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选美
《选·美》栏目致力于深度观察评析美国大选,通过追踪选举动态,触摸真实的美国政治肌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选美

专访"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艾利森:中美必有一战?

选美  · 公众号  · 美国  · 2018-12-21 20:43

正文

欢迎点击上方“选美”,关注选·美公众号


这是选·美的第 1079 篇文章


本文为界面特约记者游天龙博士对“修昔底德陷阱”之父格雷厄姆·艾利森 (Graham Allison)的专访删减版本,完整版将于本周末(12月23日)在“选·美”公众号推出,敬请期待。文章原载于《界面》(微信ID:wowjiemian),原标题为《【专访】“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艾利森:中美应联手构建“多元安全世界”》。


编辑的话


公元前5世纪,一场战争在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爆发,几乎毁灭了整个古希腊文明。当时曾服过兵役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记录了这段历史,并指出“令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以及由此引发的斯巴达的恐惧”。2012年,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首任院长格雷厄姆·艾利森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称“修昔底德陷阱已经在太平洋地区凸显”。自此,“修昔底德陷阱”的说法开始频繁出现在中美学界。



“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崛起国会挑战现有守成国,而守成国必然会对此做出回应,由此产生的结构性压力将导致暴力冲突的一种现象。对此学界很早就出现了诸多驳斥的观点,比如认为其样本统计存在问题,中国美关系有其特殊性等。尽管如此,过去一年中美之间的风波确实在某种意义上验证了艾利森在战略等方面的前瞻性。


2017年,艾利森出版了新书《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在这本书中,他说过去500年中,有16个大国崛起并威胁取代现有守成国的案例,其中12次导致战争,只有4次幸免。联系到中美关系,他认为战争并非不可以避免,但低估风险只会增加对抗的风险。今年12月,该书的中文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从务实角度分析中美关系走向、构建中美新型关系或许更重要,这也是近日艾利森在接受界面特约记者游天龙博士专访时传递出来的讯息之一。他在专访中强调应该重视中美之间的风险,但同时,他并不认为中美之间一定会陷入斯巴达与雅典式的对抗,他甚至在私下表示并不赞成现在的书名。


艾利森认为,中美关系正常化这40年间,中国经济体量的迅速增长让许多美国人措手不及,产生了“斯巴达式”的恐惧。他也强调,这种恐惧属于“过度反应”,实际上中国很多方面都要比以前做的更好。


在艾利森看来,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多元安全世界”的理念更值得提倡,即允许不同的国家形式存在,让时间来判断谁该存活。类似的理念或许可以应用到当下的中美关系中。他呼吁中美双方共同撰写定义新型大国关系的样本,包括制定预防危机的管理机制。


艾利森还指出,这本书的目的既不是倡导绥靖政策,更不是在鼓吹战争,甚至也不是主张美国对中国采取更咄咄逼人的态度。相反,他认为,两国政府领导人,应该像“成年人”那样,找到一个新的共存方式去解决问题,毕竟,“这就是生存方式”。

以下为访谈正文。对话为英文进行,经过翻译、编辑,未经受访者审阅。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前往 IPN 选·美网站收听播客音频。


访谈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