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体积缩小较多的患者,其靶向治疗的效果是否比收缩较少的患者要好?这个问题的答案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当然是咯!患者接受靶向治疗后,若一开始就能见到明显的效果,则长期总体的疗效都会表现的非常不错!然而,近期一项研究的结果表明,肿瘤应答强弱与长期总体的疗效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这么的简单!这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未来癌症临床试验的设计,以及临床医师治疗癌症的目标。该研究对应的文章发表于最新上线的Annals of Oncology杂志。
相信肿瘤科的医生并不陌生:在临床试验中,新药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这通常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但是患者总体生存期的延长通常造成了患者整个临床试验周期的延长,医生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来完成整个临床试验。结果就造成了:肿瘤患者如果能活很长时间,那么医生就要一直眼巴巴的延长试验设计来观察患者究竟能活多长时间。面对这些幸运儿,许多临床医生所采取的应对性措施是:以一种称为无进展生存期(PFS)的测量指标来代替总生存期(OS)以检测一款药物的有效性。无进展生存期指的是试验药物控制下肿瘤重新生长所需要的时间。
不过,对于一种新型的药物来讲,即使是无进展生存期的数值也需要花很长一段治疗时间之后才能得出。例如,获批用于治疗ALK-阳性肺癌的药物crizotinib,其无进展生存期为10.9个月。而现在的下一代ALK抑制剂alectinib,它的无进展生存期则更长,几乎为25个月。为了得到无进展生存期,漫长的等待很有可能会耽搁到其他的重磅新药开发。
这项研究指出,正如PFS可以替代OS用于观察治疗效果一样,药物响应深度(depth of response)也可以用于替代PFS。换句话说,如果药物响应深度能够表示患者的整体生存水平,那么药物响应深度这项指标可以作为研究性药物疗效的早期指标。“就比如说一个患者要接受alectinib的治疗了,如果能早点知道这种药对他疗效如何,这不是更好吗?”该项研究相关人员Robert C. Doebele表示。
除了提供药物早期疗效的证据之外,如果药物响应深度能够用于预测患者的治疗结果,那么其也可以作为疗效的有效参考指标。
“你可以从肿瘤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目前策略是首先进行治疗,只要治疗出现了任何程度的效果,我们就开始观察进展程度。所获得的相关数据提示我们是否应该提前对患者尝试更好的治疗方法,如果患者出现的疗效还不错,那我们就将当前的治疗方法延长。”Doebele说道。
通过与FDA合作,Doebele及其同事得到了305例IIIb期/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初始疗效、PFS以及OS相关数据。这些患者接受ALK抑制剂进行了治疗。另外,他们还得到了355例相同症状的患者接受PD-1免疫治疗的相同数据,研究者将肿瘤缩小的体积与患者的PFS和OS结果进行比较。
根据患者肿瘤缩小的比率,研究人员将受试患者分为了四类:分别为0-25%,26-50%,51-75%以及76-100%四类。在接受靶向治疗的ALK阳性肺癌治疗组中,研究人员发现每类患者肿瘤体积的减少比率均与PFS和OS增益成线性相关。对于接受PD-1免疫治疗的患者,结果则显的有些微妙:肿瘤体积缩小0-50%的患者以及肿瘤体积缩小51-100%的患者,治疗效果与PFS与OS结果存在巨大差异,但对于缩小比率特别高及特别低的患者,这种差异则不存在。
“对于免疫疗法来说,药物响应深度高的患者能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但这种结果在ALK-阳性患者的靶向治疗中却出现了例外,”Doebele说道。这种差异引出了一个问题:初始应答结果是否与所有癌症药物治疗的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都存在相关性?也许,更好的预测治疗效果需要一些特定的条件。
参考资料:
Does stronger initial response to cancer treatment predict longer overall survi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