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狼族摄影(ID:laolang-pcw)
转载请联系授权
你还记得,当年为什么会买50mm/F1.8?因为它是市面上售价最便宜的自动对焦大光圈定焦镜头。别否认,当初迷上大光圈是因为迷人的景深效果,甚至很多人买单反就是为了拍出这样的照片来取悦妹子。但对大光圈镜头你了解多少?
大光圈有毒
你重毒有多深?
可以说,从玩单反的那天开始,对大光圈镜头的追逐就开始了,甚至可以用不惜代价来形容。虽然对于虚化爱好者,很多人都是不屑的,甚至抨击的,说他们永远都只沉迷于薄如纸的景深,却不管拍摄目的到底是为了表现什么。
只关心光圈叶片多不多,出来光斑圆不圆,背景柔不柔,有没有奶油感,空气感是不是切割了。仔细一想,怎么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意思。你手头如果有那么一两个大光圈老毒物,可能就不会这么认为了。
日本摄影师Moaan的摄影作品
很多人迷恋这样的焦外效果,对大光圈镜头你了解吗?
大光圈镜头为什么比普通镜头贵两三倍
简单的说,就两个字,“堆料”。在很多情况下,镜头素质是靠堆料堆出来的。
很多人单纯的认为,大光圈嘛,只要增加通光量,增大开口就可以了,可是你考虑过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问题吗?即便是一枚普通的套头也不是一片简单的凸透镜就能组装成镜头的,需要通过镀膜克服玻璃反光,通过镜片组补偿,解决球差、彗差、像散、场曲、畸变、色散等像差问题。
可能你不知道,矫正离轴光线比近轴光线困难,或者说较远的离轴光线很难做到像近轴光线那样得到更好矫正,这也就是为什么,各种摄影金句中总是反复提醒,缩小光圈来保证画质,因为缩小光圈“阻挡”了这部分没有很好矫正的光线,或者说让较好矫正像差的近轴光线来“主导”成像。
那怎么办?又要大光圈,又要理想效果,就只能不惜工本的加入纳米结晶镀膜、萤石镜片、非球面镜片、超低色散镜片等,无形之中让制造工艺复杂了,镜头也变大变重。
此外,许多顶级大光圈镜头中的非球面镜片都是手工研磨的,生产周期长、难度大,这也是大光圈镜头成本高昂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广角镜头光圈做不大
之前有人问过我,为啥广角镜头光圈做到F2.8就是极限。
如果我们把镜头简化成一简单的透镜,那么离轴光线在焦平面上的成像的照度与沿镜头光轴入射的光线在焦平面上成像的照度比与离轴光线光轴和镜头主轴的夹角ω余弦的四次方成正比,在光学设计中这个结论被称作Cos4法则。
那么这个Cos4法则又有什么意义呢?随着镜头的焦距不同视角就要发生变化,焦距 越短视角越大,而根据那Cos4法则,随着视角的扩大到达焦平面单位面积上的光线的强度就要下降。
如果像28mm这样的广角镜头其视角约为72度,根据Cos4法则,视场边缘像点到达底片的光线不及视场中心像点成像亮度的50%,换句话说就是画面边缘的亮度比画面中心差至少一档光圈。
这样镜头的光学素质别说是专业用户,就算是普通用户,也没办法接受的。很多厂商甚至为了确保画质,在光圈上妥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蔡司传奇镜头Hologon 16mmf/F8,画质绝对可以用牛逼来形容,付出的代价是光圈最大只有F8,而且随机还配备了一块中灰渐变镜,用来平衡中央和边缘光量。
同理,变焦镜头的最大光圈,一般只能达到F2.8,也有特例,比如适马在2013年发布的18-35mm f/1.8 DC HSM ART,为了平衡画质,适马也是豁出去了,采用12组17片的镜头结构,其中包括4片非球面镜片,5片SLD超低色散镜片,重达810克,而尼康18-35mm f/3.5-4.5G ED的重量只有385g,佳能的16-35mm f/2.8L III USM也不过790g。
长镜头大光圈有多贵
在这里就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佳能的EF70-200mm f/4L和佳能70-200mm f/2.8L,它们焦距相同,用途相当,光圈仅仅差了一档,重量一个是705g,一个是1310g,售价一个是4100元,一个是8399元。
第二个是佳能的400mmf/5.6L和佳能400m f/2.8L,它们也是焦距相同,用途相当,但是两者光圈差了两档,价格则相差了7倍,前者售价不到8000大洋,后者则需要5.8万。
关于有钱人的故事,大家还可以参考一下蔡司为XX定做的中画幅1700mm f/4镜头。
为什么专业摄影师包里都有大光圈镜头
大光圈镜头的优势在于通光量和景深。
专业摄影师很少迷恋景深,因为本质上来说,拍好照片并不依赖景深。之所以砸钱买大光圈镜头,很多都是出于一个原因,就是通光量大。
光圈越大,通光量也就越大。一般来说,F值每增大一挡,快门速度相应提高一挡,在弱光环境下作用明显,可以获得更快的快门速度,从而确保画面清晰。
不理解?在弱光的环境下,比起小光圈,直接就是出片和不能出片的区别。所以有时候,别动不动就把“光圈F8下无狗头”这句话搬出来,试图为狗头平反。花大价钱买大光圈镜头,不就是为了用大光圈爽,当被人拍不到的,你能拍到,这就是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