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约
33
00
字
阅 读 需 要
6
min
1
对大卫·斯特恩这个名字并不那么熟悉的,不要紧,只要你知道乔丹、科比、詹姆斯或者姚明当中的一个,或者你男朋友、你身边的朋友知道当中的一个,或多或少你就会和NBA、还有这位老人有过间接的联系了。
一句话,大卫·斯特恩是NBA当之无愧的“教父”,联盟辉煌的缔造者。
2002年,我进入NBA采访的时候,感觉大卫·斯特恩就已经是个老人了。其实那个时候的他也才59岁,满头银发,总是身穿昂贵的西服、量身订做的衬衫,领带会随着不同的衣服颜色有不同的搭配(他偏爱紫色)。
一手缔造了不可思议的NBA王国,让这位老人自带气场,有一种不怒而威的感觉。
但是,即使不是在长人丛林中,平时见到的斯特恩也并不显个儿。他给我的感觉是短小精悍的(并不像资料中的175cm),说话的时候滴水不漏,就像是一个巡视自己领地的国王。
可以想像,当1989年,大卫·斯特恩怀揣两盘NBA比赛的精彩集锦录像带,在风雪交加之中等在中央电视台门口的的时候,看上去是多么的“悲壮”。尽管冻得瑟瑟发抖,他还是极有耐心地等了好几个小时,终于等到电视台领导们“召见”的时候,他只是把两盘录像带放在桌上(还夹带着风雪咧),然后说:“如果你们觉得NBA的比赛还算精彩的话,能否上你们的节目?我们不收任何版权费用。”
这个故事人尽皆知。就这样,从每周集锦开始,到录播比赛,再到直播全明星赛、总决赛,直到现在全程直播NBA常规赛、季后赛。20世纪最后16年,大卫斯特恩就是这样,亲力亲为,不遗余力地推广NBA,从一切环节完善电视转播,使NBA从球馆项目,变成了完美适合电视转播的项目,把NBA的魅力一点点扩散到全世界。
2
大卫·斯特恩是出生在纽约的犹太人,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曼哈顿跟泽西男孩的混合体,因为他父亲的熟食店开在曼哈顿的切尔西区,而他本人在12岁时搬到了新泽西的提尼克市,后来又就读于新泽西州立大学。
大卫·斯特恩绝对不是学霸型的人,当年在提尼克高中,全年级530人,他的成绩排在第114名。但是他对于多年前的这些数字记得很清楚,能成为一个奠定大局并且制定规则的人,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1966年,刚从法学院毕业,斯特恩便在曼哈顿的普罗客索尔·罗斯法律事务所找到了一份工作。如果这家事务所的客户名单中没有NBA这家公司,斯特恩相信,自己今天仍然会快乐地当一个“极其投入的诉讼人”,并且在纽约律师协会中表现活跃。
历史不能假设,年轻的斯特恩被分派负责NBA事务。最终,他在1978年离开了事务所,成为了NBA的首席法律顾问。1980年,他被任命为联盟执行副总裁,继而在四年后的1984年,接替拉里·奥布兰恩,成为NBA的第四任总裁。
斯特恩能成为一个工作狂,应该跟家庭的言传身教有关。即使只是开一家熟食店,斯特恩的父亲威廉依然对工作充满热情并要求很高。熟食店每周七天都开放,周六晚上甚至营业到凌晨1点。斯特恩的母亲是店里的记账员,他和两个姐姐常常在周末轮班。
这一切都带给了斯特恩难以磨灭的影响。多年以后,他的同事们都把他形容成不知疲惫的“铁人”。我曾经在体育画报的一篇专访中看到过这样的数字:
在这60个钟头里,他飞越了大西洋,开了十几个会,在六个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握了一千次手,签了几百个名,在巴塞罗纳和罗马看了两场篮球比赛,接着又在两场赛后招待会上继续与无数陌生人握手。
斯特恩也享受着那种不知疲倦的铁人的感觉。他要成为主角、老大,要比别人工作更勤勉、支撑的时间更久。就算是侃大山,他也要比他们更能侃。当然他也有这样的本事,随行记者曾这样写道:
在赛后去大使官邸的路上,斯特恩看起来一直眯着眼睛打盹,可他突然就会打断别人关于俄罗斯篮球史的议论,插进一句自己的评价。坐在总裁后面一排座位的梅西克低声耳语:‘我只有一种解释,他在睡觉时还能听到别人讲话。’
3
1984年,斯特恩开始担任NBA总裁。那个时候的NBA形象糜烂,充斥着吸毒、酗酒、滋事的球员,也没有什么关注度,更别说什么转播率了。
但他抓住了机会,在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用拉里·伯德、魔术师约翰逊和迈克尔·乔丹这三位明星,来克服联盟严重的财政危机和形象欠佳问题,使得NBA一时间风头无人能及。
在这些球星陆续退役后,很多人传说,总裁也会退隐江湖。可是,斯特恩承认,他有“无数机会”开自己的公司,写他的回忆录,他依然坚持说,他从未想过要离开那个看起来很美、坐上去却并不舒服的位子。
当然后来NBA的巨大成就,也使得他年薪超过千万美金。
除了一手包装出体育史上最伟大的对决——魔术师VS伯德,他还一手捧起了乔丹,缔造出了超级个人英雄(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超级大IP)。1992年他又打造了梦之队系列,开始进军FIBA,把NBA包装成世界范围内的神话。
此后在NBA一再上演的话题类对决:詹姆斯VS科比,姚明VS奥尼尔,詹姆斯VS杜兰特,无一不是当年包装的借鉴版本。
但是另一方面,他也曾下狠手处罚过乔丹(穿那双黑红配色的Air Jordan 1),处罚过圣安东尼奥马刺的主教练波波维奇(让球员轮休),处罚过达拉斯小牛的老板库班至少20次(公开在社交媒体上批评联盟官员或是裁判)——要知道,这几位都是在NBA各个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人。
《华盛顿邮报》在撰文纪念斯特恩的逝世时说:“在所有的这些后面,是大卫.斯特恩的战斗精神。”
4
体育画报曾经用大卫·斯特恩和当时的总统克林顿作过比较,表明无论是个人魅力,还是公众的认知度上,他虽然比总统欠缺,但和同行相比,他已经算得上是个“
摇
滚
明星
”
。
“所谓魅力,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与旁人沟通的艺术,而总裁恰恰掌握了这门艺术。”给斯特恩担任过保安的一位特工,也曾分派担任克林顿和里根的保安,他回忆说这些人都拥有极好的天赋,可以很顺畅地与民众沟通互动,“除此之外,斯特恩先生的精力也超乎常人,大家一定都能感受得到这一点。
劳资谈判的时候,许多正值壮年的球员心神疲惫,斯特恩却仍精神奕奕,为协调劳资双方的分歧奔走斡旋,凭三寸不烂之舌,搅动了停摆的NBA,救活了整个赛季。
就好像当年,魔术师约翰逊因为身患艾滋引发能不能上场的争议,他只需要轻轻的一句:“让他上场。他如果流血让其他球员有染病可能了,再让他下场。”
他浑身洋溢着自信,对于一个让联盟收入翻了12倍,使联盟起死回生大放异彩的人来说,他有充分的自信。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斯特恩所到之处,斩获粉丝无数,请他签名的人总是排成长龙。
但在他就任的最后几年,他强力推行的着装令、零容忍政策却引来毁誉参半;包括他亲自出手,用“篮球原因”叫停了克里斯·保罗去到湖人的交易,至今仍有争议。
据说这位总裁先生多年以来信奉的原则是:说到底,我必须要让球队的老板们有钱可赚。不管我个人持有怎样的观念,我都没办法不管不顾这个责任。”所以,从商人的角度,或许更能体会这位“独裁者”的铁血政策。
比如,不像某些把政治和商业放在一起考虑的商人,《体育画报》曾经记录过斯特恩一行做客大使伯恩斯府邸后,和这位大使以及其他吊唁者站在雨中,参加俄罗斯记者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的葬礼——她是自普京2000年执政后,第13名被杀害的记者。和其他被害者一样,安娜对普京政府持批判立场。对于这起事件,斯特恩非常了解,并且和很多人一样,推测俄罗斯政府应该对安娜之死负有责任。
可是如今俄罗斯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的沃土,也是NBA商业运作的核心目标,在和NBA国际副总裁罗伯·米尔曼一起驱车行驶在莫斯科街头时,斯特恩说:“没办法,我们必须得考虑在这儿新开一家办事处。”
中国市场也是一直被斯特恩放在重中之重的。斯特恩曾经对中国怀有巨大的好奇心,去过中国许多的城市,他非常肯定“中国对于NBA全球化的未来举足轻重”。
也
正
是因为斯特恩的全球化战略,无论是王治郅、巴特尔、姚明,还是易建联、孙悦先后登陆NBA,都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从此,NBA不再是录像带里遥不可及的光影,也成为我们热血青春的一部分。
1984-2014,大卫·斯特恩的30年,也是NBA淘沙成珠的30年。他用这30年时间,以他的品德——勤勉、谨慎、精明、务实影响了全世界那么多的人,和他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