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电独家
依托“广电行业第一刊”《中国广播影视》杂志,发布最新最快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行业新闻,深度分析释疑解惑。摒弃“千微一面”,与众多行业微信公号形成事实性差异,因为我们深入一线获得了独家干货。查看历史消息,收获更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人的电话亭  ·  新手UI界面改版前后对比 - 学员作业改版 ·  昨天  
超人的电话亭  ·  新手UI界面改版前后对比 - 学员作业改版 ·  昨天  
深焦DeepFocus  ·  第四届「戛纳之夜 佳片展映」,秋夜一场甜梦 ·  3 天前  
深焦DeepFocus  ·  《光之子》全国首映礼在北京成功举办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电独家

当流量小生进入“速朽”期,谁才是市场需求的最大受益者?

广电独家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11-17 00:05

正文

文 | 莱西;来源 | Vlinkage


“如果你找知名度很高的艺人,他本身已经是脸谱化了,他们平时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你没办法说去做一个很清新的东西。”


“我觉得人在什么都不会的时候,反而会有那种义无反顾的热情。”


在社交网络支配年轻人生活的年代,新人进入娱乐圈的方式、年龄和爆红的速度一再刷新着纪录。与之相辅相成的,则是同质化竞争的焦灼、艺人形象的“速朽”,以及受众口味越来越难以捉摸的变动


观众一方面觉得影视剧若总是线上几位流量“花生”的排列组合,会有审美疲劳,甚至出于对当下流量口碑下滑的逆反心理,总希望那些“不太红”的人战胜他们。


另一方面,观众对全新人的作品阵容不了解,很难产生信赖和好奇心,反过来认为不知名的新人等于小体量投入“扑街预订”。


当然,讲究口碑传播的时期,就如同新一代消费者对国际大牌的膜拜程度减弱,年轻观众对明星阵容的笃信也开始下降。剧情是否新颖才是成为爆款的关键


绝非巧合,近两年成为爆款的网剧演员配置大多不属于豪华配置:《太子妃升职记》里籍籍无名的张天爱、盛一伦,《余罪》中正处于童星艰难转型期的张一山,《白夜追凶》里翻红的潘粤明。他们无不处于在当初大众认知里的下风。



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则是数部大IP+流量“花生”的作品不如预期。那么,在视频网站自制网剧需求抬升、类型化网剧屡屡成为爆款的当下,性价比高的准新人们,是否比那些伪“扛剧”的当红艺人拥有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


能“扛剧”者寥寥,IP+明星公式效果日渐式微


首播CSM52城收视率即高达1.5,播出6天即单台破2,剧集结束前六天双台破2,单台破3。这是霸屏了整个9月的《那年花开月正圆》的收视成绩。


显然,孙俪“扛剧”的能力再一次被验证,无论该剧后期似乎又掉进了多男追一女的老套,不可否认,孙俪个人的影视剧号召力和口碑并未耗尽,收视风向标的烙印反而更加牢固。



但并非每一部有大咖保驾护航的影视剧都能获得预期成果。年初因抠图风波闹的沸沸扬扬的《孤芳不自赏》,虽在华策的年报中被披露为去年收入最高的影视剧,但钟汉良和AB两位演员的口碑都受到严重挫折。


尤其是后者作为小花旦中演技不佳,却坐拥好资源的典型,每当所谓流量明星业务能力差、片酬惊人、不敬业的话题成为热点,AB都会被拿来当作反面教材。甚至当与公认为演技好的黄轩、吴秀波搭戏时,还会出现一波混杂着惋惜和看好戏的嘲讽。



可以说,自去年拿下百花女配后,AB成了持续近一年舆论diss流量的靶子,这股控诉,对标的概念自然是当红的年轻艺人作品难看,个人业务不精,拿着高片酬祸害了整个影视界,是作品质量下滑的元凶,是兢兢业业不作妖演员走红的绊脚石,是把持了流量为王标准,限制了新人出头的毒瘤……但事实上,无论是政策还是商业动态来看,新人或准新人对这些当红流量们发起的进攻并不能轻视。


视频网站自制剧需求旺盛,小众艺人和新人成最大受益方


而目前如火如荼的网剧市场,显然与电视剧领域中依然看好的大女主、大古装不同。类型化、精品化趋势下的犯罪悬疑、青春剧是两大主流。


从题材上说,低龄青春剧的受众相当广泛,但演员选择的年龄却有实际限制。20岁左右是不违和剧情的年龄,但这个年龄段的演员少有暴得大名者,就算是处在当红期,制作成本上很难将他们撮合到一起。


从演员个人选择上,也都在忙着“转型”,要么在舆论压力下,朝着“实力派硬汉”迈进,要么讲究大女主代表作,给对手男演员的发挥空间有限,当红花生合作的码局成功性不大。


换句话说,由于当红艺人的商业诉求和戏份要求,整个项目在有这些流量担当托底后,高成本压力下的创新意识减弱,在剧情生产上的冒险机会也变少。相对而言,大众认知度不高的新人、待翻红的艺人成本低廉,配合度更高。



更重要的是,以往的制播分离导致播出平台和制作机构的切割,也形成了交易双方必须从项目的高度可预见性来议价的规则。而荧幕前的明星自然是一大砝码。对制片方来说,请大腕出场,尤其是请阔别电视剧多年,或是产量不高的大腕出马,从招商到卖剧时的运作空间太多。


而对于买剧的负责人来说,非豪华阵容的创新剧一旦播出失利,被怀疑利益输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严禁播出机构以明星为唯一议价标准”的特点在唯一,而不是完全忽略明星的市场效应。


一无所有才能义无反顾,新人的“信念感”是成品关键


有意思的是,财大气粗的视频网站纷纷触及上游网剧制作时,拼明星阵容的套路显然不适合讲究“网感”的项目,无论是自产自销思路下节约成本的考虑,还是对项目把控力度的因素,准新人赌一把是目前许多热门影视剧的常见操作


近期上映的两部青春网剧《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你好,旧时光》都属新人阵容,与之前的口碑网剧《匆匆那年》如出一辙。更不用提刚刚官宣就引起巨大讨论的新版《流星花园》了。


制片人柴智屏近日接受采访就坦言,用新人而非明星组成F4原因一是制作预算的问题,二是营造演员之间的亲昵感和兄弟感需要时间,当红明星显然无法满足上述两项要求。



的确,在当红艺人供不应求的环境下,能够付出长时间的准备而“心无杂念”的,也大多是新人了


例如,倪妮参演《金陵十三钗》之前,接受了两年半的集训,而且并未保证能够成为主演。但倪妮的态度却是“能上他(张艺谋)的戏已经特别幸福了,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不想让他失望……我只能拼命按照他的要求去做。我觉得他挺不容易的,花这么多钱给我们培训,还请人给我上英语课什么的,肯定都特别贵,我不想辜负他,让他的钱都白花了。”


回过头看,倪妮当初不想让导演的钱白花了的说法相当淳朴。不让人失望,证明自己的意念在新人时期似乎都存在着,但能够持续的少之又少。近期刷了一波好感的章子怡曾经回忆拍摄《卧虎藏龙》时期,非常拼的原因是“我只是不想任何给我机会的人失望……因为我不是这个角色的第一人选,所以我要证明我是对的人。”


老面孔脸谱化难带入,观众喜新厌旧的机遇


其实,在艺人的火热程度面临着过度曝光、失去神秘感、陌生感,个人烙印过重,难以代入角色等危机下,新人担当青春题材剧的优势更加明显。


早在2012年,蔡艺侬在回答选用古力娜扎、蒋劲夫主演《轩辕剑》时,就提到过,“如果剧的定位很年轻,目标受众也是年轻风格,就必须找青春靓丽的演员,但当时一波演员的选择性太少,只能找新人……不可以打开每一部戏,来来去去就是这几个人,因为本身他们已经标志性很强了。”


其还举例《仙剑奇侠传》,认为“李逍遥、赵灵儿就必须得找新人,因为如果你找知名度很高的艺人,他本身已经是脸谱化了,已经是非常的,他们平时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你没办法说去做一个很清新的东西,重新让观众去感受这个角色。”



但并不是每个新人都有幸运的观众缘,尤其是目前大众对一部剧从制作筹拍之初就开始关注的氛围,原著IP的粉丝既对当红流量的排列组合审美疲劳,希望出现眼前一亮的新人,但很可能等新人阵容出现后大失所望,觉得此IP的制作段位不如“隔壁”。


典型案例即为匪我思存的《东宫》,从最初计划的范冰冰转为新人阵容后,粉丝一看《如懿传》的“高配”,再联想双方作者的抄袭纷争,自然心生不满。


结语


总之,从政策上看,艺人片酬比例的分配正待规范,从商业上看,流量明星的扛剧能力并不那么神乎其神,正在爆发的网剧市场从制作成本和商业模式上也更青睐性价比更高的小众艺人、新人演员。而从演绎效果和观众“喜新厌旧”的方面说,新人投入的决心和心力,某种程度上在出品方眼里比成熟艺人的经验更为可贵。


或许对所有人而言,新人、从小众迈向大众的冷门艺人,其被市场认可的价值,一是完全属于角色的代入感,二是完全投入的程度。这两者并不应只专属于他们,对熟脸演员和所有内容生产者来说,亦是爱惜羽毛的方式。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深度透视影视产业规律,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新版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可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