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马上过去了,各类资产价格是非常精彩的。
权益端
,
DeepSeek
就好比一个横空出世的大补丸,给
A
股续了两个月的命,要不然炒政策堆起来流动性行情,最后的结局就是元旦的连续大跌去杠杆。
这中间有一个叙事逻辑是很容易被证伪的:中国的大型互联网公司的资本开支,能够带动新一轮的投资周期,甚至能带领经济走出通缩。
很容易被证伪的原因,是因为即使考虑大门类的制造业投资,占整体的投资的比例也就
10%
,更何况通缩是从全社会财富的角度来考虑,当前全中国从事AI的人,加起来万分之一都没有。
长期不行,那我们来看短期呢?基金经理对上市公司说:
行,贵司股价涨50%了,下季度的EPS能涨0.5%吗?
二季度A股可能是继续
走流动性萎缩,然后再等待新的叙事
,4月底的政治局会议,会是最关键的节点。
美股
一季度先是被
DeepSeek
咬了一口,后续就遭遇了关税
/
财政收缩
/
衰退等各种利空,关税目前具体方案有不确定性,但市场没有形成一致预期,都还好。不像去年末,市场一直认为贸易战要猛打,美元要强,通胀要高,美债利率要跌。
二季度美股依旧会在
经济走弱与事件冲击之间摇摆
,如果看方向的话,经济放缓的确定性更大。这个叙事目前被不断出炉的经济数据在加强,直到某次触达美联储的降息阈值。
关于美国通胀,目前美联储给的预期是比之前有抬升,如果需求稳定,供给端有扰动,通胀自然会抬升。但如果需求下降(美国居民收入下降),供给端的扰动又没有想象的大,那通胀并不一定会抬升。
当前美联储下调了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但是上调了通胀增长预期,假设的前提就是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会更大,市场也接受了这个假设,但我
先持保留意见。
中债这边,一季度是大熊市,事后看主要逻辑是对去年四季度预期走太快的修正(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偏离
LPR
太远)。
当前市场主要逻辑是
1.8%
附近是资金利率的平衡点,在这个背景下,短期央行投放得多,利率就下行得快一点,投放得少,利率就横盘。
市场并未考虑到二季度
经济可能有一个小的滑坡
(出口已经在体现关税的影响了),我觉得概率并不小,但不知道市场什么时候,会以什么样的事件去广为传播。
二季度中债可能讲述的故事就完全变了,一季度的思维都需要抛到脑后。
商品端
,分化很严重。
铜今天走了一个冲高大幅度回落,时间点在于市场传特朗普可能在数周内实施铜进口关税,终于靴子落地,其实这都不是真靴子,因为并不是官宣加税,只是市场全部都有这个预期。
目前预期走得太靠前了一些。
铜的其他逻辑,比如供给扰动、加工费跌到谷底、新能源和
AI
带动需求、欧洲财政刺激等,都是慢变量。
二季度有色的逻辑,并不会是一季度的纯预期和消息驱动,看实际落地情况,以及产业链数据,会更多一些。
贵金属一季度走的预期很多,关税不确定、美股下跌避险、美联储降息预期等,这些逻辑在二季度也都可以讲,我认为
美联储降息是非常重要的节点
,一边预示着靴子落地,一边预示美国的通胀降到了一定阈值以下,一边会抬升风险资产的预期,降低黄金这种避险资产的中短期需求。
综合来看,
二季度论胜率最高的,可能是中债。
.....
对我们的知识星球感兴趣的,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加入
,
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留言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