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中物理
广受好评的国内高中物理学习、答疑平台,关注即可获得干货(知识+方法+经验),让你追击、相遇学霸,变身物理大咖。是由三好网(sanhao.com)发起并运营的学科账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哈密伊州区微生活  ·  这种鱼便宜又营养!尤其适合春天吃!8种养生搭 ... ·  7 小时前  
网信安徽  ·  这种食物深受追捧!尽量少吃,不只糖多→ ·  21 小时前  
日食记  ·  今日闪购 |99元任选3件,快来薅羊毛! ·  2 天前  
跟宇宙结婚  ·  节目更新:vol.447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中物理

中国“顶级天团”的家世背景曝光,这才是他们厉害的真相!

高中物理  · 公众号  ·  · 2021-04-06 16:58

正文



专业的高中物理学习平台
每天17:00准时相约


来源: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1



1968年的冬天,上海浦江电表厂进来了一个小小的学徒工。


这个学徒工,下班后没事做就喜欢看英语书、看英语碟片,自学英语。


而其他的小工呢,没事就聚在一起抽烟打牌踢球,还喜欢嘲笑这个学徒工读英语有什么用,一个电表工人能够用得到英语么?


后来电表厂陆陆续续来了一些英文材料,全厂没一个人看得懂,就只有这个学徒工看得懂,他一下子就得到了领导重视,领导外出有事经常带着他。


这个事情引起了厂里的轰动,所有人都对这个小工刮目相看,但是呢,觉得他厉害是厉害,可是一点用都没有,因为他的工资没有涨,地位没有变,还是一个小小的学徒工。


于是,人们依然嘲笑他,只是多了一个词汇, “懂英语的小工”。


后来,又过了一段时间,政府有个机关缺翻译,听说上海电表厂有个年轻人懂英语,于是就把他借走了,这一走他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那些嘲笑他的人,后来就只能在电视上看到他了。


上海电表厂的工人每次谈起这个小工都会唏嘘不已,说他的名字有一个字特别难写,很多人至今都不会写。


这个小工的名字,就叫杨洁篪(chí),是我国曾经的外长,现在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邓小平会见老布什那一年,就是他担任现场翻译。


而前段时间,和美国谈判的时候,他就是那个愤怒说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从而获得全中国怒赞的人。




2



1970 年的春天,她出生在江苏淮阴县城的一个家庭,从小到大,她总是一头短发,文文静静,很腼腆。


读书的时候,她的学习成绩不错,热衷于学生活动,组织能力很强,是班上的团支部书记,还是年级的学生会主席。


虽然她外表文静,但是她骨子里面憋着一股韧劲, 当时的淮阴县只是一个很小很破旧的县城, 她的愿望就是发奋读书走出这个小地方, 当时她就有很远大的志向。


那一年高考,她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南京大学英语系。


那一刻,她的命运开始转折。


但是,从小地方来到大城市,她感到有点格格不入,她只是“小镇作题家”,尽管高中时英语成绩不错,但大学牛人太多,而且她的英语口语有浓重的口音,她开始感到自卑,不敢开口。


为了迎头赶上同学,她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专业课和学习英语口语上面,大家看到她,经常都是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起早贪黑地学习。


一年以后,她已经能够熟练运用标准的伦敦腔,跟外教和同学,她都可以极其流利地对话,谈笑风生。


但,她的目标并没有就此为止,她拼命地扩充各种知识,培养自己的独特观点和看事情的角度,把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四年本科生活中,她是宿舍里唯一一个没谈恋爱的女孩。


大学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外交部录取,她是当年招录的应届毕业生中,唯一的一个女大学生。


进入外交部后,她从最基层的工作干起,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不断扩宽自己的见识眼界、提升自己的能力,经过近20年的蛰伏,她终于在各种重要的场合崭露头角。


她的名字就叫华春莹。


她是中国外交部新闻司首位女司长,中国外交部第27位发言人,中国外交史上第 5 位女性发言人。



3



他出生于1953年,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中学毕业后因为没有办法攻读更高的学业,他选择去东北建设兵团当兵,成了一名通讯员。


当兵有多辛苦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每天要锻炼,还要收发文件,跑这跑那,各种事情,极其辛苦。


晚上的时候,大家要么参加文娱活动去了,要么去休息去了,可是他却总是不合群,一股脑坐在煤油灯下学日语,阅读国内外重要的名著和文献。


那个时候好多人不喜欢他,觉得他不合群,甚至有领导找他谈话,但是他依然选择独来独往。

他的战友说:

“我有点好奇,因为除了本职工作,只要有空,他就拿本书看。


我问他:你这是学什么呢?他说学日语。


当时我心想:学这个有什么用呢?后来我就明白了,学这个用处大了。”


在这里,他度过了八年的青春时光,也增长了很多知识。


后来国家恢复高考,他在1977年参加高考,以优异成绩成功入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


这一年,他已经25岁,而当时外语学院招生对考生年龄做出的限制是:


不能超过25岁。


差一点他就与自己的梦想失之交臂。


进入大学后,他就有了更多的时间看书学习了,对文学和历史的造诣提高了很多。


他的成绩一直都是拔尖的那种。


毕业的时候,光是毕业论文,他就交了两篇,一篇是拿日语和中国朦胧诗做比较,一篇是拿中国历史和日本历史做比较。


同班同学回忆称:“答辩老师都没办法对他的这两篇文章进行评判”,他的水平真的很高。


参加工作之后,他获得了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然后他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他从科员到副部长,只用了19年的时间,所经历的每个职位几乎都创下了“外交部该职位最年轻的纪录”。


写到这里,你应该知道他的名字了, 他的名字就叫王毅,我国外交部部长。



他是那种不怒而威的人,即使他站在那里不说话,仅仅只是通过图片,你也能感受到他的气质和威严。



4



以上三人,就是我国外交天团里面的代表人物和风云人物。


他们是偶像与实力并存的顶级组合,在网上斩获了无数粉丝,并且在世界级的舞台上“C位出道”。


为什么我要写这3个人的故事?


我就是想和大家聊一聊他们身上的共性。


1、相信读书的力量


杨洁篪从上海电表厂工人逆袭成为我国外长、外事办主任;


华春莹从一个小镇姑娘,变成我国外交部司长,新闻发言人;


王毅从一名战士,成为我国外交部部长。


他们都是来自于普通家庭,并没有显赫的家世和背景,但是他们拼命学习,不断汲取养分,紧紧抓住手中唯一的稻草,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实现了人生的逆风翻盘。


其实不仅仅是他们,外交部的很多人都是这样。


赵立坚,我国现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第31任发言人。


他出生在河北唐山滦南县姚王庄镇的一个普通工薪家庭,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外交学院,他通晓多个国家的语言,深谙政治与经济文化,拥有大量基层工作的经验。


汪文斌,现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去年成为我国第32任发言人。



他是安徽桐城人,户籍是新渡镇李冲组,他凭借发奋学习和自强不息的努力,离开自己小地方,成功考上北京外交学院。


去年过年的时候,他用了11种语言祝大家新年快乐。


还有耿爽、陆慷等等。


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是这样,并没有显赫家世,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我们看到他们游刃有余,满腹经纶,优雅得体地处理各种国际大事件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他们在背后读了多少书,学习了多少知识,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


我为什么要特意去强调他们的家境和背景?


我就是想要让大家看到 读书对一个人的塑造和对命运轨迹的改变。


所以,千万不要相信读书无用这句话。


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无用。


是你错误地把人生所有的失败和不如意归纳成别人拥有更好的背景和条件,进而认为读书无用,学习无用,无论如何努力都改变不了什么,这才是最大的无知和愚蠢。


请相信读书的力量,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它依旧是绝大部分人改变自己和实现人生跨越的唯一武器。


2、享受不合群


杨洁篪在别人都在玩闹打牌并被嘲笑“电表工人学英语有什么用”的时候,他并没有理会他们,而是继续学习。


华春莹在同寝室女孩都在谈恋爱,拥有丰富业余生活的时候,她把大量的时间用来学习,成为那一届唯一一个进入外交部的女孩。


王毅在所有人都怪他不合群,不喜欢他的时候,他一个人点着煤油灯,翻开各种名著和文献资料.....


看见了吗?


他们的人生蜕变和进阶,都是从不合群开始的。


羊都是群居的,狮子才会独来独往。


享受不合群,用这些时间不断充裕自我,那么你的人生也会开始慢慢变得和别人不一样。


3、真正的高手都是长期主义者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螺旋上升和原地转圈从外表上看,其实是一样的,好像并没有区别,一两个月也区别不大,但是等你三五年之后再来看的时候,这将是质与量的区别。


其实读书也是这样,一两个月并没有区别,两三年也区别不大,但是你把人生的纵轴拉长到十几二十年来看,这将是天与地的区别。


杨洁篪用30年时间从电表厂工人逆袭成为外交部长的时候,当年嘲笑他的那些工友在干什么?


华春莹用20年时间从小镇姑娘成为我国新闻司司长的时候,那些上学时期却忙着谈恋爱的同学们,有着什么成就?


王毅从一名战士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时候,那些骂他不合群的战士,又去了哪里?


真正的高手,都是长期主义者,在别人呆在舒适区原地转圈的时候,他们 用大量的时间去专注于一件事情,不追求单次的极致效果,而是追求单次动作最终累加出的精彩。


4、努力的意义是什么?


努力的意义是什么?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很多人可能会说,是好的文凭,是亮眼的工作,是赚更多的钱,是的,这些都很重要。


但我觉得,读书更重要的意义在于: 提升自己的眼界和认知,不固执,不无知,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有人曾经把我们知识比喻成一个圆圈,我们读完小学是这样的:


高中毕业时,了解了更多:


拿到本科学位后,有了自己的专业:


有了硕士学位对专业有了更深的钻研:


而读到博士学位的时候,你来到了知识的边界,并且试图推动它: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你终于推动了那么一小点:


可是就因为你推动的那一点点,让整个人类历史知识的圆圈变得不一样了:



这就是读书的意义,因为有那么多人一起在努力推动那么多个一点点,我们的圆圈就会变得越来越大。


知识的海洋那么辽阔和丰富,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减少我们无知的区域,就是我们人生最大的乐趣。


但你知道,如果人不读书,不学习会怎么样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