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Nature
专注前沿科学动态,传递科普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槽值  ·  排队3小时,云贵菜正在血洗北上广CBD ·  22 小时前  
莓辣MAYLOVE  ·  为什么有些人只是闻起来,就让我很想睡? ·  2 天前  
槽值  ·  网易沸点工作室多岗位实习生招聘中 ·  2 天前  
槽值  ·  顶级富二代,都在抢着做“网红” ·  2 天前  
于小戈  ·  看看人家老公,气S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Nature

献礼国庆!南开大学最新Nature

iNature  · 公众号  ·  · 2024-10-01 09:18

正文


iNature

α-FA 1-x Cs x PbI 3 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吸收材料。 然而,最有效的α-FA 1-x Cs x PbI 3 PSCs需要包含甲基氯化铵(MACl)添加剂,这会产生挥发性有机残留物(即MA),限制器件在高温下的稳定性。迄今为止,未经MACl的α-FA 1-x Cs x PbI 3 PSCs的最高认证功率转换效率(PCE)仅为~24%,并且尚未表现出任何稳定性优势。

2024年9月30日,南开大学袁明鉴及多伦多大学Edward H. Sargent共同通讯在在 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 High-efficiency and thermally stable FACsPbI 3 perovskite photovoltaic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 传统α-FA 1-x Cs x PbI 3 PSCs由于Cs + 积累而导致的界面接触损耗,从而降低了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原位GIWAXS分析和DFT计算,证明了在不使用MA添加剂的情况下,醋酸表面配位可以制备高质量α-FA 1-x Cs x PbI 3 薄膜的中间相辅助结晶途径。

该研究报道了α-FA 1-x Cs x PbI 3 PSCs经认证的稳定功率输出(SPO)效率为25.94%,反向扫描PCE为26.64%,具有可忽略不计的接触损耗和增强的工作稳定性。在1个太阳光照、85°C和60%相对湿度(ISOS-L-3)的条件下,器件在最大功率点运行超过2000小时后,仍能保持其初始PCE的95%以上。总之,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合金钙钛矿薄膜内部复杂的化学组分偏析问题。 基于此,研究团队发展了一种全新的原位结晶动力学调控策略,成功制备出了兼具高效率与高工况稳定性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标志着在该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最高认证功率转换效率(PCE)最近达到26.7%。 尽管 PCE 取得了快速发展,但PSCs在持续照明和高温下的长期运行稳定性仍然是一个挑战,阻碍了其商业应用。α-FAPbI 3 钙钛矿因其宽范围的光吸收而成为高效 PSCs 的研究热点。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报道的所有基于α-FAPbI 3 的先进 PSCs 都需要甲基氯化铵(MACl)作为添加剂来稳定和促进亚稳α-FAPbI 3 。然而,以前的研究已经在合成的 PSCs 中发现了不希望的MA残留。 因此,这些热不稳定的有机物质引起了对设备长期运行稳定性的强烈关注,即使MA包合物的比例相对较小。
制备无MA钙钛矿而不影响光吸收的另一种方法是在α-FAPbI 3 中引入少量Cs + 阳离子。 不幸的是,迄今为止报道的高效 α-FA 1-x Cs x PbI 3 基PSCs同样需要MACl添加剂来改善结晶度,不可避免地产生MA残留物。未添加MACl的 α-FA 1-x Cs x PbI 3 PSCs的最佳认证PCE最近仅达到约24%,并且尚未证明器件寿命的大量证据。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α-FA 1-x Cs x PbI 3 钙钛矿在光伏应用中的潜力。
α-FA 1-x Cs x PbI 3 (x= 0.06)钙钛矿薄膜典型结晶过程示意图
该研究发现在没有添加MACl的传统结构(n-i-p) α-FA 1-x Cs x PbI 3 光伏电池中,由于器件的有源层和空穴传输层(HTL)之间的顶部界面 ,产生了显著的接触损耗。该研究观察到钙钛矿薄膜顶部区域的带隙膨胀和晶格收缩,表明大量的Cs + 积累。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和器件模拟,该研究进一步发现Cs + 积累在钙钛矿/HTL界面处引起了显著的价带偏移(ΔEV)。 ΔEV极大地限制了器件的准费米能级分裂(QFLS),导致接触损耗,从而降低器件的性能。
该研究报道了α-FA 1-x Cs x PbI 3 PSCs经认证的稳定功率输出(SPO)效率为25.94%,反向扫描PCE为26.64%,具有可忽略不计的接触损耗和增强的工作稳定性。 在1个太阳光照、85°C和60%相对湿度(ISOS-L-3)的条件下,器件在最大功率点运行超过2000小时后,仍能保持其初始PCE的95%以上。总之,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合金钙钛矿薄膜内部复杂的化学组分偏析问题。 基于此,研究团队发展了一种全新的原位结晶动力学调控策略,成功制备出了兼具高效率与高工况稳定性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标志着在该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李赛赛、王迪、丁紫津,化学学院特聘研究员姜源植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等项目的资助,同时也得到了特种化学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有机新物质创造前沿科学中心等平台的大力支持。

参考消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103-7

END

内容为 【iNature】 公众号原创,

转载请写明来源于 【iNature】


微信加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