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宇宙解码
宇宙起源,黑洞,虫洞,多维空间,相对论,量子力学,地外文明,迷失古迹,不解之谜,科技前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返程必看!这些物品不能带上火车→ ·  昨天  
环球科学  ·  这种黄色粉末,创下了历史纪录 ·  3 天前  
乌兰察布云  ·  就在明天,准备观赏!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宇宙解码

蛇真的听不到声音吗?它到底靠什么来觅食和躲避危险?

宇宙解码  · 公众号  · 科学  · 2025-01-31 20:45

正文

    说到“玩蛇”,印度人说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作为世界上毒蛇最密集和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印度人对蛇可以说是“情有独钟”。在印度一些街头上,时至今日都有耍蛇人在表演,当然,他们也为此付出了代价,那就是印度是世界上被毒蛇咬伤最频繁的国家。

    在印度耍蛇中,最常出现的就是眼镜蛇了,它们经常在耍蛇人的笛声中扭动身体,似乎在极力的配合耍蛇人的表演。

    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眼镜蛇甚至听不到笛声,而且不仅仅是眼镜蛇,其他的蛇类几乎也听不到声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听不到声音的它们为何会被“打草惊蛇”呢?它们又是如何觅食和躲避危险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蛇几乎听不到声音?

    “打草惊蛇”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意思就是在野外拿根木棍打击草丛就会吓跑里面的毒蛇,防止被毒蛇咬伤,这个成语在现实中是适用的,但是毒蛇被吓跑并不是因为打击草丛的声音,而是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草丛大幅度的晃动,在蛇看来是较大的动物来临的前兆,而毒蛇通常不会去攻击大型动物,除非是感受到了威胁或者无路可逃时,所以当草丛被木棍击打时,它们第一反应是逃走。

    第二,蛇感受到了震动。蛇几乎是没有听觉的,这是因为相比较大多数动物,蛇的耳朵结构太简单了,它们没有外耳和鼓膜的结构,这样就很难感受了物体在空气中的振动,从而听到声音,它只有内耳,听觉非常的迟钝。

    不过,与蛇的内耳相连的一个器官耳柱骨能够起到传递声波振动的作用,但是传递的同样也不是空气中的振动,而是地面上的振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了弄清楚蛇的听觉原理,科学家们进行了严谨的实验。他们挑选了11条蟒蛇作为实验对象,将每条蟒蛇单独放置在一个玻璃箱内,并在蟒蛇的正上方设置了一个大音响。

    科学家们通过调整音响的频率和音量,进行了多种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蟒蛇对80~160赫兹区间的声音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这是低频声音的区间。相比之下,人类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20000赫兹,由此可见,蛇类的听力灵敏度确实有所限制。

    然而,我们之前提到过,没有外耳和中耳的蛇类是无法听到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的。那么,它们是如何感知80~160赫兹区间的声音的呢?

    原来,这种低频声音不仅能够通过空气传播,还能在固体材料中传播,比如头骨。而中高频率的声音只能通过空气传播。这意味着,低频声音在传播到蛇的头骨后,会继续传播到其耳骨,从而被蛇感知到。

    换句话说,蛇虽然听不到声音,但是我们在靠近它们时,走路产生的微弱的地面振动是完全可以通过耳柱骨传递给内耳,从而感觉到的。

    因此,你见到蛇,无论是大喊大叫,还是沉默不语,对它来说没有什么太大差异,它也不会被尖叫激怒或者吓退,能够让它做出反应的只有地面的振动,而印度耍蛇人吃的笛子其实也是一种单纯的表演效果而已,也没有太大的实质性作用。

蛇靠什么躲避危险和捕猎?

    上面我们说过,蛇通过地面振动来感知低频的声音,这其实是它们捕猎和躲避危险的重要手段之一,不过,这种手段偏被动,也就是威胁或者猎物靠近蛇时才管用,仅靠这个手段,蛇是无法较远距离的躲避危险和捕猎的,所以,蛇必然还有其他的方法。

    从整体上看,蛇发现威胁和捕猎的手段主要还有两个:第一是热成像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的蝮蛇和蟒蛇,这是因为蝮蛇在头部有颊窝,而蟒蛇在嘴部有唇窝,这两个结构都是具有热成像能力的,靠着这个能力,它们能够在漆黑的夜里,准确的发现较远处入侵者的大小,从而决定捕猎还是逃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