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PRdaily
IPR Daily(iprdaily.com)是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产业媒体+产业运营服务平台。提供全球知识产权产业资讯、科技情报、政府政策;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人,并为投资人、权利人提供产业服务。我们客观敏锐的记录分享知识产权产业每一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知识产权局  ·  经济日报:从用电量看经济发展新脉动 ·  12 小时前  
知产宝  ·  竞争 | ... ·  2 天前  
国家知识产权局  ·  县域经济蓬勃发展(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PRdaily

注意!日韩大牌化妆品中文名遭抢注 网上这些种草款都是李鬼

IPRdaily  · 公众号  · 知识产权  · 2017-06-02 07:00

正文


原标题:注意!日韩大牌化妆品中文名遭抢注 网上这些种草款都是李鬼


IPRdaily导读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看来,学好法商标法是多么重要!来来来,你身边还有哪些商标抢注的事儿?说出来让我们一起涨知识~留言区给你,说出你的故事!


前几天,网上热传这样一条微博:



最后一条转发评论的意思是,国内的安耐晒并不是日本的安耐晒,而是国内企业抢注的“李鬼”。


虽然原博已被作者删除,但仍有手快的网友保留了截图证据。



原来是一条抽奖博,转发抽送“安耐晒新品幽爽防晒霜”,还打了#安耐晒#和#安耐晒金瓶#的tag。


仔细一看,图中的防晒霜怎么跟平时大家印象中的安耐晒防晒霜不太一样?



大家印象中的安耐晒小金瓶明明长这样,是日本化妆品资生堂旗下的产品,主打强力防晒。


那么,原博中的安耐晒防晒霜究竟是新产品、新包装?还是如转发评论所说,只是一个蹭知名产品热度的“李鬼”呢?


首先,微博搜索“安耐晒”,跳出的第一个就是上文原博的微博,认证是安耐晒官方微博,公司是广东安耐晒供应链有限公司。



再点进微博一看,里面空空如也,微博早已删光。



转发评论说此“安耐晒”非彼“安耐晒”,那就去查一下商标吧。



果然,在国家工商总局网站上,果然查到了“安耐晒”这一商标,于2015年初注册成功,申请人是“广州麦真贸易有限公司”。


顺藤摸瓜,启信宝上有这家“广州麦真贸易有限公司”更为详细的工商信息。


在这家公司名下共有12个商标,其中有几个非常值得注意。



首先是我们的线索,“安耐晒”这个商标,嗯,确实有。



另一个,看上去和“安耐晒”防晒霜的英文名很像,前两天刚刚申请“ANESSA”

与“ANNESEY”,傻傻分不清楚。




还有一个,LAMARS,和著名贵妇牌LA MAR(海蓝之谜)的相似度也至少有四星半。LA MAR是雅诗兰黛旗下品牌,安耐晒是资生堂旗下品牌,这家公司要真代理了这两大品牌,也是肥肠厉害了。


而这也已经不是抢注商标的问题了,简直是在粗暴模仿康帅傅和大白免嘛!



看完商标,再来看看产品。


在国家食药监官网上的化妆品分类下,压根找不到一款叫做“安耐晒”的产品,这意味着,原博中转发抽奖赠送的那款防晒霜,很有可能是三无产品。



想看三无化妆品恶劣的生产环境戳这里,就问你,烂脸怕不怕!


那么,消费者是否清楚,在国内拥有“安耐晒”商标权的产品不是上图中的小金瓶呢?


小编在淘宝中搜索“安耐晒”,翻了5页,无一例外,全部都是上文图中所示的那种日本金色小瓶,或者它的兄弟产品,蓝色或者银色小瓶。



也如文章开头的转发评论所说,很多淘宝店家都在商品名称中特别注明是“日本资生堂的安热沙”,而没有出现“安耐晒”的字眼,但搜索“安耐晒”也会跳出仅包含“安热沙”而非“安耐晒”的字眼的小金瓶防晒产品。


但有微博网友表示,有些卖家会玩另外一种套路,以包装升级为由,发货另外一种“安耐晒”:



再按店铺搜索“安耐晒”,首先排名第二位的是一家名叫“ANNESSA安热沙官方旗舰店”的店铺。



点进去,店家承诺自家产品全部为原装进口正品,为日本资生堂授权上海鲲驰贸易有限公司在天猫平台上销售,跟“广东麦真贸易有限公司”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至此已基本可以断定,微博上的“另一种”安耐晒防晒霜确实是“李鬼”无疑了。


除了“安耐晒”,在文章一开头的那条微博评论下面,网友们还列举了其他一些国内商标被抢注、浑水摸鱼的网红化妆品品牌。


有人说天猫Kiss me旗舰店也是假的:



店铺看上去倒是很真啊,但翻了好久也没找到授权信息。



官方直售这一栏打开是空白。


“爱丽小屋”是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的译法,天猫旗舰店的“爱丽小屋”并不是韩国品牌,而是国内品牌。



这一点,虽然在店内注明了,但依然很容易引起混淆。



韩国的“爱丽小屋”(ETUDE HOUSE)在国内被译作“伊蒂之屋”,天猫官方旗舰店长这样:



3CE在国内没有专柜,见到的都是山寨。



这一溜带“3CE字样”的化妆品商品(国际分类3即化妆品),绝大多数都跟韩国品牌没啥关系:



还有赫拉,也被中国企业抢注了,外国品牌英文为HERA,国产品牌英文为HOLA,又捉到一只“李鬼”。



“李鬼”的天猫店长这样:



打着澳洲进口的旗号,也卖气垫BB。


近年来,日韩欧美大牌化妆品深受国内消费者喜爱,但因受到差价、渠道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一部分消费者被这些品牌的产品“种草”后,选择通过淘宝或微博上的陌生人代购来进行购买。但文中的“李鬼”们却让消费者们苦不堪言,在遭受欺诈之余还要承担烂脸的风险。


我国《商标法》明确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但由于国外化妆品企业在中国疏于对自己的商标权进行保护,让一些抱有“投机取巧”心态的国内小型化妆品生产商、不合格化妆品制造商钻了法律的空子,使部分消费者被坑。



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吴娅坤

编辑:IPRdaily 赵珍  /   校对:IPRdaily   纵横君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知识产权竞争策略挑战交流活动”。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成立于2014年,是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媒体+产业服务平台,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人,用户汇聚了中国、美国、德国、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成长型科技企业IP高管、研发人员、法务、政府机构、律所、事务所、科研院校等全球近50多万产业用户(国内25万+海外30万);同时拥有近百万条高质量的技术资源+专利资源,通过媒体构建全球知识产权资产信息第一入口。2016年获启赋资本领投和天使汇跟投的Pre-A轮融资。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投稿”请投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