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IE别的
VICE是全球最大的青年文化媒体公司。这里有身临现场的体验报道、被忽略的群体、刺激你思考的不同角度、令人不适但真实的社会观察、以及题材多样的纪录片和在线视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卢克文工作室  ·  伊朗的最大内鬼,是他?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146名中国公民自黎巴嫩安全撤离 ·  4 天前  
参考消息  ·  岸田内阁,集体辞职! ·  5 天前  
参考消息  ·  以军确认: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死亡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BIE别的

我因为一场网络暴力不得不改掉了自己的名字

BIE别的  · 公众号  · 国际  · 2017-01-13 14:53

正文


今晚,VICE中国 APP 22:00-00:00 限时放送

《谷岳摩托日记:尸骨之路(三)长路尽头》


下载 VICE中国 全新 APP






而当你处在网络暴力的核心,“你到底是不是小三” 这种提问都算是友善的 —— 这至少意味着对方愿意听一听我的 “解释”  。





口述:蛾泥酱  整理:莉斯


在黑暗中翻滚了两个小时之后,我决定下床找点吃的。我蹑手蹑脚打开房门,却发现母亲也没睡:她呆坐在灯下,一缕烟雾从她的指尖徐徐上升 ——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她抽烟。我的出现让她有点手足无措:她慌张地站了起来,任由一截冒着火星的烟灰掉落在她珍爱的地毯上。

我上去抱住了她,爆发出可能是出生以来最猛烈的一次哭泣。“没事儿的宝贝儿,哭出来吧,一切都会过去的。妈妈会想办法解决的,不要再想这些了……”,她一边轻声絮叨着,一边摩挲着我的后背。

幸好我当时哭得几乎没法呼吸,不然我真的忍不住告诉她:我看了你跟 “那个谁” 的聊天记录。

对,“那个谁” 。对于这个在社交网络上成群结队以 “我的名字+不要脸/小三” 格式出现的 id 背后的人,我想不出来什么更好的称呼。在从学校仓皇地逃回家的这个夜晚,手机提醒我收到了一个名为 “XXX(也就是我)是不要脸小三骚货下贱” 的新注册帐号的私信。是一张微博私信聊天截图,我妈妈和那个人。

“求求你放过我的女儿!你到底是谁?!我女儿哪里得罪了你吗?!”

“嘻嘻嘻嘻”

“她到底做错了什么??? 你尽可以提条件,只要你放过她”

“就因为她是个下贱的小三呀”

“你该知道这是诽谤。”

“那你带上你那个骚 X 女儿一起告我去咯”

—— 被戴上 “不要脸小三” 的帽子两个月以来,是这张聊天记录真正击垮了我:我的母亲再也不是我的依靠了,她已经和我一起跌入了深渊。

***

我会永远记得2016年5月13日 —— 在这之前,我是一个 “别人家的孩子” :还挺牛逼的学校、够付得起学费的奖学金、学生会小头目,野心勃勃想成为一个社会精英;而从这一天同学的那句 “呃……微博上有人评论我说你是小三” 的那一刻起,我过去的一切都被撕碎了。

不明所以的我接过手机,点进了这个帐号的个人主页,出现在我面前的是对我的全方位侮辱:“ xxx 是小三抢男人不要脸” 的 tag 下,有我的学校、手机号还有几张照片:一张瑜伽照成了 “衣着暴露姿势恶心” ;和朋友们在酒吧的合照则被配上了 “滥交勾搭野男人” ;更别提我标记过的几部 “情色片” 了 —— 这都成了我发骚不要脸的证据;甚至我在跟关系还不错的 gay 朋友微博下一句“去之前都不叫我,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都成了 “小三身份” 的铁证。

这份 “扒皮” 瞬间变得无处不在:微博上出现了一大堆 “ xxx 不要脸小三” 的帐号;人人上,甚至八百年没见着的初中同学都被 “提点” 要关注一下我为什么成了个淫贱的小三;学校论坛里,聊天板块甚至被这个小三贴屠版;而你如果没事闲的在百度搜一下我的真名(可悲的是,父母出于望女成凤的心态给我起的名字稀有到没法用重名解释),就会根据你的搜索结果蹦出一堆推荐: “xx 学校 xxx 小三” 、“ xxx 不要脸” “ xxx 做外围” ;而几天后,已接近死亡的我被辅导员叫到办公室谈话 ——  “近期我们收到了不少匿名举报信举报你的……这个个人作风问题”。

“所以你到底是不是小三?” 如果每次回答这个问题我都收十块钱的话,我估计能靠这个发家致富。而当你处在网络暴力的核心,这种提问都算是友善的 —— 这至少意味着对方愿意听一听我的 “解释”  。而更多的时候,我成了陌生人“观光团到此一游” 的对象: “听说你是小三” “没想到,原来好学校的学生也当小三” “干点什么不好要抢男人” ……. 

***

我不是什么第三者 —— 当我的名字都快与 “小三” 这个词同甘苦共患难时,我可能用掉了大半辈子的怀疑精神才让自己百分之百肯定地做出这个回答:蜷在床上独自崩溃时,我曾疯子一样打给男朋友(而他跟我一样,也只是个学生)叫他提供给我他没跟别人领证也没有其他女朋友的证据;无数次睡不着觉的夜晚,我都克制不住要把幼儿园到现在跟异性的举动捋个清楚:是不是我哪儿引起别人误会了?

而另一半怀疑精神就得用在“我到底惹着了谁” 这事儿上了 —— 对,我还是无法确定这个人是谁。在 ta 释放出的对我狂热的恨意以外,我只知道这个人就生活在我的朋友圈,可能跟我在奖学金什么的事儿上有利益冲突。这太可怕了:有好长一段时间,我每天甚至不敢下床,一遍遍翻看通讯录里的每一个人,并在脑内推演出每个人恨我的理由 —— 就这样,我看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像是推我到深渊的那双手。

我当然不能任由这事儿活生生把我逼成被害妄想症:手机对我来说再也不是看美剧查单词的工具了 —— 当我面对着惨白的手机屏幕愤怒地一次次点击着 “举报” 时,我看上去一定像哪个沉迷于网游的小学生。而当我决定寻求警察的帮助时,一切则陷入了个死循环:我要报警,就得知道这个人的实名信息。怎么知道?拿着调查书问社交媒体管理人员。调查函去哪儿拿?你都不知道这人姓甚名谁你调查谁去 —— 真是太荒谬了。

而更荒谬的是这场人生危机终止的方式:几个月后,当“那个谁” 继续在社交网络用 “xxx是小三” 骚扰我的朋友,却得到一群“行行行我替你说全了算了她小三她骚货她贱人行了吧?” 后,这些帐号就再也没弄出过什么幺蛾子。但如果你 “不幸” 在网络上搜索我的名字,你依然能看到这一轮网络暴力后留下的坟场:几百条被管理员无视的网页里,一个 “小三” 的我仍然对着镜头炫耀着自己的瑜伽动作。而微博上那几个 “xxx 是小三” 帐号,则硬硬地还在。

只不过我不是原先的我了:这场来也莫名去也莫名的网络暴力,最终让我丢失了自己的二十年来引以为豪的名字 —— 拿到了一个自己都还没习惯的新名字的我,再也不想当 “别人家的孩子” 了。



  异视异色 (VICE CHIN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以任何形式使用 



下载我们的 APP , 硬货尖儿货随时看



点击图片直接跳转下载




阅读原文回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