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谷雨影像-腾讯新闻
由腾讯网新闻中心出品的纪实图片故事栏目。用影像冲击心灵,感受事实的力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海西晨报  ·  涨幅超过黄金!很多人都在买 ·  7 小时前  
海西晨报  ·  涨幅超过黄金!很多人都在买 ·  7 小时前  
打工君投资随笔  ·  旧经济向左,新经济向右 ·  昨天  
打工君投资随笔  ·  旧经济向左,新经济向右 ·  昨天  
人生资本论  ·  租房市场崩了,大变天 ·  昨天  
EarlETF  ·  牛市思维?熊市思维? ·  2 天前  
人生资本论  ·  中国下定决心,我们迎来历史上第三次对外开放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谷雨影像-腾讯新闻

我拍了苏州14年,她的温柔和老宅里的故事超乎想象|谷雨影像

谷雨影像-腾讯新闻  · 公众号  ·  · 2020-10-29 17:29

正文




摄影&口述|卢承德

文|夏天天

编辑|迦沐梓 周安

出品|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卢承德84岁了。从70岁开始,他带着相机在 苏州老城 走街串巷了 14年 。上海出生,他说自己在苏州是外乡人,或许能更加敏锐地感知这座城市的特别之处。

大家都叫他老卢 ,但老卢用他不亚于年轻人的好奇和热情,记录下苏州城里的故事。 关于个人,关于家庭,关于历史,在一张张生动的照片背后,站着的,是一个不甘衰老的生命和他眼里生机蔓延的古城——



70岁那年,儿子怕我得老年痴呆,送我一部单反相机。 我那时已经在 苏州平江路附 近的老房子住了二三十年。

苏州的老房子,都是一进、二进、三进的,建在平地上,邻里之间交流很方便。 我就从家门口开始拍起来了。 我们邻里关系好, 邻居 们从不介意。


我第一张照片拍的家门口的思婆桥,小桥流水。这张照片大家都说很优雅,能体现我们江南水乡的特点。 但现在的思婆桥,除了桥下面的河道还是原貌,前后左右都成了商店,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我一个前同事当时在苏州摄影家协会,我找到他,说要学拍照。他就给我一百多张他拍摄的苏州照片。差不多一年时间里,我照着全拍了一遍,就像小时候用毛笔去描红字。

我将照片发过去,问他行不行。他半天回我一句话:“行了,不要学我了,你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拍自己想拍的。”

平江路清晨,老人一边锻炼,一边遛鸟

苏派盆景很有名。老苏州人早上出门,坐在路边,沏上一杯茶,将小盆景放在水泥墩上,有种炫耀的感觉。经过的老人弯下身子打量

家门口的平江路不长,但颇有苏州“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味道,桥也是各种各样,东西向的,南北向的,拱桥,板桥,等等。


我喜欢平江路的早晨。这里的居民还保留着慢节奏的生活,有人一早就出来买菜,有人提着鸟笼在街上悠闲地散步,有人会去钓鱼,还有人会找一个阴凉的地方锻炼身体。


老苏州人有他们的兴趣、他们的生活。他们好像从来没有什么要争抢的事情。比如吃饭,大热天也不在家里吃,而是会搬到巷子里,一边乘凉,一边聊天,一边吃饭,一顿饭可以吃上两三个小时。

什么节气吃什么,他们也都有讲究。比如二月初二要吃撑腰糕,春天要去买东坡肉,清明节要吃青团,苏州还有一个叫做炒肉团的食物,每一个面团里都藏着炒好的肉、木耳等等,很好吃。


上了年纪的苏州人,会在上午去茶馆里喝杯茶,吃碗面。 苏州的面也很有名。 面汤很讲究,都是用鱼骨或者猪骨熬的。 辅料一碗碗和面分开,有爆鱼、虾仁、鸡丝、鳝鱼,等等,又称“过桥面”。

到了夏天,苏州人爱吃“枫镇大面”,面里加了酒酿,清香四溢,还有一块焖肉,肥而不腻,特别爽口。



我希望我能将苏州普通人的生活现状,特别是那些比较怀旧的、慢节奏的、和其他城市不同的一面记录下来。 老苏州朋友对我说,因为我是外乡人,我来拍苏州,某种程度上更客观一些,才能把苏州的一些民风习俗拍好。


比如苏州的老房子,进去后先是天井,再进去有客堂,这里一般会放置很多传统摆设,还有老祖宗的照片和一些老物件。厢房在客堂的两边,分为左厢房和右厢房,厢房本身还分前厢房和后厢房。前厢房是日常起居的地方,就像客厅,后厢房通常是卧室。

如果对方很配合,我不仅能拍前厢房,还可以拍后厢房,那是他们最隐秘的地方。

这是苏州的双面绣,非常雅致,而房子外面是江南的小巷

一个阿婆的前厢房。 苏州人爱花草,家里多少会摆上一些,大多是鲜花,有时也会放假花

很多苏州老人家会将居家生活中的旧物挂在墙上,或者吊在天花板上面。


州的钟表店很多,不仅能修表,还有很多古董钟表。 每次进去,我都感觉像穿越时空了一样。

山塘街的这家老铺子古董店坚持了很多年,背后的挂钟也“上了年纪”。 虽然现在戴表的、家里挂表的都不多了,但还有人一代代的传下去


这是山塘街里的一个“观音阁”。虽然叫“观音阁”,其实是一个老人在一间房里供一个观音菩萨。菩萨是祖传的,当地居民都到他这里来烧香。对很多老人来说,这样很方便,苏州其他比较大的庙都太远了。
周边居民都觉得这个老人家供的菩萨很灵验。我拍了他10年,上个月得知,老人已经走了。
拍他们让我明白,人有多种多样的活法,每户人家都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能是一本难念的经,也可能是个很顺畅的故事。

老宅里还住着一些年轻人,他们是“新苏州人”,从外地来苏州打拼。
这个小伙是小吃摊摊主,后面的红色大盆是用来洗烤串原材料的。他胸口有一个文身,一支箭穿过两颗红心。我问他谈恋爱了吗?他说刚和女朋友分手了。他还说要努力赚钱,要在苏州留下来。

这个小伙高中毕业,到苏州后还没找到工作。他不愿意干体力活,正在烦恼要做什么。

这个女孩在电子工厂上班,三班倒,她觉得和大家一起打工的生活稳定,挺好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海西晨报  ·  涨幅超过黄金!很多人都在买
7 小时前
海西晨报  ·  涨幅超过黄金!很多人都在买
7 小时前
打工君投资随笔  ·  旧经济向左,新经济向右
昨天
打工君投资随笔  ·  旧经济向左,新经济向右
昨天
人生资本论  ·  租房市场崩了,大变天
昨天
EarlETF  ·  牛市思维?熊市思维?
2 天前
包容万象  ·  为什么日本怎么也唤不醒中国人?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