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返校一结束,市东实验学校的不少学生就背着书包从教室跑到了“城市宠愈空间”,有的抱起小兔子撸着身上柔软的毛,有的逗起了笼子里的鹦鹉,还有的跟金丝熊来了个亲密接触。一个上午,已经有几百个学生来探望了他们的“毛朋友”。
“一个寒假未见,兔子竟然长这么大了!”
初二(2)班的杜涵惜说,突然就理解了家长感慨不经意间娃长大的感觉
。
“寒假里我最惦记的就是这些‘毛朋友’了,一会儿回家吃个饭,下午再来看它们。”学生皇甫辰昱和杜涵惜说。
事实上,寒假里皇甫辰昱和杜涵惜已经分别来学校做了2次“城市宠愈空间”的“半日园长”。
据市东实验学校心理老师臧丹介绍,
上个学期,学校开设了“城市宠愈空间”社团,这是一个以宠物疗愈理念为指导、以人宠互动为核心的心理疗愈类社团。“我们希望从心理学视角探究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纽带,并通过这种独特的情感联系,开展相关的心理疗愈类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社团的成立得到了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师生团队、学生家长和社会资源的大力支持。社团成员们通过专业的宠物护理知识和安全培训,亲身实践在校园里照料侏儒兔、金丝熊、鹦鹉和柯尔鸭等小动物。
通过合作照料宠物
,培养学生们的同理心和亲社会行为,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有效地缓解学习压力和社交焦虑。
社团还围绕养宠知识、宠物互动、心理疗愈、宠物公益、城市实践等主题设计了一系列面向师生家长的活动。
据臧丹介绍,“城市宠愈空间”的小动物都注射过疫苗,“我们也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与小动物接触的安全教育,除了社团活动,课间或者放学后都有学生过来跟这些小动物互动。学校还在‘城市宠愈空间’门口设立了计数打卡牌,每天有300余人次学生来打卡。”
寒假里,为了更好地照料“城市宠愈空间”的“毛朋友”,学校向全校学生发起了“半日园长”聘任活动。46位学生志愿者通过严格的上岗培训和考核后,被聘为“城市宠愈空间半日园长”,以轮值方式来校照料萌宠。
城市宠愈空间每天两次定时开放,71份“半日园长日志”记录下了志愿者们系统养护的流程,更新着动物体征数据、食物配比、环境清洁和物资消耗情况。“园长”们累计清理笼舍146次、配制饲料34千克、饮用水76升,从科学喂养到清洁消毒,再到日常放风,
照料的时光就是
一堂真实的生命教育课。
照料这些小家伙并不容易,仓鼠经常“拒绝营业”,把自己藏在笼子的角落里,抓兔子回笼经常变成“它逃他追”的回合制游戏。
为保障动物们健康规律的生活,多名志愿者主动调整全家的寒假出行计划;轮值的半天里,全家总动员,一起来校照料动物;还有学生查阅中外文献,为鹦鹉设计出符合动物福利的认知训练。
“在听到学校招募半日园长时,我立刻报了名。但这份工作既要保持环境卫生,又要喂食,还要防止动物出逃,不算容易。好在有朋友和学妹们协助我,任务很快就完成了。兔子围在碗边大快朵颐,仓鼠窝在笼子里呼呼大睡,鹦鹉叽叽喳喳叫着,还有小鸭子不时探出脑袋观察我们,我的心都被萌化了!干活也是一种幸福。”
高一(4)班的李艺弘说。
新学期,“城市宠愈空间”的宣传板上,是大大的标题“毛朋友们在市东等你”和46位“半日园长”的留言,市东的师生和校园萌宠们又将开启一场关于爱与陪伴的双向奔赴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