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资人说
投资人说致力于寻找具有匠人精神的投资人,多角度呈现投资人所看到的世界,经常关注我们你可以获得充满趣味的思维启迪,还有接地气的创投方法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创伙伴  ·  欢迎你也加入创伙伴知识星球 ·  5 天前  
投行业务资讯  ·  IPO终止!又一半导体企业!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资人说

蓝驰创投 · 陈维广:做价值投资「VC行家」

投资人说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6-06 19:28

正文

分享趣味的思维启迪,接地气的创投方法论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投资人说


图:蓝驰创投合伙人 陈维广先生



他们是一支痴迷「技术投资」的早期基金,把自己比喻为「VC界扫地僧」——不追风口、不做投机,在波动很大的资本市场保持独立思考和笃定节奏;


他们以1亿美元天使投资,孵化了总估值100亿美元的「蓝驰系」明星公司; 


这家多年来以对赛道精挑细选、覆盖项目少而精著称的老牌基金,要更快地跑动起来了。


素材来源:蓝驰创投BlueRun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违者必究!



1

策略一:避免投资激进引发「B轮死」



在高举高打的互联网VC圈,蓝驰创投一直保持每年个位数增长的投资频率。


我们深信,当创业者和资本竞相涌入一个领域时,机会将变窄。所以我并不倾向于「撒网式」投资,而是秉持「研究驱动型投资策略」,分散风险、精选赛道,先后投出的赶集网、PPTV、唱吧、趣店、美丽说、青云、瓜子二手车、春雨医生等,全部在不同细分行业占据着领先地位。


「国内创业浪潮从2014年开始太过火热,以往风投每年投出项目不超过10家,2014年则普遍投了不少于30家科技公司,且以往专做后期的机构也来争抢前期项目……」,投资数量的激增,必将让天使轮、A轮创业者陷入尴尬。


事实上,随着2015年年底资本寒冬来袭,众多机构纷纷减少了投资数量。当年创投圈流行一种说法:半数以上投资人都去度假了,因为无项目可投!


从「跟风投」到无项目可投,激进投资的危害」无处不在。


投资人的盲目冲动,容易促使科技公司估值被提高到「可笑」高度——科技公司传统A轮融资额普遍在400万-500万美元,2014年门槛升至1000万美元。若以创业者让出20%股权计算估值,该公司估值将达5000万美元!这将导致市场放缓时,A轮估值过高的项目融不到B轮。


因为投资人把本应投向B轮、C轮的钱过早投向了A轮,后续轮次必将「僧多肉少」。而一旦项目融不到B轮,此前A轮资方就会考虑收手。


另一表现是,2014年以来国内投资经理数量的激增。「当年我们要进入硅谷一家VC公司当投资经理,至少具备哈佛等名校学历;现在美国风投用人标准更高,不仅要有5—10年创业经验,还要有项目退出的业绩才能胜任合伙人。」这与国内投行「低门槛」形成鲜明反差。而浮躁的投融资环境,对基金本身伤害巨大,青涩的投资人会降低对项目质量的把控,或迫于整体竞争压力,被迫签下前景并不看好的创业者。


之所以有这样的反思,源自我曾领教过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威力。


那是我首次进入风险投资领域,2000年纳斯达克股指顶峰高达4000点,随便一个科技企业A轮就能融到一两千万美元,但到了2001年初股指暴跌至2000点,损失相当惨重。当天我的股票就损失了52%;随后二级市场股民开始抛售互联网公司股票,加之这些公司本身就无盈利能力,便再次激发了纳斯达克股指下挫。


一旦「泡沫」破裂,创业公司股东们亟须进行「内部融资」,拿出剩余的钱让原有项目继续运转,因为市场调整期,投资人若无法帮所投好项目融到B轮,再好的项目也会半路夭折。


同时,我也提醒创业者,要有一定财务的管理能力。「财务报表并不能全面反映资金运转状况,一个善于管理金钱的创始人,势必密切关注资金使用效率,甚至细化到每位员工的支出和回报比。」



2

策略二:掌握投资与退出节奏



「硅谷创业教父」彼得·蒂尔一句名言:「成功的企业往往建立于开放、未知的秘密之上。」对此我非常赞同。


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都别急于跳进某个热潮,要善于解析潮水下隐藏的「秘密」,那才是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毕竟在科技产业欣欣向荣市场表象下,很少人能保持清醒与克制。


一支基金能否稳定取得回报,制胜关键在于掌握好投资「节奏」——市场好时保持谨慎而非降低标准追求数量;环境不好时也应不受市场影响、勇敢投出优质但尚未盈利的「好项目」。毕竟这是一个广受宏观经济影响的行业,经济大势难以预测,人人都要学会分散投资风险。这里的「分散」,包括项目种类的分散和时间点的分散。此外,在市场好时要及时退出,风险投资奉行「低买高卖」,但「高卖」不是只看账目数字,而是追求真金白银的利润。


这种判断,恰是做投资人最需要的特质。平日为让蓝驰员工养成独立思考习惯,营造开放的氛围,我至今未行使过作为基金管理者的「一票否决权」。在我看来,风投最宝贵就是基于行业分析后的内心选择。


难得的是,在波动很大的市场「情绪」前,蓝驰的团队亦保持着异乎寻常的理性。如2008年资本寒冬,很多机构不投了,我们却在年底「隆冬」投了赶集网800万美元,一年半后又追加2000万美元。最终这笔投资为蓝驰带来了千万级投资回报。


2011年后,移动互联网兴起,市场变得越来越「热」,很多机构开始用人海战术,团队扩张至五六十人,一年投下近百个项目。而蓝驰则恪守传统VC少而精路线,维持7、8人团队规模,和年均数十个项目的投资节奏。


2015年市场变冷,很多VC又开始收缩资金,陈维广却带领团队投资了19个项目。那么我们究竟是如何挖出「好项目」的?


机构选早期项目往往看团队、技术、市场。但我除看这些基本要素外,还看整体外部环境与时机。因为不同时间点都会出现不同机会。如当下随着云计算普及,垂直行业SaaS必将迎来不错的机遇。


此外,要与创始人「感觉对上」!原赶集网创始人杨浩涌创立瓜子二手车时,蓝驰再次跟投。瓜子二手车的「基本面」是对的:二手车市场的买家、卖家迈过第三方直接交易是「刚需」,创业者保证整个服务流程畅通即可。



3

策略三:让新技术项目回归商业本质



表面看,蓝驰投出项目数量并不多,成绩却不容忽视。在2015年蓝驰创投十周年分享会上,有这么一组数字:蓝驰投出项目有90%都顺利融到了下一轮。因为是早期投资,他们用一亿美元拉动了十几亿美元的后续投资,孵化了近100亿美元估值的企业。


2016年,蓝驰最新募得的一笔巨额双币基金,也将为创业者提供更多选择。


「接下来,蓝驰将重仓新方向。」新一波移动创业红利,将体现在医疗、金融、工业、服务业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风口结合点上。而物联网、AR和VR这些看似分开的切入点,未来也定会与传统产业融合,这也是我们密切关注的领域。




*本文系蓝驰创投BlueRun首发。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人说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


推荐阅读:(点击文字或图片均可阅读)


启赋资本 · 傅哲宽:为什么投你?成功企业家应具备4种特质




专访约印创投 · 董迷芳:投资是投趋势,而不仅仅是生意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