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米格
来源 | 一本财经(ID:yibencaijing)
在农村金融领域,有一个赌局。
若是赢,小玩家也可以一年收入2亿;若是输,大玩家则可能顷刻间,满盘皆输。
该领域,就是未曾显山露水的农业保险。
在这个千亿市场中,一直不缺闷声赚大钱者。
而最近,这个垄断趋势正在被改变。
大批互联网玩家开始加入这个“赌局”,他们能开垦这片特殊的土地吗?
“2017年,我们农险保费收入,超过了2亿元。”农险机构的一位离职员工周成,透露了这一惊人数据。
而这家公司,只是某省一个地级市的农险分公司,员工刚足百人。
他们竟在一年内,闷声赚了2亿元,几乎达到了泰康在线,全年原保费的1/8。
农险市场,实在是一片特殊而吊诡的土地,这里实在不缺闷声赚大钱者。
农业保险,这片市场有多大?
保监会数据显示,自2007年到2016年的10年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从51.8亿元增长到417.12亿元,增长了7倍。
“未来,农业保险的市场,预计可达到千亿元级别。”多位业内人士预测。
但是要赚到这个钱,却十分不易。
“每个农险机构都有自己的地盘。”某农村金融公司的CEO余晔称,大家分而治之,界限明显。
这个行业的潜规则是:政府一般会将机会,给本省的农险机构,地盘意识极为明显。
周成也直言不讳:“我们公司跟地方政府的关系很强。”
农业保险在我国,都是政府补贴,具有公益性。
这其中,有肥肉,也有硬骨头。
有时候,一些地区政府就公开招标,将一些肥肉送到当地的农保公司的嘴里。
周成说:“政府招一次标,通常会绑定2~3年的合同”。
“前几年,我们公司在当地就是一家独大。”周成透露,其市场占有率,高达90%。
可见,农业保险是一片需要强大靠山的市场。
光有靠山还不够,还需要地域优势。
周成介绍,他们公司险种以水果、家畜为主,如荔枝、猪等。
而当地是猪养殖与水果生产的大市,“农业年产值约380亿元。”
当地的农险意识很强,因此市场巨大。
除此之外,还有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天气。
“这里是台风高发区”,周成认为,“一旦有台风,公司一夜之间,就可能赔穿。”
行业从业者们称,农业保险犹如一场“豪赌”。
在这个赌局里,需要拜天拜地,求风调雨顺。
“天时地利人和”,农业保险就是这样的一片市场,当同时具有这三个要素时,这片传统、公益的市场,将产生巨额利润。
一个小小的地方农险公司,就可年利润2亿。
不曾显山露水的农业保险,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利益漩涡,正在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玩家入局……
一场博弈
面对这么一片多金,但尚未开垦的土地,很多互联网玩家正在尝试入场,试图打破“豪赌”的困局。
今年2月,中国平安推出了“农险+科技”的服务模式,尝试通过科技,去提高承保、赔付等环节的精准程度。
除了巨头之外,不少初创公司开始涉足这个领域。
3月,经纬中国、以太资本等投资方入驻了农险创业公司“一米农险”天使轮。
这些信号,都说明农险的商业化,在不断推进。
科技真的可以撬动农业保险这片特殊的土地吗?
“恐怕困难重重,难以撬动。”多位行业从业者都如此认为,因为这片市场实在太过复杂。
早在1982年,中国就开始出现了农业保险项目。
过去的36年间,我国农业保险机构,并没因为政府支持一路平坦,反而困难重重,寸步难行。
这首先要归因于,农险数据缺失,收集难度极高。
就连现在国家统计出的,18亿亩耕地数据,可能都存在一些误差。
“这是因为,很多农民并不知道,只要能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就算耕地,如后院的小菜园。”乐钱的CEO王炜称。
这就导致,一些农户可能会少报耕地面积。
当然,也会存在一些农户为了得到更多的补贴,而多报耕地面积。
而耕地数据,还是最可勘测的一项数据,在农业领域,还有大量难以收集的数据,比如天气、收成等。
而所谓的保险,本质就是建立在“大数法则”上的一项概率游戏。
没有数据,如何计算概率?
摆在农险面前,是一个孤立无援的境地。
除了数据缺失,我国农业市场也颇为复杂。
我国实在是地大物博,跨一个省,就像跨一个国家一样,其地理特征、农业生产,都是天壤之别。
分散的农业,就像赌局里乱丢的棋子,不仅杂乱,还没有章法可循。
“在中国,同一农作物,在不同地域,所承受的风险是不一样的。”王炜表示。
比如东北,就可以大面值种植单一农作物,天然灾害少,保险就相对好做。
不同地区的险种产品,迥然不同。
比如,针对海南香蕉的产品,更多是防范台风风险;而同样的香蕉保险产品,到了云南,就变成了防发霉风险。
同一农作物的保险产品,在不同地方,需要重新进行数据勘测、重新创造险种。
而险种,还得随时调整。
比如一段时期内,吉林某地区种植蓝莓火热,保险机构着手针对蓝莓创造险种。
可是,当险种经过勘测、审核、报批等层层手段下来后,这个地区已经不再“蓝莓热”了,“大家都开始砍蓝莓树了。”
这还不是最闹心的部分,农村市场的“封闭和落后”,也拖慢了他们的脚步。
“我们的业务员去销售农业保险的时候,简直比登天还难。”某农村保险推广员赵志河称。
很多农业保险,国家已经给了补贴,“价格已低得不可想象,很多保险,只要3块钱每亩,但是农民还不愿意买。”赵志河说,他们都抱有侥幸心理。
他就磨破了嘴皮,去讲各种案例,也很难动摇他们。
直到农民遭遇一次自然灾害,颗粒无收之后,第二年才对保险有兴趣。
“所以,现在农险机构通常会将目光锁定较大农场,小农户的生意,实在太不好做了。”周成表示。
而这场豪赌中,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自然灾害。
一朝遇天灾,满盘皆输。
“虽然,现在国家赔率补贴是80%,但就这20%的赔偿,也够保险机构缓几年的了。”王炜也表示,“每亩地3块钱,保险机构要赔280多元钱。”
“农险不好做,有的时候真的可能要,拜天地,求风调雨顺。”这句话成为行业从业者的共识,短期盈利容易,但长期盈利,却很困难。
尽管是千亿市场,但因为数据不足、产品复杂、再加上农民的保险意识不足,开掘的阻力太大,障碍太多。
未来之路