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的热潮之中,全球监管者已经为“首次代币发行”ICO敲响了警钟。但泡沫中也可能蕴含重要的东西。正如互联网热潮催生了亚马逊这样的企业,ICO也有其价值。ICO的发展中将不乏骗局和失败,但它保留了一种希望:未来数字世界将不会仅由少数网络巨头主宰。
今年以来,最著名的数字货币——比特币的价格已上涨近700%,目前约为7500美元。(注:数据为原文发布时水平,本周比特币已经冲破8200美元。)一家雄心勃勃的公司仅因在名字中加了“区块链”一词,最近股价就翻了两番。然而没有哪个地方的警钟敲得比“首次代币发行”(ICO)领域更响。ICO是一种众筹融资:公司发行数字“货币”作为投资的回报。今年,ICO已筹得超过32亿美元,数额足以匹敌流向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早期风险资本。投资者看中的是更有潜力的东西:参与下一个比特币诞生的机会。
人们容易想当然地认为ICO只不过是个骗局。与股权所有者不同,代币持有者无权分享发行人的收益。项目针对散户投资者销售。今年9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首次对一家代币发行商提出指控,称该公司承诺投资者将从某些几乎不存在的企业中获得巨额回报。中国和韩国已经全面禁止ICO。
然而,在技术驱动的狂热泡沫中往往蕴藏着意义。正如互联网热潮催生了亚马逊和eBay这样的企业,ICO也有其价值。首先,它们可以为正经的软件项目提供资金来源,否则这些项目会很难起步。其次,ICO也许还会催生出新型公司:由于公司的创始人、员工和用户都持有代币,每个人都希望看到他们的网络扩大,因为这会推高代币的价值。追捧者认为,这些“加密合作社”将公司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和去中心化的结构结合了起来。一种乐观的看法是,这类组织有可能取代如今愈发庞大稳固的科技巨头。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商论后即可阅读十一月刊《骗局还是大事件?》全文
衍生阅读
被叫停的ICO,投机还是创新?
“首次代币公开预售”(ICO)成了互联网热潮以来影响范围最广的投资,迄今为止总共融资超过20亿美元,这也招来了各国监管机构的关注。在现实中,ICO往往只是绕开监管、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ICO的投资者也常常完全缺乏保护措施。欢迎登录商论App回顾《经济学人·商论》九月刊完整版文章《投资需谨慎》
互动有礼
欢迎在下方“写留言”参与评论
每周获赞最多的三位读者将获赠礼品
订阅全年《经济学人·商论》全新福利二选一!
免费开通学习社区“英语学习”专栏
或 获赠价值¥298的商论定制版2018财金阅读手账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后即可阅读商论十一月刊《骗局还是大事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