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威海卫健委
威海卫健委公众号是威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倾力打造的卫生健康信息平台,面向群众发布卫生健康信息,宣传卫生健康政策,普及健康科普知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黄建同学  ·  4个检测内容是否AI生成的工具:1. ... ·  昨天  
宝玉xp  ·  传闻 Anthropic 本周会发布 ... ·  昨天  
新智元  ·  清华「DeepSeek从入门到精通」正式发布 ... ·  2 天前  
新智元  ·  DeepSeek-R1-Zero不存在顿悟时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威海卫健委

【医路心声】威海市中心医院侯红军:在“大影像”融合中创新发展

威海卫健委  · 公众号  ·  · 2024-08-27 19:21

正文


编者按
/ DOCTOR'S DAY

为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进一步营造有温度的医疗服务氛围,威海市卫生健康委特别开设“医路心声”微信专栏,以医者视角记录生命故事和感人事迹,激励全体医务人员以更高尚的医德医风、更精湛的医疗技术、更舒心的服务品质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在“大影像”融合中创新发展

侯红军 |

威海市中心医院副院长



他是德艺双馨的医者,以硬核技术诠释大医精诚;他是甘为人梯的老师,以传帮带教打造高效团队;他是学科建设的“领头雁”,以科技创新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他,就是威海市中心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侯红军。

从医27年,侯红军主导省、市级科研课题9项,获省、市级奖项4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先后荣获中国好人、中国神经介入医师手术大赛人气医师、鲁卫工匠、威海市劳动模范、威海市高层次领域“知名医师”、威海市青年科技奖、威海市首届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等荣誉称号。

无畏无惧的“铅衣战士”

争分夺秒守护患者生命之光

身穿近40斤的铅衣,在高强度辐射的手术间,在射线的包围中,用导丝、导管器械等进行着微创操作,争分夺秒但又小心翼翼地守护着患者的生命之光,这是侯红军的日常工作之一。
由于大部分患者是急症,为尽可能争取救治时间,侯红军将自己的休息时间几乎全部交给了工作和患者,最多时曾一天做过12台手术。“时间就是生命,我累点苦点不算什么,但能让患者早一点接受治疗,就会让他们多一分生的希望。”侯红军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作为2013年山东省首批同时获得神经血管介入、外周血管介入、综合介入技术诊治资格的医生,拿起“影像诊断”与“介入微创”这两柄医学“利器”的他,凭借高超的医术和“量体裁衣”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为一位又一位患者竖起守护生命的坚实屏障。
曾有一名62岁的患者,因车祸导致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支架配合弹簧圈、栓塞胶联合栓塞或者应用覆膜支架、血流导向装置等,但花费高、操作繁琐。考虑到患者动脉破口和形成的假性动脉瘤的破口都比较小,基于术前精准的影像分析与评估,侯红军决定采取单纯弹簧圈栓塞精准栓塞破口技术,化繁为简,这一个性化的处理不仅为患者节省了手术费用,还达到了满意的手术效果。
怀揣着对病人赤诚的关爱与对工作执着的追求,侯红军不断刻苦钻研、锐意进取,先后到十余家国内顶尖医院进修学习医学影像诊断及介入微创治疗新技术,尤其在肺、肝结节早期影像筛查、脑血管病多模影像评估与神经介入治疗、运动医学功能成像、全身血管性病变肿瘤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与综合介入微创治疗等方面具备了系统、深入的技术水平。
勇于突破创

在精准医疗的道路上步履不停

如果说个性化诊治是侯红军为患者着想的真实写照,那么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则是他对精准医疗的极致追求。多年来,侯红军不断突破固有思维,持续探索创新诊疗新技术,为患者的健康赋能。

一次,侯红军接诊了一位65岁身患肝癌的患者,此前患者也曾前往其他医院就医,但得到的结果都不理想。但突破固有思维的侯红军却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他创新性采取介入栓塞、热消融、粒子植入、靶免生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从局部开始再到整体,并结合中医调理,帮患者有生存质量的延长生存期。从被诊断倒计时3个月到如今延长至5年,目前还在积极接受治疗。

在脑血管医学影像诊断方面,侯红军创新性提出了能谱CT与多模态磁共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精准应用。这是侯红军在国际首先提出的鉴别方法——通过能谱CT提取脑组织灌注信息同时可以判断血栓成分、来源,从而更快的得出应该溶栓还是取栓、以及何种取栓方案的判断。
曾有一位65岁患者因右侧大脑中动脉血栓求助于侯红军。经过能谱CT检查后,侯红军认为血栓结构松散,建议溶栓治疗。快速的精准诊断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经过溶栓后患者愈后良好。
脑机接口作为学科交叉的前沿技术,近年来备受瞩目,是我国十四五战略规划项目,作为医院脑机接口科研项目牵头人,侯红军带领团队与天津大学合作,探索将大脑与外部设备连接,实现脑卒中患者通过大脑信号来控制外部辅助康复设备,帮助大脑重组和修复受损的神经,从而实现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让新型康复技术从科幻走向现实。

2018年,由威海市总工会命名的“侯红军创新工作室”正式创建,2022年,山东省医务工会委员会正式授牌“鲁卫工匠创新工作室”,侯红军作为主要研究者,带领学科团队共完成科研课题6项。同时,侯红军还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基于CT能谱分子成像的肺磨玻璃密度结节精准诊断,率先在威海地区独立完成脑血管病变介入腔内治疗术,率先开展肺肿瘤CT导引下微波射频消融术、实性肿瘤CT导引下放射粒子植入术等30余项新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强化学科团队建设

推进“大影像”医学发展

学科建设是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从前辈手中接过“学科带头人”的接力棒后,侯红军在传承中创新发展,聚焦医学影像学前沿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创新性提出大影像平台的多模影像技术融合、影像诊治技术与临床智能数字技术融合、临床智能影像与工产学研跨领域技术融合的“三大融合”理念,为疾病诊治带来了新思路、打开了新视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