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用号终于弄好了,以后重磅干货和不可描述的事都在这里说。
大家先扫下面二维码关注一下。
记得在5月的最开始,我专门码字给大家做了5月份的前瞻性分析,其中提到了三个观点,分别是:
① 市场已经进入减量博弈的阶段性熊市
② 市场最大的危机是流动性危机
③ 短期内很难再有大级别行情
目前来看,上述三个推断全部得到应验
。6月已经过了一半,今天来跟大家聊一下,最近的市场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后面的走势又要如何看待。
一、市场环境
资本市场最怕的不是利空,而是不确定性。因此,国内外环境的问题是一切的根本。
回顾我们年初的小牛市,我认为主要是受这几点因素促成:
①
MYZ缓和,
国际环境的相对稳定。去年在MYZ的整体利空下,指数几乎全年单边下跌。去年年底的G20之后,MYZ得到缓和,指数才再此之后见底
②
政策推动,
一方面在去年去年单边下跌的情况下,市场出现了质押风险;另一方面,便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为了科创板的推出。监管的相对放松(取消特停)、换帅、政策转向(比如年初社融数据暴增是这波小牛市的催化剂之一)
③
市场结构,
就是咱们一直说的,
跌多了会涨是股票市场最显而易见的道理。
在2018年全年单边下跌的情况下,无论是环境还是政策都出现了明显改善,那么在底部自然会有反弹的需求
由此可见,任何一波大级别行情,一定都是多重因素共振才能推动。而诸如“科创板还没推出怎么可能跌的”这类观点,非常滑稽可笑。
在经历了年后的小牛市以后,这些因素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①
MYZ再起,
5G的制高点华为受到疯狂围剿,不确定性再次出现,使得市场环境重回2018年
②
政策方面,
随着股价的水涨船高,股权质押风险已经得到暂时解除;科创板推行进度大超预期,科创板基金已经抢疯了;在4.19的会议上,宏观调控政策转向,由松变紧。
③ 在市场结构上,就跟之前跌多了会涨一样,在年初的这波小牛市中,不少个股的涨幅甚至超过2015年的牛市。
涨多了自然会跌。
这段时间的走势也基本是上述条件发生改变的反应,市场两个关键的杀跌K线,分别是受4.19会议以及MYZ再起的影响。
可以看到,催动年初小牛市的几点原因已经全部发生改变,这便是最近行情走弱的内部原因。而对于未来一段时间的行情,依然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
我们按照时间表来捋一捋:
① 6月17日,美方就剩余3000亿美金征收25%关税进行听证
② 6月20日,美联储议息会议
③ 6月28日-6月29日,G20峰会
这是国际上的形势,在国内,前面提到4.19的政治局会议的政策转变是这波由牛转熊的原因之一,而下一次政治局会议会在7月中下旬,届时的会议精神是为后面行情定调的因素之一。
资本市场最怕的就是不确定性,这些国际大事件还没有定调,再加上现在的成交额根本无法化解上方巨大的套牢筹码,市场短期大涨还是缺少催化以及信心,但另一方面,科创板即将推出,再加上2800点的位置也并不高,市场的流动性也在逐步减弱,要跌,同样也跌不下来。
二、指数与题材
1. 指数
沪指由于护盘的因素在,形态上依然稳守2800点的缺口上方,可以看到的是,近期每一次的反弹都是由于向下试探缺口所触发的。道理也并不难理解,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依然没有得到解除,市场缺少向上进攻的理由,但在护盘的影响下,也同样不具备向下大跌的可能。
所以每一次的反弹上涨只有超跌才能触发。
除事件上的不确定性以外,目前市场上涨的另外一个阻力便是筹码结构,在年后小牛市的3000点上方,每天成交额都在3500亿以上,积累了大量的套牢筹码。
而现在每天不足2000亿的成交额,也同样限制向上的高度。
短期看,周二的阳线使指数重回震荡区间内,若没有更加超预期的利空出现,上周的低点不会轻易跌破。
中期看,目前仍为下跌中继的形态,但即使向下也不会有多大的空间,扭转趋势向上还需要政策面、消息面、市场面的多方面共振配合才行。
长期看,当前的位置一点都不高,3000点以下一定会是A股的底部区域。
2. 题材
以5月为分界线,最近以来的题材大多都属于MYZ框架内,比如农业、稀土、科技。
农业:5月以来涨幅最大的板块当属农业板块,
相对于科技的情怀类炒作,其实农业是真正受益于MYZ的
,此外还有人造肉、屯粮战略等事件催化。但从板块内部来讲,联动性已经开始减弱,从最开始的
丰乐种业
、到
敦煌种业、万向德农、新农开发
等,领涨个股的高度也已经出现逐步降低的情况。
稀土:一方面是作为MYZ反制题材,另一方面也是受益于稀土涨价所驱动。地位可以类比于去年同时期的芯片,虽然6.12日的走势大概率见短期顶,但资金介入程度极深,后续仍有反复的机会在。
科技:华为受到围剿,科技方面自主可控受到资金关注,华为的产业链替代,以及国产芯片等。但其实科技类更多是情怀和记忆的炒作,所以这次整体的强度是不及稀土的。华为方面,相对于产业链的替代,那些真正能够进入华为产业链能够跟华为共同成长的核心企业,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
题材有大有小,大级别的题材炒作时间一般在1-2个月,MYZ题材至今已经持续炒作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最近已经明显感受到市场对于这几个题材开始出现审美疲劳。从时间周期的角度看,也大概率到了尾声阶段。因此后续一方面关注G20的结果,另一方面对于新题材也需要关注。
三、盈利模式
不同的市场阶段,对应着不同的模式偏好,在5月初的文章里,我跟大家提到要迅速由牛市思维转换成熊市思维。那么我们今天再来聊一下,在熊市思维下,当下主流的几种盈利模式。
首先,我们需要将市场划分为上涨、震荡、下跌的几种状态,不同的市场状态下,才能采取不同的模式。
这里说的上涨是指三、四月份那种放量大涨,指数主升的大行情,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都很难出现这种情况,暂且不做讨论。
我们以过去一段时间为例,主要划分为下跌和震荡两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1. 下跌阶段,在情绪冰点试错与抱团小周期龙头
比如
科隆股份,大港股份
等都是在情绪冰点下的产物,并且由于市场弱势,资金只能通过抱团最有辨识度的小龙头的方式去参与。在龙头进入高位区域内依然能吸引很多抱团的情绪资金继续向上推升股价。
但注意一点,在震荡后的退潮阶段要坚决规避高位龙头。
与大多数人的直觉可能不一样,
其实弱势才有龙头战法。
2. 在震荡阶段,对市场的赚钱效应进行跟随
在熊市的存量博弈下,板块一旦形成一致性,往往很难走出强更强的形式。更多时候,会以板块间的轮动来进行,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对于赚钱效应的模仿。
举个例子,6月4日
泉峰汽车
超预期走出了地天板的走势,隔天的超预期平开标志着这一模式开始产生赚钱效应
在6月5日,资金便开始对这一赚钱模式进行模仿,比如
万向德农
的地天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