对照资源,詹博士采用了 梁实秋先生 的中译文,十分难得,因为在“信达雅”翻译三原则中,梁译最看重“信”,所以,他的译本最适合 研究型阅读 ,这也是这门课程采用梁译本的原因所在。

http://www3.nccu.edu.tw/~kangchan/Shakespeare_parallel/index.html






漫漫冬夜,在我蛰居阿提卡乡间的时候,草草写下这些笔记,是为“阿提卡之夜”。

——Aulus Gellius,Noctes Atticae,Praefatio, 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